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E
FORYOU
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
根据测算,我国每年有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一次跌倒,其中约一半发生在家中。大多数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骨质疏松,跌倒之后极易导致骨折。
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的老人而言,从站立位快速坐到椅子上都可能发生骨折,预防跌倒对于老人来说,无疑是预防骨折的第一道防线。 老年人易跌倒的四大因素 1、步态异常 年龄增长及许多病理改变都可引起老年人步态异常,如神经系统疾病(腔隙状态、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卒中、正常压力脑积水、慢性硬脑膜血肿、小脑性共济失调、脊髓疾病及周围神经疾病等)、精神因素(抑郁症)及其他因素(骨关节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肌无力和药物)等。 2、平衡功能减退 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是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因素。凡是能影响上述功能的任何因素都能使平衡功能减退而发生跌倒。 3、短期危险因素 老年人由于脑循环自主调节功能减退和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在患急性病和慢性病恶化时,比中青年更容易发生跌倒。 4、外在原因 老年人由于各种功能衰退,对于环境因素的变化无法像中青年那样作出及时反应。约有1/3跌倒者与环境因素有关,70%以上的跌倒发生在家中,10%左右发生在楼梯上,下楼比上楼更多见。 ———— 不同姿势跌倒,给身体带来不同危害 跌倒时,如果是屁股先着地,容易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 由于纵向的超负荷引起的脊柱损伤,愈合非常慢,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卧床。 此外,卧床容易导致很多并发症,例如压疮、尿路感染或肺部感染等。如果椎体压缩超过1/2,情况相对严重,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一侧身体着地,支撑点在身体髋关节处,容易伤及股骨,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或股骨颈骨折。若后期卧床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关节挛缩、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危及生命的多种并发症。 当危险因素发生时,可以通过跨步动作调整身体重心,若仍然无法控制身体平衡,建议跌倒时手先撑地。 如果是手撑地,往往损伤的是腕关节,最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这种手臂骨折在康复过程中不需要卧床,对日常活动功能影响较小,更不会发生致命的并发症。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老年人不幸跌倒,感到疼痛或受伤时,不要随意移动,避免引发二次损伤,可大声呼救寻求帮助。 ———— 小编今天教 大家的 科普 都学会 吗 ?????? 下一期 给大家 准备一个 平衡能力小测试 看看你能拿几分 看看你家的 爷爷???? 奶奶???? 能拿几分 ?????? 等着 我们 下周见 ?????? 不见不散 ??????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