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鹏伟
市场售价不到15元的安全帽,工地宁愿给20元补贴,让工人自行购买。律师对此表示,企业这么做,不仅“甩不开”肩上的安全生产责任,反而把自己推向了法律的底线。(7月5日《工人日报》)
把安全帽换成所谓的补贴,企业此番做法的目的显然是想转嫁自身的安全责任。只是,工地负责人打错了算盘,这么做不仅无效,且可能将自身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
安全帽是负责建筑工人“头顶上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市场混乱加之部分工地负责人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安全帽的质量始终难以保证。此前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jmgt4000788781.com/wbxnjs/11929.html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