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私域经营!选择腾讯「云Mall」
??点击上方了解详情
年,新华社一篇《中国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直指中国茶叶“大而不强”。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A股市场依旧不见一家茶企身影。除了天福茗茶登录港股,中国茶业、澜沧古茶、八马茶业等老牌茶企数次冲击A股,如今都未能顺利上市。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老牌巨头立顿走年轻化路线,推出果味茶
图片来源:立顿
在八马茶业近期重启上市流程的相关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中国茶叶连锁店第一品牌的八马(数据截至年10月30日),年茶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0.32%,年则为0.37%。[1]
市场占有率看似有所提高,但横向对比白酒行业,茅台年的市占率为16.79%,五粮液为9.82%,就连当年排第三的洋河股份也有3.62%。可以看出茶叶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之低。[2]
八马线下连锁门店已超家
图片来源:八马茶业
中国农科院茶研所研究员姜爱芹说:“如果能够把西湖龙井当成一个品牌,应该会很牛。显然,我们缺的不是茶叶品类品牌,而是商业品牌。”
“有品类,无品牌”已经成了茶叶行业内公认的难题。
中国茶叶原产地布局分散,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
图为武夷山茶园,中国茶业给农夫山泉提供茶叶原料的茶园之一
图片来源:农夫山泉
其实打造品牌的现成参考案例也不是没有:在规模化、标准化方面做得好的国际品牌,有立顿、川宁;而擅长品牌造势的本土品牌,也有近几年快速成长起来的小罐茶。
由此,茶叶行业分化出3条不同的品牌思路:一部分品牌学习小罐茶的打法,用产品的思维来从0开始打造品牌。
还有以「CHALI茶里」为代表的新兴袋泡茶品牌,在立顿的思路上开始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探索。
大多数传统茶企则属于中立派,既不屑于借鉴立顿,也不打算照搬小罐茶,坚定地探索自己的品牌化道路。
茶里的袋泡茶产品体系,蜜桃乌龙成为爆款
图片来源:茶里
虽然早就有了大致的解题思路,但遗憾的是中国茶业至今也没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个世界级品牌。
我们不禁好奇:立顿或是小罐茶的模式,真的能解决中国茶业的问题吗?在品牌意识觉醒之后,中国新老茶企们到底在探索一条怎样的路?
困在光环里的中国茶解不开现成的流量密码1、年产量世界第一的中国茶,没能在海外市场“称霸”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这样写道:“在世界三大饮料中,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悠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同时,中国还是茶叶的故乡,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茶叶品类,多个产茶县,拥有世界第一的茶园总面积和茶叶年产量。[3]茶兴于唐,盛于宋;图为宋代文人斗茶的场景图片来源:宋代挂轴画作,刘松年的撵茶图中国茶的光环不仅仅体现在茶的品类、产量、历史渊源等自身硬件条件上,还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长达数百年的中国茶热潮。在17世纪到18世纪的英国,茶叶被视为贵族和王室专属的高级饮料。在《傲慢与偏见》一书中,贵族们餐后喝的下午茶,一定会配中国茶。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三得利在做品牌调研时发现:在日本人心中,来自中国的乌龙茶才是最好的。于是在很多年里,三得利都将自己的乌龙茶和中国深度绑定。三得利乌龙茶将茶叶原料来自福建的卖点放大再放大图片来源:三得利茶叶原产国的历史光环,让中国成了茶叶大国,但并没有让中国成长为真正的茶叶强国。自从英国将中国的茶树移植到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后,中国茶在海外市场的优势逐渐丧失。国际茶委会(ITC)数据显示,年我国茶园面积占据世界茶叶产园的61.4%,但年产量只占到45%,是世界前10位产茶国家中单产量最低的。在小农经济主导下,我国茶叶种植效率低下。此外,作为产茶大国的中国,同时也是主要的茶叶消费大国。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仅为36.7万吨,仅占当年总产量的13.11%。[4]而在非传统产茶国中,俄罗斯每年消费的几亿袋茶,只有不到7%来自中国。英国人现在每天喝的3杯茶,更多的是方便快捷又便宜的袋泡茶,来自中国的自然少得可怜。也就是说,如今撑起中国茶“茶叶大国”头衔的主力,是国内市场。我国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年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18%。但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海外市场经济占比85%多,市场容量巨大,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茶叶品牌自然不应该轻易放弃这一大块蛋糕。[5]面向对中国茶叶品类认知并不强的海外市场,想要变成真正的“茶叶强国”,中国急需向世界输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超级品牌!2、“慢悠悠”的传统茶,跟不上年轻人和资本的步伐可即使是在茶叶消耗量巨大的国内市场,传统的茶叶企业也没能俘获资本和年轻人的心。是资本或是年轻人对“茶”不感兴趣吗?答案恰恰相反!不少新消费品牌不再只青睐高糖份的奶茶,也开始做起了“纯茶的生意”。之所以要强调纯茶,是因为比起新茶饮,“纯茶”是更接近“茶”的生意。「茶生活teastone」在门店销售纯茶饮品,并借机打造自己的茶叶品牌。「一茶一舍」在上海开出5家直营店,销售自创的纯茶饮品、茶点、茶具、茶叶等产品。新零售精品茶品牌「T9」则将茶饮与茶叶零售打通,采用零售茶现萃制作茶饮的模式,茶叶零售占整个店铺营收的6成。「茶小空」则主打超滤技术的袋泡茶,强调不限水温,即泡即饮。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新品牌均获得了融资。「一茶一舍」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T9」「茶生活teastone」去年都获得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茶小空」甚至在半年内,获得了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过亿。teastone专门销售纯茶的线下门店图片来源:teastone资本为何对新兴茶品牌如此追捧?幕后真正的助推手,恰恰是过去被传统茶企忽视的年轻人。在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APP上,输入关键词“茶”,可以检索到万+篇笔记。内容涵盖了“最全的茶叶基础知识”“自制神仙茶饮教程”“泡茶步骤”“茶点搭配原则”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其中,一篇名为“最全茶叶基础”的笔记,用可视化的9张图片,简要地展示了最基础的茶叶知识。截止发稿前,这篇笔记收获了7.4万的点赞,7万的收藏。除此之外,其余讲解茶知识的爆火笔记,也多多少少带有“一张图带你了解”、“一分钟Get”等速成字样。赞藏均超过7万的笔记,只是简单地讲解了茶叶的基础知识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广大青年茶叶可见,不是年轻人对茶不感兴趣。而是中国茶文化之深厚,让快节奏的年轻人们只能寄希望于通过“速成”的方法,学到一些入门的常识。此外,自年,“茶艺师”就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此后,成人的茶艺师职业培训一度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从年到年,仅仅是在江西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就有几千人通过备考后获得茶艺师证书。国家劳动部茶艺师标准起草者余悦据此推断,截至年,全国茶艺师的规模应该有10万人以上。[6]年,新华社发布的《中国颁布第4批国家职业标准,11种前卫职业全新亮相》,更是让茶艺师多了一重“前卫职业”的光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