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XXX,第1胎第1产,孕29周,顺产,出生体重1.3KG,生后因窒息住院治疗。
诊断: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极低体重出生儿;
3.早产儿脑损伤。
母孕期有先兆流产史,期间查头颅MRT:双侧额颞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
患儿6月大时四肢肌张力低下、立位:膝反张,尖足,俯卧位:手支撑差,坐位全前倾,智力可。
什么是尖足?尖足,指小儿尖足,是脑瘫的一种表现形式。尖足即宝宝站立时足尖着地,有的宝宝扶走时两腿交叉,医学上谓之“剪刀步态”,大多是脑损伤造成的,由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发育异常、早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
姿势分析:很多肌张力低下的孩子,会出现膝反张,但这种膝反张往往不会进展,也很难恢复。比如,女性大多数有膝反张,这跟女性肌张力相对低、穿高跟鞋等因素有关,基本不会进展。因为肌张力低下时负重点主要是足跟,力线并没有明显前移,所以肌张力低下的孩子最终往往检查时有膝过伸,行走时很少出现。真正使膝反张加重的最主要原因是尖足或者骨盆前倾,力线明显前移。
(治疗前姿势异常)
如图所示↑这个孩子,立位下可以看到尖足和屈髋。按照发育规律,调节力线就可以了。如果会走后仍然有,可以考虑矫形鞋或者肌内效贴或者弹力带。从筋膜理论来说,孩子虽然肌张力相对低,但背浅线肌筋膜相对紧张,腹肌和臀肌相对薄弱,出现了这样的体位,促进腹肌和臀肌的力量很重要,尤其是离心收缩、核心控制等。
(治疗师为其他孩子做踝关节治疗,
可抑制尖足)
经过3个疗程的康复,期间给予患儿悬吊训练、功能训练、我院康复科科室研发的加压矫正皮肤牵引术以及位点水针穴位注射等综合康复治疗。
(治疗后恢复正常)
现患儿双足放平,力线调整到位,膝反张矫正到位,坐位直腰坐,可以灵活自由玩耍。
尖足,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并进行及早治疗,大部分孩子是可以治愈的。
温馨提示
除了病理性尖足,还有一种情况,即一岁以内正常婴儿,在生长发育阶段会出现一过性尖足,主要在4个月左右扶站立位蹦跳阶段和10个月左右开始持续站立阶段,随着生长发育尖足会消失,这种即为生理性尖足。生理性尖足需要家长密切随访观察。
科室介绍儿童康复科创立于年6月,目前是我市起步早、规模大、设备齐全、技术精湛的专业儿童康复机构。年被省残联批准为首批河南省“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定点医疗机构。一直承担着脑瘫、孤独症、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救治工作。拥有各类设备70余台,开展治疗项目达40余项,可以满足患儿多种治疗需求。
诊治范围:小儿脑瘫、各种脑损伤、智力低下、孤独症、遗尿、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落后、脑积水、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脑炎后遗症、手足口后遗症等多种小儿神经系统及发育行为障碍疾病。
康复中心
治疗病区主任李凯:
住院病区主任申金星:
往期精彩回顾6岁男孩成为“渐冰人”,这种罕见病不容忽视!
小儿脑瘫其实可以早发现早干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