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地理蹊倾情编辑制作,如有转载请注明。
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从土壤发生学的观点,认为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土壤形成最重要的两种因素大家知道么?
01母质因素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如果风化壳保留在原地,形成残积物,便称为残积母质;如果在其它外力或重力作用下风化物质被迁移形成崩积物、冲积物、海积物、湖积物、冰碛物和风积物等,则称为运积母质。
母质代表土壤的初始状态,它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才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
1、成土母质的类型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各种造岩矿物的抗风化能力差别显著,由大到小的顺序大致为:石英→白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钠长石→角闪石→辉石→钙长石→橄榄石。因此,发育在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粘粒较多,含砂粒较少;发育在石英含量较高的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即含砂粒较多而含粉砂和粘粒较少。此外,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而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
成土母质、风化壳与土壤成土母质或称土壤母质,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
成土母质就是风化壳,它没有肥力,只是通气透水,刚刚能释放一些矿物养分,而土壤是具有肥力的。
2、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深受成土母质的影响。岩石的矿物组成差异,使土壤的矿物组成也不同。
发育在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深色矿物较多;
发育在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含石英、正长石和白云母等浅色矿物较多;
其他如冰碛物和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含水云母和绿泥石等粘土矿物较多;河流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亦富含水云母,湖积物上发育的土壤中多蒙脱石和水云母等粘土矿物。
从化学组成方面看,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一般铁、锰、镁、钙含量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而硅、钠、钾含量则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石灰岩母质上的土壤,钙的含量最高。
02气候因素气候对于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指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的影响。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而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这也是热带雨林的脆弱性的表现之一。
气候还可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低温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风化壳逐渐加厚。
除了以上两种最重要的因素之外,土壤的形成还受到生物、地形、时间、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资料参考自网络文字综合自伍光和先生的《自然地理学》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