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出门就出汗,进屋吹空调,室内外温差大,许多孩子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全都找上门了。
一些家长稀里糊涂,并不知道是自己的一些错误的做法导致孩子得过敏性疾病。今天就来讲讲,造成孩子过敏体质的原因。
什么是过敏?
从医学上来说,过敏是指免疫系统将一种无害的物质误判为异物,对其发生不良反应,表现出各种过敏症状的情况。一般来说,引起过敏的原因有很多,这些引起过敏的物质包括环境刺激物质如花粉和孢子、食物、药品,以及微生物如尘螨等等。
过敏通常表现在皮肤、胃肠道、呼吸道等方面,
常出现的症状有:
咳嗽、喘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荨麻疹、眼部瘙痒、眼结膜水肿、鼻塞、打喷嚏、腹痛等。
当宝宝出现其中某一种症状时,妈妈要多加注意,要思考一下是否在过去这段时间给宝宝添加了新的食物导致过敏,或者给宝宝添加了之前有过敏过的食物,要注意观察,严重时需立即就医。
什么是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及心血管系统等不适。任何食物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
先天遗传过敏体质
家长本身有过敏性疾病,或者家庭里有家族史,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当父母一方有过敏性体质时,下一代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大约是1/2;若父母皆有过敏性体质,他们的小孩身患过敏性疾病概率可达90%以上。
遗传性的过敏体质是很难逆转的,属于慢性疾病,家长一旦发现家族有过敏遗传的风险,在怀孕或者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要高度重视,长期防治。
怎么判断小宝宝是不是过敏体质呢?
比如说,孩子乳糖不耐受,或者平时经常揉眼睛、揉鼻子,打喷嚏就是一连串放小鞭炮似的,家长看到孩子经常做这些动作就要警惕起来。如果再加上反复的湿疹,那孩子是过敏体质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纯母乳喂养宝宝和辅食添加宝宝过敏的应对方法是什么呢?
宝宝在添加辅食之前,主要以母乳为主,一般情况下很少会食物过敏。但是,即使是完全母乳的宝宝,有些也会持续出现某些症状,如腹泻、便血、呕吐、腹绞痛、湿疹、便秘等。
每当这时,有些妈妈就会特别忧虑:宝宝是对母乳过敏吗?需要断母乳吗?
NO!NO!NO!
医院医院的建议:在多数情况下,可以继续母乳,但需要母亲调整饮食。过敏是由特定的过敏原所引起。所以宝宝过敏并不是母乳本身所导致的,只是妈妈摄入的食物过敏源影响了母乳,从而使得宝宝发生过敏反应。只要母亲避免了含有该过敏饮食,母乳中的过敏原也会逐渐消失,宝宝就不会过敏了。
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所含有的营养物质齐全,各营养素之间比例合理,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非常适合婴儿快速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儿食用,尤其是6个月内的小婴儿。母乳喂养对过敏的宝宝是有利的。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宝宝来说,前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可以显著降低其日后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及严重程度。
结论1、母乳喂养对过敏的宝宝是有利的。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宝宝来说,前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可以显著降低其日后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及严重程度。2、如果家人中有严重的某种食物过敏经历者,则妈妈需要从怀孕期开始知道哺乳期结束都要避免使用过敏食物。辅食添加的宝宝
一般建议宝宝满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
食物过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过敏。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鱼虾类、贝类、柑橘类水果、小麦等。
所以每次给宝宝引入的新食物时,应为单一食物,少量开始,以便观察婴儿胃肠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及时发现与新引入食物有关的症状,这样可以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减少一次进食多种食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因为婴儿期是食物过敏的高发阶段。
对于高致敏的宝宝来说,添加高致敏的食物时,应是极少量的,以免给宝宝造成伤害,等确定宝宝对该食物不过敏后,再正常添加。在给宝宝添加辅食,尤其是引入新食物时,有可能会发生食物过敏反应,不仅影响婴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因此,爸爸妈妈们要学一点添加辅食的技巧,尽量避免或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
在给宝宝添加某一种食物时,如果宝宝出现不良反应,这时我们应当立即停止添加该食物,等三个月后再做尝试。因为宝宝目前还小,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全,对食物的耐受性差,所以食物过敏率相对较高,但是宝宝的食物耐受性会随成长而加强。
对于已诊断为过敏的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也不要过于盲目的回避,只需要回避明确的食物过敏原即可,以免过渡回避引起宝宝营养不良,甚至导致宝宝挑食偏食等行为。
结论1、给宝宝添加辅食需谨慎,确定食物过敏原,暂停该食物三个月,之后再尝试逐步添加该食物。2、添加辅食的过程中也不要过于盲目的回避,只需要回避明确的食物过敏原即可,以免过渡回避引起宝宝营养不良。看过了以上部分,恐怕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过敏原”三个字,那么何为过敏原呢?怎么样才能找出过敏原从而更好的回避呢?
?什么是过敏原?
过敏原又称为致敏原或变应原。其中,过敏原为通俗用语,致敏原或变应原为医学术语,是指能够使人发生过敏的抗原。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接触过敏原一定时间后,机体致敏。致敏期的时间可长可短,这段时间内没有临床症状,当再次接触过敏原后,方可发生过敏反应。如何找出过敏原?
1、激发试验是诊断过敏的一种较为简单的判断方法。
当宝宝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了皮肤、胃肠道或者呼吸道的过敏症状,那么宝宝有可能是对该食物过敏。这时,我们首先应该回避这种食物,当过敏症状消失后,进行激发试验,也就是再次给宝宝尝试这种食物,如果过敏症状再次出现,就基本可以确定宝宝对该食物过敏。(注意:激发试验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进行。)
2、皮肤点刺试验,这是常见的食物过敏的筛查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是将过敏原试剂点刺于挑破的表皮内,以观察反应情况。如果测试前服用过抗过敏药物,必然会影响测试结果。
3、血液免疫球蛋白E(IgE)测试是测试IgE介导的过敏原,是常规检查,但与皮肤点刺试验的测试机理不同。而血液IgE检测是直接测定,不受药物影响。但是,只有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时才可被检测到。因此,往往是过敏症状在前,IgE阳性检测结果在后,所以1岁之内或过敏症状短于6个月的婴幼儿,检测IgE不一定能得到阳性结果。
PS:不论皮肤点刺试验还是血液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都是针对IgE介导的急性过敏,过敏还有非IgE介导的慢性过敏。过敏原检测阳性说明一定有过敏,但阴性也不能说明就没有过敏。所以要通过生活中孩子对食物或环境的切实反应来确定过敏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