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患者存在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头痛头晕等症状,中老年人多发,近年发病率持续上升。
概要:
1.因大脑缺血缺氧所引发的大脑功能障碍。
2.中老年人多发,近年发病率持续上升。
3.存在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头痛头晕等症状。
4.轻者治疗效果良好,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病因:
1.心脏疾病:最多见的直接原因是慢性心房颤动。在青年人中,风湿性心瓣膜病是并发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其他还包括心肌梗死、二尖瓣脱垂、心脏黏液瘤、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者等。
2.血栓栓塞:主动脉弓及其发出的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附着物脱落,引起的血栓栓塞现象,也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的较常见的原因。其他还包括肺静脉血栓、癌性栓子、寄生虫虫卵栓子、异物栓子等,也可发生脑梗死。
3.不明原因:约30%的脑梗死不能确定原因。
典型症状:
1.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主要是血管循环受阻,导致症状出现。
2.言语智力障碍、意识障碍:患者的脑神经症状包括双眼向一侧凝视、面瘫、舌瘫、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等。
3.肢体偏瘫:患者的躯体症状包括肢体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平衡障碍、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并发症状:
1.坠积性肺炎:患者长期卧床,可因吞咽困难或饮水呛咳引起吸入性肺炎,导致误吸,引起患者窒息死亡。
2.脑疝:多由于大面积的脑梗死导致脑组织水肿,颅内高压严重的病人会出现脑疝,表现为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昏迷等症状。
3.下肢深静脉血栓:患侧肢体长时间不活动,未予以按摩,因而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疼痛,且行走时可加剧。
4.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吐咖啡色液体或者排出黑色大便。
其他症状:
脑梗死患者还可发生脑疝,表现为突然昏倒,少数患者还会癫痫发作。
早期症状
脑梗死早期没有特定的症状,视梗死部位、面积以及阻塞血管等不同,症状有所不同。
晚期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或者形成脑疝等。
治疗原则:
应注意个体化治疗,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进行脑细胞保护等治疗,恢复期尽早予以康复训练。
一般治疗:
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atipumei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位置。
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尿激酶、甘露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1.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液循环的措施,可尽早促进功能恢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物。有严格适应症和禁忌症,要求发病3小时内,最迟4.5小时内开始使用,可能有出血的副作用。目前医保仅报销发病3小时内应用的阿替普酶。
2.脑水肿的治疗: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利尿性脱水剂等,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和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
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适用于不符合溶栓治疗且无出血等禁忌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在发病后尽早口服阿司匹林。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选择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抗血小板药物。
4.神经细胞保护治疗:有些针对急性缺血或再灌注后细胞损伤的药物可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临床常用依达拉奉、丁苯酞等。
5.改善脑循环治疗:如奥扎格雷钠、银杏达莫、金纳多、前列地尔等。
6.降低纤维蛋白原治疗:如东菱迪芙、降纤酶等。
手术治疗
1.开颅减压术或部分脑组织切除术:适用于大脑半球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2.脑室引流:适用于伴有脑积水或具有脑积水危险的患者。
3.介入治疗:包括颅内外血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置入等。
中医治疗
针灸及中药(如三七、丹参等)对脑梗死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康复期患者可配合中医疗法,以利于更快恢复。
其他治疗
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康复的目标是减轻脑卒中引起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除运动康复治疗外,还应注意语言、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康复等。
恒福康小提示:
1.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保持心情平和,控制情绪波动,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预防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2.饮食结构的调整:减少脂肪、胆固醇和盐的摄入,多食用蔬菜和水果,提倡每日饮食种类多样。
3.避免滥用含有雌激素的用品:口服避孕药就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4.积极治疗慢性病:需积极治疗控制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等。
恒福康作者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