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近年来,儿童肥胖情况飙升。长期从食品和饮料中过量摄入糖、脂肪和热量,是导致儿童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
吃多了糖,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会变胖、会蛀牙,还有一种说法是糖吃多了会变笨!这种说法是真的吗?今天,小芽带你揭秘。
“糖”分三种
我们所说的糖,其实是一类「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根据聚合程度可以分成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生活中,可以把碳水化合物分成三类——“米色碳水”、“绿色碳水”和“白色碳水”。
米色碳水:米饭、馒头中所含的淀粉,多作为主食食用,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这类糖通常没有甜味,需要通过咀嚼,通过唾液淀粉酶的消化才能越嚼越甜。
绿色碳水:名为纤维素的多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膳食纤维,常存在于蔬菜水果当中。虽然纤维素无法被人体消化,但是它对于肠道健康极为重要,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敲重点!!接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糖——“白色碳水”
白色碳水其实才是被我们称作“糖”的东西,它包括常见的白糖、糖果等精致糖,以及用此加工的精制食品还有含糖的零食饮料,比如可乐、蛋糕、饼干和巧克力。
“白色”表明它被高度精致过,它的出现代表着人类的工业技术的进步,也因此我们实现了对于“甜度”的调节。
“糖”吃多了会怎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建议: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不超过50克。
先来看看常见的饮料中“糖”的添加量。
一罐mL的可乐含糖量为35-37克,这样看来,“糖”很容易就吃多了。由此会造成以下一些危害:
1.龋齿经常吃糖会为口腔中的细菌提供一个良好的繁殖空间,细菌和糖分接触后,容易造成口腔中酸性成分增加。牙齿经常受到酸性物质侵袭,会引起龋齿和口腔疾病。
2.肥胖吃糖过多,若不能及时消耗,则会引起肥胖,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80%~9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超重和肥胖哦。
3.营养不良对孩子来说,摄入过多含糖的食物有一个很直接的后果:挤占蛋白质、水果、蔬菜、乳制品、谷物等基本食物的摄入。而且高糖食物的消化需要耗费大量的维生素,比如参与葡萄糖代谢的B族维生素。基本营养摄入被大量挤占的情况下,还要调动大量的维生素去消化高糖食物。可想而知,孩子肌肉发育、大脑发育都会面临“有效营养不足”的问题。
这样一来,孩子看起来吃了很多,吃得很饱,但其实是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隐性饥饿”。
吃糖变笨?
除此之外,现在还有一种“吃糖变笨”的说法。
日本科学家给小鼠喂高糖、高脂的饮食,发现大脑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大大的减少,导致记忆容量缩小,空间学习能力下降。美国科学家也通过大鼠的实验证实,长期高果糖会使大脑迟钝,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介于是动物实验,推广到人身上到底有多大影响,吃多少会影响智力,并没能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
年美国的人体研究显示,青春期每天食用含糖饮料会损害成年后学习和记忆的能力。而肠道细菌的改变可能是糖诱导的记忆障碍的关键。
虽然没有明确的临床试验,但从上述研究可以预见,大部分的研究都显示,长期吃很多糖可能真的会影响到大脑功能。
合理吃糖
当然,“糖”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
碳水化合物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果进食过少,也会出现问题,比如如果出现低血糖,严重的也会影响到人的智力。白色碳水能快速的补充能量,升高血糖,比如人在低血糖的时候总是需要一块糖。
所以,对于糖,应该适量吃、适时吃,不能一棍子打死。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建议,儿童应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就是指生产商、厨师或是父母,在加工食品时额外添加的各种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蜂蜜、果汁、浓缩果汁、乳糖、麦芽糖、各种甜味剂等等。但是不包括天然存在的糖,如水果、蔬菜、粮食、牛奶含有的糖分。
最后,小芽给出关于儿童控糖的几点建议:
1.避免将糖作为奖励措施,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热爱不同的食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饮食结构。
2.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合理把握糖的摄入量,形成自制力。
3.刷牙的工作相当重要,应该避免食物残渣长时间的粘附在牙齿上,尤其是吃过糖后,及时刷牙,患蛀牙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