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脑积水原因
脑积水特征
外部性脑积水
脑积水治疗
脑积水手术
脑积水预后

小儿脑积水的康复治疗

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过多或循环吸收障碍,而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内瘀积,并不断增长,出现压力增高,脑室扩大。婴幼儿脑积水多在出生后数周头颅开始增大,一般经3~5个月方逐渐发现,也有出生时头颅即增大者。临床特别是因颅内压增高引起头颅进行性的异常增大,与周身发育不成比例。额部向前突出、眶顶受压向下,双眼球下视,眼球向下转,致巩膜上部露白,前囟扩大且张力增加,其它囟门也可扩大,颅骨骨缝分离,头皮静脉扩张。根据婴幼儿头颅增大突出等典型临床症状,一般诊断无大困难。检查时,对早期的可疑患儿,应定期测量头颅大小,包括周径、前后径及耳间径。为进一步确定诊断,了解脑积水的性质和程度,可进行颅骨X线平片、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头颅核磁共振等检查。

脑积水临床表现

主要为婴儿出生后烦燥不安、呕吐、疲倦,数周或数月内头颅快速、进行性增大(正常婴儿最早6个月头围增长每月为1.2--1.3cm,本病可快增其2--3倍),同时头颅骨呈圆形,额顶凸出,前囟扩大隆起,颅缝哆开,颅骨变形,叩诊“破壶声”,头发稀少,颞额部静脉扩张,眼球下旋,上部巩膜时常暴露,呈落日状(目如落日),头颅透照性及视神经乳头萎缩。患儿精神萎靡,头部不能抬起,严重者可伴有大脑功能障碍,表现为癫痫、呕吐、抽搐、斜视,眼球震颤,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共济失调,行走困难,及智力发育不全等。

脑积水发病原因及机制

脑积水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有颅内炎症、脑血管畸形、脑外伤、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神经毒素、缺氧、水和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肝肾功能衰竭等都可通过不同机制造成液体在脑组织内积聚而成。

脑脊液循环受阻

1、先天畸形:可能与父母接触了某些化学放射物质、孕早期发热、服用某些药物、胎位异常、羊水过多等有关。较多见的畸形有脊柱裂、中脑导水管狭窄等。

2、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室炎等,由于增生的纤维组织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孔道,特别多见于第四脑室孔及脑底部的蛛网膜下腔粘连而发生脑积水。

3、出血:颅内出血后纤维增生可引起脑积水,产伤后颅内出血吸收不良,也是新生儿脑积水的常见原因,且往往易被忽视。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蛛网膜粘连而发生脑积水。

4、肿瘤:颅内肿瘤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的任何一部分,较多见于第四脑室附近,新生儿期难得遇见肿瘤,以后可发生神经胶质瘤,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室管膜瘤、神经母细胞瘤。

脑脊液分泌过多

先天性脑积水的病因学说较多,公认的学说则为侧脑室脉络丛增生,分泌旺盛,引起脑室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功能紊乱,从而发生脑积水。

脑脊液吸收障碍

如胎儿期脑膜炎等所致脑脊液吸收障碍而发生脑积水。

脑积水分类

非交通性脑积水

由于脑室系统发生梗阻所致,梗阻部位多在脑室系统的狭窄处,如室间孔、导水管或第四脑室出口处等,梗阻以下的脑室系统可显着扩大。

交通性脑积水

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之间并无梗阻,梗阻部位是在脑脊液流出脑室后的更远端,大多在基底部位;脑脊液可以流到枕大池和脊髓蛛网膜下腔,但不能到达幕上的蛛网膜下腔,即大脑球表面,这样,脑脊液不能被蛛网膜颗粒吸收。

此外,还有一些少见原因也引起的脑积水,如脑脊液分泌过度造成的脑积水,多见于脉络丛乳头状瘤。更少见的原因是上矢状窦阻塞,引起脑脊液吸收障碍而导致脑积水。

特殊情况

因婴幼儿骨缝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头颅可以发生代偿性扩大,因而在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不明显。但脑积水严重,进展较快时,亦可出现,其症状为反复呕吐。患儿还可出现脑退行性变,四肢中枢性瘫痪,视神经受压萎缩而致失明,智力改变和发育障碍等,常并发身体其它部位畸形。

部分先天性脑积水儿童到成年时才呈现症状。

脑积水的治疗

一般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或病情较轻,发展缓慢者,目的在于减少脑脊液的分泌或增加机体的水分排出,其常规方法如:应用利尿剂,如乙酰唑胺、双氢克尿塞、速尿、甘露醇等或经前囟或腰椎反复穿刺放液。手术治疗适用于脑室内压力较高或经非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严重脑积水如头围超过50cm、大脑皮质萎缩厚度在1cm以下,已合并有严重功能障碍及畸形者,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疗效不佳。

脑积水的康复训练

包括运动障碍的康复训练,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记忆的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训练等。

外部性脑积水的早期干预

1、由于脑室系统发生梗阻所致,梗阻部位多在脑室系统的狭窄处,如室间孔、导水管或第四脑室出口处等,梗阻以下的脑室系统可显著扩大。外部性脑积水是年Dandy首先提出来的,是非梗阻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既往,婴儿外部性脑积水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可待其自行消失,无需治疗。近年来发现婴儿外部性脑积水的预后并不像以前报道的那么乐观,部分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障碍和发育障碍。所以,国内多位学者对婴儿外部性脑积水患儿进行了早期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早期干预的具体方法:

运动疗法:治疗师采用Vojta、Bobath手技为主的运动训练。星期一~星期五训练,1次45分钟,每天1次;

传统医学疗法:采用上下肢、躯干穴位经络导平刺激、针灸治疗及按摩推拿;

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脑蛋白水解物、鼠神经生长因子、胞二磷胆碱、吡拉西坦等治疗;

3、家庭训练:无临床表现或临床表现轻者以家庭训练为主,可参考鲍秀兰教授编著的《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新生儿行为与0~3岁潜能开发指南》,小于3个月的儿童予以耳闻目睹,鼻嗅体触,抚触训练;大于3个月的儿童按照神经发育规律训练,主要有抬头、翻身、坐位、爬行、站立、行走训练,兼顾精细动作、语言、智力、日常生活、社交训练等。

慢性脑积水的早期康复

密切观察肌张力的情况:如果肌张力(特别是抗重力肌)增高就要立即调整肢位,进行抗痉挛的肢位摆放,严格防止痉挛的出现。出现踝阵挛时,要立即持续牵拉腓肠肌使阵挛停止,并摆放相应下肢成屈膝、踝背屈肢位。长期肌张力低下的肌肉组(如左上、下肢),要通过各种方法促使肌张力提高;包括针灸、按摩、电刺激、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疗法等。一旦肌张力增高后,也要摆放到抗痉挛的肢位下,预防痉挛的发生。但注意一对拮抗肌的张力要基本平衡。如果患儿清醒,肢体康复训练应尽可能地减少被动成分,以患儿主动的运动为主。利用神经生理学方法诱发主要肌肉组的主动性运动,如上肢伸肌群、下肢屈肌群及内收肌群;诱发颈肌群的各向主动活动等。

主动吞咽功能的诱发

适当喂冰水练习,尽可能诱发主动吞咽动作,对于患儿也是一种主动的康复训练。主动吞咽的刺激对患儿的意识觉醒有帮助,并有利于早日拔除胃管和气管插管。但应高度重视训练的循序渐进性,防止过早给予患儿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引起误吸,造成肺部感染,甚至窒息,所以患儿清醒后应及时评估吞咽和咀嚼功能,并予以适当的康复性训练。左侧脑损伤患儿常伴有语言障碍,右侧脑损伤患儿常伴有认知障碍,这些均与患儿今后的社会参与活动密切相关,治疗应与肢体训练同步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恢复状态。总之,通过全面的康复使患儿不仅肢体功能方面,而且在日常活动、社会参与方面都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

脑积水的预后

未经治疗的先天性脑积水,虽有20%可以停止发展,但是,约半数患儿一年半内死亡。脑积水患儿神经功能障碍于脑积水严重程度正相关。如大脑皮层小于1cm,即使脑积水得到控制,也会有神经功能障碍和智力低下。对脑积水得到控制或静止性脑积水,要经常随访,以求在脑组织严重损害前发现分流管不畅,或脑积水加重情况。

[1]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第二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08

[2]李晓捷.实用儿童康复医学(第二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03

作者\姜灿编辑\张娜

姜灿

(儿童康复治疗师)

湖医院儿童康复中心主管治疗师,毕业于湖南省中医药大学,曾发表论文多篇,现任湖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专委会常委等。擅长于脑性瘫痪、发育迟滞、运动障碍等方面的评估及康复治疗,从事康复工作十余年,具有丰富的康复治疗经验。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往期资讯儿童康复中心

赞赏

长按







































苯丁酸氮芥
白癜风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jmgt4000788781.com/wbxnjs/219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