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有“生命元素”之称,是维持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必需元素之一,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占人体体重的1.5%至2%。不但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营养成分,还参与了人体许多生理功能,对免疫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维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常有家长咨询补钙的问题,本文将详细告诉各位关于补钙的一切,内容较长,没有时间的家长可以看以下精简版:
文章太长不想看版
1.足月儿出生后正常吃母乳或奶粉,只需要每天补充维生素AD或维生素DIU,吃到2岁或终生,无需额外补钙。
早产儿,低体重儿童,双生胎儿应在出生后即开始补充维生素AD或维生素D~IU,连续补充3个月后改成~IU。
2.大家平时听到最多关于补钙的主要是佝偻病,本病可以引起囟门闭合延迟、出牙晚、枕秃、O或X型腿、肋软骨沟或肋骨串珠,但是绝大部分佝偻病其实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而且它的诊断需要详细评估,需要检查维生素D、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还需要做X线检查看骨骼情况,不是靠单独的某个现象或是查查微量元素里钙含量就可以诊断的。退一万步说,假如真的是佝偻病,也不是简单补补钙就可以的,需要补充维生素D同时额外补充钙
挡不住热爱学习版
前面讲到,关于宝宝补钙的情况,一般正常母乳或奶粉喂养的宝宝,无需补钙,正常补充维生素D即可。因为每天奶量超过毫升以上,奶里的钙供给一般就够了,补充维生素D是为了更好的促进钙的吸收、沉积。如果孩子出现睡眠不安、精神状态不好、食欲不振、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免疫功能下降、甚至手足抽搐等症状,或者出现明显的肋缘外翻、串珠肋肋软骨增生等缺钙症状时,要进一步检查缺钙的原因,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处理,不是简单的给些钙剂就能解决的。
这些表现不一定是缺钙
1、不易入睡、夜惊、夜啼
不易入睡的宝宝有很多原因,几乎都跟缺钙无关。在宝宝六个月之前,也许是肠绞痛所致;再大些的宝宝,通常是分离焦虑的开始,和妈妈同床共眠也许就可以解决问题。
2、出汗多
孩子新陈代谢旺盛,含水量也高,单位体表面积下汗腺的分布也比成人多,所以更加容易出汗。家长困扰的还在于婴幼儿似乎特别容易头部出汗以及在睡觉的时候出汗,这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小婴儿的头部占了全身体表面面积的大部分,承担了大部分的汗腺散热功能,所以出汗通常集中在头部。而睡觉出汗这个事儿,目前原因还不是很清楚,可能因为婴儿调节汗腺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深睡眠后新陈代谢不能及时减慢有关。当然还有一种原因可能更为常见,大人们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温度是否合适,成人和老年人可能会更“怕冷”。而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会被冻到,睡觉时甚至比自己还要多盖一层,这样一来孩子自然出汗多。因此简单来说,孩子爱出汗大部分原因真的只有一个:就是他觉得热……
所以,当孩子满头大汗时,首先检查一下房间温度和孩子的穿衣盖被是否合适,调低室温或减少衣物后往往出汗随之减少。当然要是排除了环境温度的原因外孩子还是特别爱出汗,要注意看看有没有其他伴随症状。
比如先心病的孩子爱出汗,往往还有口唇发青、气喘等;甲亢的孩子爱出汗,还会有消瘦、脖子肿大等;发热也会导致孩子出汗多;有鼻炎、腺样体肥大等问题的孩子因为睡眠时呼吸费力,也会导致睡觉出汗增多,但他一定还会有打鼾、流涕、鼻塞等其他症状。如果没有其他伴随症状,孩子单纯出汗多不用在意,更和缺钙没关系。
3、出牙晚
一般来说,6个月是宝宝牙齿开始萌出的时间点,但不按常理出牌的宝宝也是很多的。乳牙萌出的时间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个别婴儿出生时就有1-2颗牙齿,有的婴儿从4个月开始出牙,大部分婴儿从6-9个月开始出牙,还有个别孩子到9-12个月才开始出牙。第1颗乳牙在生后18个月内萌出都属正常,对大部分婴儿来说,门牙最先萌出。孩子出牙的时间早晚与“缺钙”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无关。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出牙晚或出牙慢而紧张。另外,婴儿的牙齿不是磨出来的,出牙早晚与是否进食块状食物无关。
4、枕秃
孩子出生后是要掉胎毛的,而且胎毛生长周期短,所以会有大量胎毛脱落,再加上这么大的孩子出汗多,又是躺着的时候多,因此摩擦会造成枕秃,有枕秃的孩子不等于缺钙,一般等到宝宝会翻身后,头发就长出来了,如果宝宝没有其它不适不必过于忧虑。
5、肋缘外翻
“肋缘外翻”这个名词在任何一本正规教材或指南里都没有被提到过,它既不是一种疾病诊断,也不是佝偻病的症状,更和缺钙没有关系。肋外翻其实在婴幼儿尤其是偏瘦的孩子中极为常见,婴幼儿腹壁张力低,呼吸时肚子就很容易鼓起来或凹下去,吸气时肚子向内凹陷,但是婴幼儿膈肌牵拉力量又较弱,所以膈肌附着部位的肋弓外翻就会显得比较明显,也就显得“肋缘外翻”了。
这是婴幼儿的正常发育现象,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或体重增长,肋外翻会自行消失。而肋软骨沟和肋骨串珠(不同于肋缘外翻),这是佝偻病的症状,这两个现象通常只有在严重佝偻病的孩子身上才会出现。
6.囟门闭合延迟
一般指的前囟门在1岁半~2岁仍尚未闭合,有的孩子囟门延迟至3岁仍未闭合的。过晚闭合与聪明无关,相反常常是疾病信号。
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个病较为常见,因维生素D的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异常、全身骨质改变。头颅变化很显著,软化的骨质,用手指轻压时会稍内陷,松手又弹回,有手压乒乓球的感觉,所以也叫“乒乓头”。前囱门会过大或闭合延迟。
②呆小病:因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呆小病,也会前囟门闭合延迟。
③脑积水也会引起前囟门闭合。
7.喉软骨软化
喉软骨软化是一种最常见的喉先天异常,又叫先天性喉鸣,常从新生儿期就开始出现了,特点就是嗓子那里呼噜呼噜的痰鸣声,但是不会影响吃奶和呼吸,仰卧位会加重,这个现象在大多数小婴儿中或轻或重都会出现,很常见。喉软骨软化的病因有很多种,目前科学证实的包括:喉的支架软骨结构成熟延迟或张力过低、声门上软组织过多、胃食管返流导致的声门上水肿等,目前没有一种理论和缺钙或佝偻病有关。大部分喉软骨软化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会自行缓解,基本在12-18月龄之前完全消失。少数非常严重的影响呼吸以及生长发育的孩子需要至耳鼻喉科手术治疗,也不是补钙可以解决的。
8.O或X型腿
在8岁以前孩子有点O型腿或X型腿大多数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生理性的O或X型腿通常都是轻度的、双侧对称的。可能由于宫内压迫的原因,刚出生的孩子都是O型腿,放松状态下也是像青蛙一样,然后慢慢地减轻,在2岁左右自己变直,而2岁到5岁之间,又会逐渐再转成X型腿,一般在4-5岁之间最为明显,到了7、8岁的时候又会变直。也就是说,大约在2岁前孩子有点O型腿,2岁到8岁有点X型腿是正常的。既然是正常现象就不用过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