患者小雨(化名)是12岁的孩子,医院接受脑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引流和分流术后发热昏迷4个月余,并且其家属医院的医生的建议,没有及时来到李小勇主任处就诊,导致病情一再拖延。一再失望后,患者家属终于找到李小勇主任,在李主任的救治下,各种危重状况得到控制,两个多月后取得最佳临床诊治效果,出院回家自行康复。经过两年左右的自我康复,小患者恢复良好,与正常人无异。
脑瘤术后性脑积水
脑室脑脊液外引流术性颅内感染
脑脊液分流术性颅内感染或脑室炎
腹腔镜辅助性脑脊液分流术失败并发症
患者小雨(化名),男,12岁,学生,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
主诉:脑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引流和分流术后发热昏迷4个月余。
现病史:年5月21日医院进行了后颅窝内第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切除术。术后第15天时,即年6月6日时出现发热表现,随后接受了腰大池持续引流性治疗。
但一周后,即年6月13日时,腰大池引流管发生梗阻,随即改为右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术继续治疗。再一周后,即在年6月13日时,行CT检查后发现第四脑室内长生了脑脓肿,当时患者意识仍处于清醒状态。
在年6月23日,行原切口开颅第四脑室内脑脓肿切除术。此次手术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气管被切开,同时仍然利用原来术前的右侧脑室外引流。在以后的近2个月的住院时间内,患者不断反复发生肺部感染,经气管切开处咳出或分泌出大量的痰液,并仍然具有间断发热的表现。医院曾向患者家属推荐寻求李小勇医生治疗,但患者家属持怀疑态度转医院。
医院内后,立即采用了将右侧脑室内引流管拔出并再行左侧脑室外引流的手术,此时病人仍处于昏迷状态。在治疗近一个月后,即在年9月30日,采用了右侧脑室(额角)腹腔分流术;其中放置分流管时采用了腹腔镜技术:将分流管放在大网膜不能包裹的“理想”部位。此次术后一周后意识似乎有所改善,但是在术后第12天时再次出现发热症状,昏迷更加严重,呈濒临死亡的状态,当时头颅CT显示脑室明显扩大。
年10月14日,患者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寻求李小勇医生求治。
患者入院前神经影像结果
患者入院时的异常表现
患者呈深度昏迷状态,营养差,气管切开后状态,平车推入病房。头部具有多处手术刀口疤痕,其中一个右枕部刀口还未拆线。颈部有抵抗。压眶痛觉刺激,可引出四肢过伸症状。双肺呼吸音明显增粗,可闻及干性和湿性痰鸣音。腹壁较硬,具有腹腔镜(分流)术的四个小刀口疤痕。双侧下肢神经性病理征为阳性。脑CT显示双侧侧脑室明显扩大,其循环通路多处粘连梗阻,脑实质水肿显著。
入院后的诊断和治疗
入院时诊断:
1.第四脑室脉络丛切除术后;
2.脑内手术创口周围脑脓肿切除术后;
3.脑瘤术后脑积水;
4.脑积水外引流和分流术性感染;
5、脑干功能障碍或衰竭。
根据入院时脑脊液的细菌和常规检查结果,确诊为脑室腹腔分流术性感染。在正确的抗感染、纠正颅内高压、增加营养、神经营养等的综合治疗措施下,患者的发热和肺部感染等危重症状在一周内得到了理想的控制。
年11月9日,接受了右额开颅经侧脑室额角的透明隔造瘘术。年12月7日,又接受了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年12月22日出院。整个治疗经过,历时2个月零8天。
患者出院时的表现
患者的呼吸,血压,体温及心律完全正常,仍然处于半昏迷状态,但是其母亲发现几乎对言语有反应性动作。右侧肢体出现持续性的震颤,几乎没有肢体的自主性活动。四肢呈伸直状态。需要鼻饲饮食维持生存。
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的经过或随访结果
病人家属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并与我们建立了密切而持久的随访性关系。
年11月15日的第一次复诊:病人父母亲叙述:患儿出院5个月时候,开始有明显的动作,肢体震颤症状明显减弱,并可以轻微的发出言语声。以后在家人帮助下,逐渐恢复坐立、站立、走路等动作功能性锻炼,不断获得疗效。
患儿13岁,在年11月15日即出院后约一年的时候来复诊可见:能够唱歌,双手能表演出舞蹈性动作;但是还是需要父亲和母亲的帮助才能站立和行走。
年1月28日(15岁)的第二次复诊:病人父母亲叙述,患儿第一次复诊3个月后便可以自己站立和行走了。言语清晰度,大致恢复到了正常人的程度,思维和短期记忆力虽然比肿瘤切除术以前有所下降,但可以进行正常人式的交流。在第一次复诊6个月后,患儿返回学校复课,学习成绩仍然良好。父母说,除了数学等复杂的计算比以前成绩有所下降之外,其他课程均在中上水平。复诊时可见,患儿言语、思维和行动,均为正常人水平。
年7月(16岁)的第三次复诊:言语清晰,思维敏捷,初中三年级为中上等学生水平,四肢活动完全正常。
病例思考
1、医院的环节:患者脑瘤术后发生脑脓肿及感染,是手术不可完全避免的并发症。术后第15天时因为发热而接受了腰大池持续引流性治疗,这在一般的伤口感染是有效的,但是对于严重的细菌性脑内感染还需要结合正确的抗感染治疗措施。在腰大池引流管发生梗阻后改为右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术的治疗,与腰大池持续引流性治疗一样应结合正确的抗感染治疗措施。仍然需要脑室脑脓肿切除术,也具有必要性。
2、医院神经外科同行介绍已经得知李小勇医生对此疾病有治疗特长后,仍然持怀疑或不信任态度而医院,接受了当地著名医生“保证治愈”性的而实际上无效性的治疗,患者家属未听从而又返回唐山治疗,不仅耽误了正确治疗的时间,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更使正确治疗的难度加大,康复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以及康复用时大大延长了。
3、此患者治疗的经过证明,利用腹腔镜的分流术根本不是治疗感染的有效方法。当地医生同其他不少地方的医生一样,认为腹腔镜的使用是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最好方法,但将“最好”的范围错误地扩大成为了一个技术或学术上的误导。腹腔镜只是企图提高脑室腹腔分流术水平的一种新技术或尝试,其本身并没有任何抗感染的能力,所以在已经具有感染的情况下坚持仅用腹腔镜分流术的治疗,同样必然会得到原来感染不断加重的结局。
4、患者为了获得“临床性治愈”结果,曾耗费了大量的无效和有效的治疗费用。“临床性治愈”,在李小勇医生看来,是获得了不需要再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而可以出院等待自然康复的临床结果。在住院期间为了获得“临床性治愈”结果,该病人医院医院,曾耗费了5个月以上的时间和药物及其它治疗费用,据说高达28万元余人民币。相比之下,在李小勇医生治疗的2个月当中,仅用了4万余元便达到的“临床性治愈”的目的。如果早期转至李小勇医生治疗,可以省去无效治疗环节至少也在20万元以上。
5、从接受正确治疗到康复的过程中,可以明确“临床性治愈”和“功能性治愈”间的关系。患者在获得了“临床性治愈”结果之后,在家自然恢复的时间需要1年至2年的时间,这提示无效治疗环节不仅耗去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还造成了脑组织不应有程度的继发感染性的损伤,幸亏患者年幼,神经系统抗损伤及可塑性良好,否则将极可能终生不能恢复到正常人水平。还是一句话:治病如救火,早期的小火早期扑灭,便可避免损失或减小损失,如果延误到晚期,小火变成了大火,即使有专业的高素质救火队的最高水平的救火技术,也难免发生毁灭性的损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