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头颅外伤后鼻腔流清水为什么需要治疗?
医院神经外科
有关头颅外伤后鼻腔流清水的问题,我们已发过一次科普文章。之所以要再次强调,再发一次类似的文章,就是因为我们前一段时间又遇到了一位这样的病人,经过我们的保守治疗后,终于好转出院了,但仍然是有隐患的。这位病人也是头颅外伤后,出现了鼻腔流清水的情况。他出车祸后,医院,入院后鼻腔就流清水,由于总体伤情不重,经过保守治疗后约3周不再流清水了,其他方面也没有多大问题,就出院了。
然而出院后仅1周,鼻腔又流清水了。由于上次住院期间,该院的医生、护士的宣教工作做得不错,病人知道鼻腔流清水的严重性,所以,他发现鼻腔再次流清水,就直接到我院住院了。医院的原因,是那里的医生告诉他,医院做不了这样的手术,如果需要手术治疗,医院。说明该院医生、护士的医德很好!工作也做得很到位!
病人住院后,我们马上给他做了头颅磁共振薄层扫描,发现了脑脊液的瘘口(图1、2),建议他手术治疗。此时离他头颅外伤已超过一个月,原则上讲,头颅外伤后一个月的脑脊液漏,很难用保守治疗痊愈,但很少数的病人,有时也可能痊愈。我们跟病人及家属讲了相关问题,病人害怕手术治疗,希望先保守治疗一段时间,真治疗不好的话,再采取手术治疗。
我们按照病人的意愿,给他采用了保守治疗的办法,包括头部抬高30度,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感冒、擤鼻涕,通大便、防止便秘,尤其是采用了腰大池置管引流等措施,经过10天的治疗,病人的脑脊液漏确实治愈了。
病人及家属非常高兴,连连向我们道谢!但根据我们的经验,有时这样出院的病人,仍很有可能再次出现脑脊液漏,出院后仍需要多加注意,如果再次出现脑脊液漏,一定要尽快住院病手术治疗。
为什么我们要再次强调脑脊液漏的问题呢?
因为如果不注意,外界的细菌就可以从这个瘘口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炎,严重的还可以导致脑膜脑炎,从而导致少数病人死亡!即使存活的,仍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严重脑膜炎病人的情况,以加深大家的印象,引起大家对脑脊液漏导致的脑膜炎的重视。
十年前,我科曾收治一位手术后脑膜炎的病人。病人由外院转入我科时,已呈浅昏迷状态,呼吸急促,体温高达40度以上,脖子很硬(这是典型的颅内严重感染的表现)。我们给他做了腰穿,发现脑脊液呈淘米水样,化验检查结果提示感染极其严重!
我们给他用了针对颅内感染来说最好的抗生素,做了气管切开以维持他的呼吸,用了药物溶解颅内的脓液,然后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脓液,还采取了很多其他措施,包括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了整整3个月,终于完全控制了感染,算是脱离了危险。但此时病人消瘦明显,智力下降,双侧视力明显下降,一侧听力明显下降,另一侧稍有下降,肢体活动能力下降,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有中等度脑积水,后来又经过9个月的后续治疗、包括康复治疗,病人终于出院了。出院时,病人已无法从事原来的复杂工作,只能从事简单劳动了。
下面是我们上次发表的相关科普文章,比较系统,但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供大家参考。
—————————————————
每年我们都会收治很多头颅外伤后鼻腔流清水的病人(医学上叫做“脑脊液鼻漏”;如果外伤后有清水从耳朵流出来,则叫做“脑脊液耳漏”)。就像前一段时间我们发的那位酒后骑摩托车碰伤头面部的病人,入院后鼻腔就流清水。手术后,加上后续治疗,就不再流清水了。下面是他的一张头颅CT片子(图3),显示颅骨已骨折,这是流清水的基础之一。
那么为什么头颅外伤后,鼻腔为什么会流清水呢?这清水是什么?从哪里来的?
首先说一下这清水是什么吧。
鼻腔流出来的清水,医学上叫做“脑脊液”。
下面是医学书(人体解剖学)上对脑脊液的定义:
脑脊液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其内含多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子、葡萄糖、微量蛋白和少量淋巴细胞,pH为7.4,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脑脊液总量在成人平均约ml。它处于不断产生、循环和回流的平衡状态中,其循环途径如下(图4)。
不学医的人能理解多少不重要,我们想强调的是,你知道脑脊液很重要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脑脊液平时是决不能从鼻腔流出来的,一旦流出来,说明你的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和脊髓)与外界相通了。一旦与外界相通,那么外界的细菌就可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导致颅内感染,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这才是我们写本文的主要原因。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大脑很重要,一旦病人受伤,家属总是问“脑子伤的厉害不厉害?会不会留后遗症?”但很少有人知道鼻腔流脑脊液的严重性。
第二,为什么鼻腔会流清水(脑脊液)呢?
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的外面有一层比较厚且韧的组织,叫做“硬脑膜”(图4中,我们已在“硬脑膜”三个字下面用红线标注了,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图最外面的一圈都是硬脑膜,可不是只有标注的地方有硬脑膜)。硬脑膜是密闭的,脑脊液不与外界沟通,所以不可能从鼻腔流出来,也不会从其他地方流出来。这与血液在血管里流动,血管不破裂,血液就不会流出来的道理类似。硬脑膜的外面有颅骨,起到保护硬脑膜和大脑的作用,再外面有肌肉和皮肤等。当严重外伤时,会导致皮肤、肌肉、颅骨、硬脑膜受伤,此时脑脊液流出来了。当头面部受伤时,脑脊液很容易从鼻腔流出来。原因在于鼻腔上方的颅骨(医学上叫做“前颅底”)很薄,这里有个叫做“筛板”的地方甚至有很多小眼,这里的硬脑膜也比较薄弱,一旦受到外伤,很容易从这里流出脑脊液(图5,其中薄弱的地方我们已经用红色的圆圈标注了)。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那位病人的脑脊液漏的瘘口就在这里。图1是在筛板的右侧,是明确的瘘口;图2是在筛板的左侧,为可疑的瘘口。手术时,就是要从颅内把这两个瘘口堵住,手术并不很困难,所以成功率很高!
现在大家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了,如果想知道更多的问题,建议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