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名旅客个家庭——悼
***以下遥遥为所有罹难者与其亲朋好友“尽焉耳矣”悲(哀)伤行为清单在集体社会性重大创伤事件中,大多数经历急性悲伤反应的人们通常会出现以下一些现象。比如上面那位讲述者诉说的几个方面均涉及到目前时期罹难者家属会出现正常悲伤行为,尤其是“要是可以的话,我愿意与你交换这存世的席位。”这类想法。为了避免罹难者亲人因正常悲伤“病急乱投医”遭遇病态化,也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我将正常悲(哀)伤分别列在四个大的分项目之下——感觉、生理感官知觉、认知,以及行为——如果大家要辅导空难丧亲哀恸者或试图提供有效的帮助,熟悉以下所描述的大范围内的行为是必须的前提。感觉悲哀悲哀是丧亲哀恸者最常见的感觉。它不一定都是以哭泣来表达,但大部分情况下会如此。据推测,哭泣是一个讯号,能引发他人同情和保护反应,并且建构一个暂停竞争行为正常法则的社会情况。无论流泪与否,如果不允许自己经验悲哀,往往会导致复杂的哀伤经验。愤怒丧失后常会经验到愤怒,这可能是让丧恸者最困惑的感觉之一,因此,愤怒是悲伤过程中许多问题的根源。愤怒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无法阻止死亡的挫折感;一个来自失去亲人后的一种退化经验。比如,感到无助,没有这个人就活不下去等。愤怒最危险的失调就是把愤怒朝向内在自我。责备愤怒往往会以其他比较无效的方式表达,其中之一是替换,或是将愤怒转向他人,并且时常责备这人要为所爱的死亡负责。常见的责备有两种:一种是责备逝者;一种则是自责。愧疚与自责自责、羞愧和愧疚是丧恸者共有的经验,且可能影响悲伤的结果。愧疚常常是非理性的,可以透过现实检验来辨析缓和。焦虑丧亲者的焦虑可从轻微的不安全感,到强烈的恐慌发作。焦虑愈是强烈持久,便愈加意味着存在异常的悲伤反应。焦虑的主要来源有二:一个来源是依附相关的焦虑,丧亲者害怕将无法照顾自己;另一个来源是与个人死亡意识感相关的焦虑,因所爱的人死亡,增加了对自己必死的觉察。孤独感孤单是丧亲者常表达的感受,尤其是丧偶者和已习惯日常生活中有亲近关系的人。一般分为社交的孤独感和情绪的孤独感。疲倦这是在丧亲者身上经常看到的现象,它有时会让人经验到冷漠或无精打采。疲倦通常是自限性的,会自行好转,否则,很有可能是抑郁症的临床前兆。无助感
因死亡而引发的无助感是造成死亡事件如此有压力的因素之一。无助感与焦虑密切相关,时常出现在丧失早期,尤其是丧夫者时常感到非常无助。外控较强者会感觉受到环境摆布,而较不能发挥对控制的意识和自我效能。
震惊
震惊最常发生在突发死亡的事件中。
思念
思念是对丧失的正常反应。当它消褪时,可能是哀伤转化的讯号;当哀伤悼念无法结束,思念则可能是复杂性哀伤的临床征兆。
解脱感
死亡事件发生后,解脱感可能是一个正向的感觉。
放松
许多人在所爱去世后,反而松了一口气,特别是所爱者曾经承受过长期或特别痛苦的疾病。然而,愧疚也常伴随着这种放松的感觉。
麻木
有些人在丧亲后,感到麻木。这种麻木感也经常在早期悲伤过程中被经验到,通常会发生在刚接到噩耗之后。
***当回顾这些感觉清单时,请谨记上述每一种感觉都表示了正常悲伤情绪,没有任何一种是病态的。只有当某一种感觉不寻常地持续过久和过于强烈时,才有可能预示了存在复杂异常的悲(哀)伤反应。
生理感官知觉这些感官知觉常常被忽略,但在悲(哀)伤过程中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以下是来访接受悲伤辅导的人们最常表示所经验到的共同生理感官知觉清单。
①胃部空虚感
②胸部压迫感
③喉咙发紧
④对杂音过度敏感
⑤一种人格解离感。比如,“走在街头,可是没有一件事看起来是真实的,包括我自己在内。”
⑥喘不过气来
⑦肌肉虚弱无力
⑧缺乏精力
⑨口干舌燥
***很多时候,丧亲者会因为这些生理感觉去看医生并做检查。此类情境,就诊者最好能主动告知处于哀伤期。如果医生不能仔细询问获得有关丧亡的讯息作为诊断评估的一部分,很容易出现诊断偏差。
认知有些在悲伤早期阶段常见的想法,通常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有时,这些想法会持续,并且引发出那些会导致憂鬱或焦虑的感觉。
不相信
这常常听到噩耗后的第一个想法,尤其是当死亡事件发生得很突然时。
混乱
许多新近丧恸者会说他们的思绪非常混乱,似乎不能管理自己的思考、精神难以集中,或是会健忘。
沉浸于对逝者的悬念
偶尔可能会沉浸于对逝者挥之不去的悬念,通常包括如何再寻回失去的亲人。
感到逝者仍然存在
这是与思念经验相对应的认知部分。悲伤的人可能认为逝者仍存在于现今的时空中,尤其是在死亡过后的一段时间。
幻觉幻觉是丧恸者可能经常会有的经验,所以视幻觉和听幻觉均在正常行为清单之列。尽管有些人会觉得不安,却有许多人发现这种经验让人得到慰藉。行为许多特定行为常和正常悲伤反应相关联,从睡眠和食欲障碍到心不在焉和社交退缩。以下行为常在丧失后发生,经过一段时期通常会自动修正。
睡眠障碍
对于处在丧失早期的人来说,经验到睡眠障碍是很寻常的,包括难以入睡或过早醒来。睡眠障碍有时需要心理咨询或医疗介入,但在正常的悲伤过程中,通常会自行好转。
饮食障碍
失去至亲的动物会有饮食障碍,这在人类的哀伤悼念情况中同样非常普遍。
心不在焉的行为
初丧亲者可能发现自己心不在焉,或是做一些最终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或伤害的事情。
社交退缩
承受丧失后,想从人群中退缩是很正常的,再者,这通常是短暂的现象,会自行修正。
梦到逝者
梦到逝去的亲人很寻常,有的是一般的梦、有的令人痛苦,或者是噩梦。这些梦时常说明很多目的,可能针对丧亲哀痛者处于哀伤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提供一些诊断上的线索。
避免提起逝者
有些人会回避引发悲伤的痛苦感觉的地方或事物,如死亡现场和墓地,或令人回想起失去所爱的事物。
追寻与呼唤
“呼唤”和追寻行为相关,哀恸者可能常会有声或无声地呼唤着所爱的名字。
叹气
叹气是丧恸者很常见的一种行为,和喘不过气的生理感觉是密切相关的。
坐立不安的过动状态
比如,有位丧夫者在日间忙碌时可以待在家中,但到了晚上就需要逃离。
哭泣
有趣的推测:眼泪可能有潜在的疗愈价值,或者还可以消除有毒物质,能使压力引起的体内化学失调恢复平衡。
去探访会想起逝者的场所或携带会想起逝者的物品
这是与避免接触可想起逝者事物相反的行为,通常是不想很快失去对逝者的记忆。
珍藏逝者的遗物
核心是心理获得舒适感
***本篇之所以详细列出以上正常悲伤的特质,是为了呈现与丧失相关的行为与体验非常广泛。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验到所有这些行为,但对于悲伤辅导人员或试图为悲伤者提供帮助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充分了解正常悲伤的行为与体验范围,才不会把正常的悲伤状态病态化。进而,才能够帮助经历这些行为且视之为困扰的人祛除“病”之疑虑。
RobertNeimeyer教授是西方世界顶尖的研究者,临床心理医生和教育工作者,其致力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和处理复杂性哀伤和丧失。以下访谈,涉及他在哀伤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工作和发展。整理分享供大家参考——在家里建造一个纪念“祭坛”,
让哀悼者信守他们与所爱的人之间持续的羁绊
①CatherineJackson(CJ):我想先问一个私人问题。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学习心理学?之后又是什么原因让你专攻与丧亲者的工作?BobNeimeyer(BN):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基本是一样的–我9岁的时候,我的祖母KatieClancy在我家自然死亡,更不幸的是,就在我快要过12岁生日时,我的父亲在同一个家中自杀。多年来,我的父亲因为无法治愈的青光眼而饱受日益严重的失明的折磨,遭受伴随失明而来的抑郁,也许还承受着失去他母亲的哀伤,他一直依赖酒精来应对这一切,也许他还忍受了许多我无法理解的痛苦。他因服用过量巴比妥类药物而死亡(因为他是一名药剂师,所以很容易获得这类药物),他的死亡所带来的创伤使我们的家庭支离破碎,使我们陷入贫困,也让我们陷入长期的、也许是永久的母亲的哀伤之中,这一切刚好发生在我和弟弟妹妹迷茫地步入青春期之际。不出所料,这是一段艰难的过渡期,并给我留下了许多未解答的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让我一直在进行反思和寻找意义。②CJ:“寻找意义”这个短语已经成为咨询师词汇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有时候我怀疑我们是否真的理解它的含义。有些死亡无疑是毫无意义的,不是吗?我们如何从好端端的年轻人的死亡中,从意外和创伤的死亡中以及杀戮中找到意义?它们的意义何在?BN:你的部分问题是“意义”的含义——我们在使用这个术语时,它意味着什么。正如你所说,突然的、暴力的和过早的死亡(就像我父亲的死亡一样)肯定会让我们对“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应该怎样”的假设产生质疑,并揭示了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随机、不公正和不可控。我们所说的“有意义”显然不是指这样的死亡是容易理解的或合理的。当我的一位70岁的来访者在一次不幸的划船事故中失去他的儿子和8岁的孙子时,他觉得他们的死亡是毫无意义且悲惨的,但他决心要让他们的死变得有意义,这促使他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划船安全运动。没有什么能合理化他的家庭所遭受的创伤性丧失,但是他和其他人发现从那次事故中吸取的教训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些教训很有可能挽救其他许多人的生命。当然,其他人则通过去相信抚慰人心的精神信仰或寻求学习如何在不可避免的痛苦中高尚且慈悲地活着来再次确定现有的意义体系。③CJ:在你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你描述了一位父亲因为女儿在出国旅行时死亡而受到创伤。你解释说,让他谈论那些他不敢去想却又无法从脑海中摆脱的事,这样做能够帮他带着丧失生活下去,而不是被丧失折磨。为什么讲述故事会让他们感到如此治愈?仅仅是因为能够消化一段创伤的记忆,让它不再困扰你吗?BN:这的确和能够消化创伤记忆有关,但是这个过程本身并不简单。当然,有一些讲述方式还远远做不到治愈–它们可能是痛苦的、循环的、穷思竭虑的和重复的。关键是要帮助人们以一种促进恢复的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让他们把所发生事情的片段和他们的感受拼凑在一起。“关键是要帮助人们以一种促进恢复的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让他们把所发生事情的片段拼凑在一起”故事的听众–无论是朋友、家人还是专业人士-都应该不带评判地倾听,怀着深刻理解故事背后的伤痛和希望的意图去倾听。不要急于为复杂的问题提供简单的答案,我们这些听故事的人可以认可讲述者为理解这个艰难并往往是悲惨的故事所做的努力,并体会他们前方的道路-通常是缓慢而耐心地-朝着新的意义前进。这不仅让讲述者能够表达和死亡事件有关的重要经历(当他们从官方那里得到消息时他们听到的是什么,医院后或所爱之人临终时他们看到的是什么),还让他们有机会表达在这些事件发生时他们自己的情绪和反应。这种重述通常都是非常谨慎和经过深思熟虑的,可以看作是与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EMDR)和其他延长暴露疗法有关的言语化实践。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把一个悲伤或令人震惊的故事变成一个“积极”的故事,而是让它变得更加连贯,不那么支离破碎、情绪化、难以言说和难以承受。④CJ:联系到前面说的,我曾访问过您的AfterTalk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