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餐、露营、健身、刷剧......
今天周六,你将开启哪种休闲模式?
图片来源:小红书
Mailin美林、June_Zzi、鲸了个鱼近几年,品牌越来越重视与年轻人的关系,甚至开始“讨好”年轻人。而随着争夺年轻人的战斗愈演愈烈,很多品牌开始将“场景”理论奉为圭臬,不仅重视“场景化营销”,甚至还围绕场景打造符合年轻人需求的品牌和产品。
比如主打年轻人野餐场景的果酒、为懒系年轻人而设计的微波懒人水饺、与年轻人瑜伽场景强绑定的酸奶......
图片来源:酒时浪、我不是煮饺、Blueglass
年轻人背后藏着怎样的机会?食品品牌要去哪里找年轻人,找到年轻人后要怎么做?
01食品品牌都在找年轻人
无论是新锐品牌还是传统品牌,似乎所有品牌都开始以赢得年轻人为第一要义。
一方面,新锐品牌先天具有与年轻人沟通的能力。
如今,越来越多新品牌活跃在年轻人面前,它们个性鲜明、有创新、有颜值。比如三顿半、认养一头牛、钟薛高、永璞、李子柒等在天猫单日“成交破千万”的新食品品牌,皆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然而我们看到,它们切入的都不是新品类,而是在旧品类中开辟出新蓝海。
比如传统燕麦片,在中国人过去的印象中是过年送给老年人的“养生”礼品,而欧扎克、王饱饱等品牌凭借多样化、高颜值等特性,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此外,即食、搭配牛奶或酸奶等不同的食用方式,将燕麦片挖掘出更多的食用场景。
欧扎克燕麦片
图片来源:欧扎克
新兴调味料、速食品牌也都瞄准了年轻人的厨房和餐桌。比如在疫情期间,加点滋味洞察到年轻人会分配更多时间在厨房,但是偏好简单下厨的需求,开发了“面向年轻人厨房和餐桌场景”的调味品,包括佐饭酱、饭撒粉等。
加点滋味“一罐风物”即食酱系列
图片来源:加点滋味
定位“中华制面”的即食面品牌劲面堂同样聚焦在年轻群体,用年轻化的表达方式让年轻人爱上中国面文化。
走潮酷风格的劲面堂
图片来源:劲面堂
就连过去聚焦在老年人的养生领域,也逐渐涌现一些主打年轻人“养生”市场的功能性食品品牌。它们以真诚的沟通方式、年轻的品牌形象,逐步在年轻人中建立信任,跟“过度包装”的传统保健品拉开了差距。
另一方面,传统品牌也开始进军年轻市场,逐梦“国潮热”。比如在刚过去的端午节,我们可以看到诸如五芳斋这样的老字号也开始迎合年轻人追求新奇的潮流,推出臭豆腐、榴莲粽等奇葩口味的产品。
五芳斋臭味粽子
图片来源:五芳斋
此外,五芳斋更是在近几年凭借脑洞大开的广告片在B站、微博等平台出圈,被网友戏称为“五芳影业”。
《五芳斋咸鸭蛋广告新编版,看到最后昏过去了》
图片来源:Bilibili截图
02为什么都在“讨好”年轻人?
“新品牌太多,年轻人要不够用了”“年轻人的购买力比不上中老年人”......
年轻人自嘲“打工人”,内卷、躺平;广东坐拥十栋房子的中年鸭仔饭老板说“这样的生活很开心”。唱衰年轻人市场、做多中老年市场的声音其实不在少数。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品牌对年轻人趋之若鹜?
1、年轻人是潜在的“金主”
一方面,整个消费市场,从80后到00后,年轻人正在逐步走上台前。
年轻人常常将“躁动”的心寄托在物欲、商品上,由此驱动着消费市场的升级和繁荣。
美国学者托马斯·科洛波洛斯在《圈层效应》中写到:“面对群体的强势崛起,只有理解消费主力的商业逻辑,懂得如何靠拢这一代年轻人,未来的商业才能成功。”
看奢侈品市场,中国大妈横扫世界各地奢侈品店的传说虽然还在耳边游荡,然而自年开始,80后已经成为购买主力。近些年,各大奢侈品牌也不断迎合年轻人、NewMoney的品味。
而回到食品行业,近期因恶意剪辑视频上了热搜的某雪糕品牌,消费者除了为原料、包装、物流等加厚的成本买单之外,也有年轻人愿意为其文化符号、社交属性等品牌理念买单。
邻居日本,老龄化等问题带来的“低欲望社会”现象,使日本企业急于出海,寻找新的“救命稻草”。
另一方面,更让品牌期待的是年轻人未来的消费潜力,抓住年轻人就是抓住下一个时代。
比起儿童来说,年轻人对品牌有更多的价值感知,同时也拥有自我选择权,而比起前一代中老年人来说,年轻人的思想开放程度更高,具备更好的审美品味。
品牌抓住最年轻的用户是对消费者话语权转移的长期投资。当年轻人成长为中年人时,他们不仅要为“儿童经济”买单,也会是“银发经济”的目标群体。
2、年轻人是潮流的“风向标”
B站演讲视频《后浪》中提到,年轻人“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是最能接触到新鲜事物且最喜欢传播的群体,而且,他们影响的不仅仅是同龄人。
我们可以看到,原来年轻人驻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