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感冒
有些幼儿,一到秋季,经常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治疗稍有好转,停药后,又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孩子抵抗力差,要从增强体质着手,增加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次数。
预防措施:
1、保障室外活动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
、活动室及卧室经常通风,常晒被褥,室内空气保持清新。
3、随着气候的变化,及时为孩子添减衣服。一般比成人多一件即可。适当地让孩子经受冷、暖不同气候的刺激,使他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4、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5、做到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
6、在感冒流行期间,对幼儿采取预防发病措施,流感季节,提醒家长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0
腹泻
小儿特别容易患腹泻,一般多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炎。
预防措施:1、防小儿腹泻,关键把好“病从口入”关:监督食堂做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培养幼儿形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避免腹部受凉。腹部受凉后,肠蠕动加快,除感到疼痛外,会使食物、水分和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同时出现腹泻。
03
龋齿
龋齿即蛀牙,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口腔中有细菌存在,会产生酸菌种,食物在口腔中经过细菌作用发酵产酸,与牙齿接触而致龋齿。一般乳牙出后不久就可患龋齿,6-8岁达高峰。
预防措施:
1、少吃含糖高的食品;
、督促教师要坚持3岁以下幼儿饭后嗽口,3岁以上幼儿每日早晚刷牙一次,配备合适的牙刷,掌握正确的上下刷牙方法,配用氟化牙膏。
3、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如吮手指、咬指甲、口唇、铅笔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发现龋齿,及时治疗,早些填补。
04
发热护理及预防措施
小儿纯阳之体,易得外感性疾病,得病后容易发烧,甚至高热惊厥。
预防措施:
1、卧床休息,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在患儿身上,室内光线不易太强。
、多给患儿喂些开水,最好是淡盐水:发热的幼儿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但切忌一下喂得太多,以免引起恶心或呕吐。
3、发热持续期:患儿体温持续升高,可见面赤、头痛、口渴、呼吸脉搏加快,此时可在患儿头部用冷水浸过的毛巾外敷,也可以用温水擦浴降温,还可用30%-40%的酒精擦浴降温。如体温过高,可在患儿颈部两侧、腋下及两腹股沟处放置冰袋,作物理降温。同时,做好口腔护理,用淡盐嗽口、口唇干裂时,可用甘油外涂口唇周围。
4、退热期:患儿发热经治疗后,体温下降,往往伴有出汗较多,此时可给患儿饮白开水或吃水果,在开水中适量加点盐,以补充丢失的盐份。出汗衣服湿后,应及时换上干爽衣服,并防止受凉。此时患儿一般多呈疲劳感,可适当吃点东西,但不要吃得太多。让患儿多休息,以体力恢复,医院诊治,使疾病彻底治愈。
05
呕吐及预防措施
呕吐是小儿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呕吐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如:
1、饮食不当:喂奶过多或吞咽过快吞入空气引起;
、小儿肠炎引起肠功能紊乱而致呕吐;
3、胃的上口(称贲门)松弛可致溢奶;
4、脑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5、脑积水、脑水肿及颅内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
6、食道闭锁;
7、胃的下口(称幽门)肥厚,致胃内容物下流不畅而呕吐,多于生后~3周,呕吐呈喷射状;
8、肠道不通,如肠梗阻、肠套叠、小肠狭窄或闭锁、肠扭转等;
9、巨结肠、无肛或肛门狭窄,先有便秘和腹胀,呕吐出现较晚;
10、其他急性中毒、药物、幽门痉挛、晕车、晕船等均可造成呕吐。
上述呕吐有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时,稍加注意会逐渐停止呕吐,有的呕吐是由一些严重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因此,发现孩子呕吐不可掉以轻心,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预防措施:
1、饮食后避免吞入凉空气。
、饭前组织安静活动,放进餐音乐,调整好孩子进餐情绪。
3、确定呕吐原因后,如是正常的生理原因,因让孩子蔌口,静卧,医护人员注意随时观察
06
弱视及预防措施
弱视是指视力达不到正常,但查不出影响视力的明显眼病,验光配镜也不能矫正。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
(一)弱视的原因包括:
1、先天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斜视是指眼睛在注视某一方向时,仅一眼视轴指向目标,而另一眼视轴偏离目标,表现为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
由于斜视,大脑视觉中枢难以形成正常的视觉形象,出现复视(双影),为排除这种视觉紊乱现象,大脑就抑制来自偏斜眼的刺激,偏斜眼逐渐形成弱视。
3、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与(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称屈光参差。
4、形觉剥夺性弱视。由于某种原因,某只眼因缺少光刺激,视觉发育停顿。
(二)危害
正常视功能包括立体视觉,即物体虽然在两眼视网膜上单独成像,但大脑能将其融合成一个有立体感的物像,称双眼单视功能。
儿童弱视,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缺乏立体视觉将难以分辨物体的远近、深浅等,难以完成精细的技巧,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预防措施弱视、斜视的治疗愈早愈好。因此,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弱视和斜视,就成为恢复患眼正常视觉功能的关键因素。幼儿园应定期给幼儿查视力,并在生活中悉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他们有视觉障碍的表现,如经常偏着头视物,或有斜视时,应及时通知家长,早带孩子去眼科诊治。
07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预防措施
病因
佝偻病又称"软骨病",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由于机体缺乏促进骨铬钙化的维生素D而使骨骼发育出现障碍。佝偻病患儿发育缓慢、抵抗力低,易患肺炎、上感等疾病。
缺乏维生素D的主要原因:
1、紫外线照射不足。
、生长发育过快的小儿以及双胞胎、早产儿等需要维生素D、钙、磷都较多,容易缺乏而患佝偻病。
3、长期慢性腹泻的幼儿机体吸收钙磷减少。
4、人工喂养儿因牛奶中的钙不如人奶好吸收,也容易患佝偻病。
预防措施
1、多让小儿到户外晒太阳。
、提倡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
3、积极治疗小儿胃肠疾病,以保证对营养的吸收。
4、北方秋冬季出生的婴儿满月后可适量服用鱼肝油或维生素D制剂,用量需遵医嘱,不可滥用。
08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及蛋白质,使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正常值所致。
预防措施
出生后3~4个月开始逐渐增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蛋黄、肉末、肝泥等。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在儿童膳食中应有充足的锌和维生素C。用铁制炊具烹调食物。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
可及早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查眼底,可反映脑动脉是否硬化。
来源:超声科马燕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