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自由基
抑制脑代谢
预防脂肪酸01ICP简介
ICP指的是封闭骨性颅腔内所有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而ICP增高病因分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和颅腔容积缩小两大因素,细分原因包括脑积水、脑水肿、脑膜炎、颅骨凹陷性骨折等原因。
ICP增高与年龄、病变发展速度、病变部位、脑水肿程度、全身系统性疾病相关,往往表现为三主症: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典型Cushing三联征占比33%:血压升高、呼吸减慢、心率减慢。CT则以脑沟、脑池、脑室受压等为特征。
02ICP增高防治原则ICP增高防治原则
所有保守治疗都是基于减少颅腔内容物容量脱水:减少水肿时的脑容量。
改善脑循环:动脉供血与静脉回流
改善脑代谢:
血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改善通气及供氧。
降低脑耗氧(亚低温、镇静(巴比妥类)、镇痛等)
手术治疗清除颅内病变(血肿、肿瘤、清除)
扩展颅腔容积(去骨瓣减压)
脑脊液分流
03迟到的异戊巴比妥巴比妥作为经典镇静药物,镇静同时改善脑缺血区血流、清除自由基、抑制脑代谢、防止缺血脑游离脂肪酸增加的作用。是降低颅内高压经典且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尤其在难治性脑水肿的治疗。
《美国急性肝衰竭指南》指出:短效巴比妥类药物和诱导体温降低到34-35℃的核心体温,可以被认为是治疗渗透剂难治性颅内高压的桥梁(II-3)
《年美国严重创伤性脑损伤治疗指南》建议使用高剂量巴比妥酸盐,以控制对最高标准医疗和外科治疗难治性升高的颅内压(ICP)。在巴比妥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西雅图国际专家共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的管理方案解读》则推荐巴比妥类药物只有证实在控制颅内压有效时才能继续应用,持续应用剂量不能发生爆发抑制;避免发生低血压。而长效大剂量的巴比妥存在一过性或者长久性的低血压。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直接指出:临床应用巴比妥常以中效性巴比妥为主。并且推荐了同为中效巴比妥的异戊巴比妥和戊巴比妥。两则在药代动力学及疗效无明显差异。推荐负荷剂量:10mg/kg,静滴30min或5mg/(kg.h)*3支。维持剂量:1mg/(kg.h)静滴。
END异戊巴比妥由于原料等原因未在中国上市,停滞30年使用,让颅内高压、尤其是难治性颅内高压的患者少了一个重大利器。而在近期异戊巴比妥针剂的上市,势必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期待临床的喜讯。招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