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发生障碍而致脑脊液量过多,压力增高,扩大了正常脑脊液所占有的空间,从而继发颅压增高、脑室扩大的总称。
脑积水辨证分型,大致可分下列四型:
1.肾阴虚:头大异常,颅骨缝分离,前囟扩太,囟门多平,眼珠下垂,白睛显露,面色萎黄,盗汗恶热,惊惕烦躁,口干舌燥,手足心热,便秘。舌质黯红,苔微黄少津,脉沉细数,指纹略暗。
2.脾肾阳虚:头大异常,颅骨缝分离,前囟扩大,囟门平或凹陷,眼珠下垂,神情呆滞,自汗盗汗,恶寒肢冷,腹泻便稀,唇淡口和,舌淡多胖嫩。苔白脉沉迟或微迟而弱,指纹淡暗。
3.热毒:头大异常,囟门高突,无汗发热,抽搐不止,或高热惊厥,神昏气粗,面红唇赤,或发紫,便秘或便闭,或排出恶物。舌绛苔黄,脉洪数或疾,指纹紫或略暗。
4.瘀阻:头大异常,颅骨缝分离,头上青筋显露,烦躁哭闹,面色眺白而隐青或发暗,神情呆滞,重者半身不遂或麻木,口渴不欲饮。唇舌发紫或舌边有瘀斑,脉弦或虚数,指纹色紫或隐青而淡滞。
脑积水的分型治疗:
(1)肾阴虚
治法:补肾益髓,滋阴通阳。
处方:熟地、车前子、川断、沙菀子、桑寄生、淡苁蓉、何首乌各3克,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各6克。
加减:阴虚内热加知母、黄柏;便秘加当归;伴龟背者加鳖甲或鳖甲膏。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匀服。
常用成方:补肾地黄丸等。
(2)脾肾阳虚
治法:扶脾补肾,通阳利水。
处方:茯苓、猪苓、车前子、熟地各6克,白术、陈皮、姜半夏各5克,全当归、鹿角胶各9克,桂枝、甘草、山萸肉、淮山药、川牛膝各3克。
加减:食滞加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减地黄量;便稀增大茯苓、山药量;呕吐加半夏、陈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匀服。
常用成方:苓桂术甘汤、扶元散等。
(3)热毒
治法:清热泻火,开结通络。
处方:蒲公英、漏芦、银花、菖蒲、路路通各9克,黄芩、白茅根、丹皮、木通各6克。
加减:惊悸加朱砂、琥珀粉;呕吐加半夏、竹茹、鲜生妻;高热惊厥加安宫牛黄丸。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匀服。
常用成方:泻青丸等。
(4)瘀阻
治法:活血祛瘀,破阻通络。
处方:丹参50克,桃仁25克,川芎10克,红花15克,地龙25克,茯苓15克。
加减:症重便秘加麝香0.01克,水蛭0.5克;有毒征合人牛黄0.1克,冰片0.5克,大黄7.5克,制成散剂合用,随汤冲服。
用法:每剂为2天量,水煎2次,分6~8次匀服。
常用成方:通窍活血汤加味等。
疗效:按上述四型辨治,共治疗例,其中按例有明确疗效的统计,基本痊愈例,显效58例,有效28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88.8%。
脑积水的专方治疗:
(1)通窍活血利水汤
①内服方:
组成: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丹参、黄芪、地龙、全蝎、车前子、川菖蒲各3~9克,葱白1根,大枣3枚。
加减:眼球震颤加天麻、钩藤、僵蚕;眼球不旋重用黄芪;纳少便稀加党参、白术。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3~4次匀服。
②外用方:
组成:红花、艾叶各10克,皂角克,麝香1克。
用法:将前三味加水毫升,煎2小时后去渣取汁,浓缩成药液能吊起如线为止,再加人麝香调匀,装入瓶内冷藏备用。用时,先剃光患儿头发,将上药均匀涂于头上,颅缝及囟门处适当涂厚一些。然后用绷带包裹,早晚以温水湿敷绷带各1次,使其保持一定湿度,每周换药1次。
以上内外兼治,30天为一疗程,中间休息3~7天。
疗效:内外合治共7例,基本痊愈4例,显效2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
(2)脑积水丸
组成:熟地、山药、鹿角胶、牛膝、茯苓、黄精、茺蔚子、猪苓、丹皮、车前子、肉苁蓉各10克,当归6克。上药制成蜜丸,每丸重1.5克。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1次。3个月以内患儿,每次半丸;3个月以上患儿,每次1丸。
疗效:共治疗10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
(3)双胶双角合剂
组成:鹿角胶、阿胶、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当归、茯苓、猪苓、泽泻、茺蔚子各6克,羚羊角、
用法:本方主要用于脑脊膜膨出症手术后之并发脑积水。上方为1岁以内患儿之剂量,于术前、术后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本方结合西医方法治疗85例,均获得显著疗效。
(4)加味五苓散
组成:茯苓、大腹皮各15克,猪苓、泽泻、牛膝、车前子各10克,白术5克,桂枝2克。
加减:烦躁加生石膏20克,琥珀面1克(冲服);呕吐加竹茹10克;大便干加大黄7.5克,知母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频服。
疗效:共治脑积水4例,均收到一定疗效。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