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21日讯(记者谢璐通讯员叶鑫)近日,记者探访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古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预计本月底可实现完工。高标准农田建好,可改变当地农民祖辈传统的耕种模式,农民不再抛荒撂荒,并将吸引大批进城农民工回村安居乐业,实现“旱涝保收、机械耕种。”烈日当空,气温34摄氏度,古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热火朝天,一群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田间抓紧沟渠建设。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望城分局生态修复中心主任张杰介绍:“现在正在进行田块精平,加班加点抢抓工期,预期6月底可全部完成项目工作。”据了解,该项目建设规模达余亩,属于湖南省省级示范项目,总投资余万元,预计新增耕地75亩,拟实现“土地整治+耕地开发”、“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土地整治+生态治理”、“土地整治+全域旅游”等示范效果。“通过集中平整之后能够大量的增加耕地面积,其平整度能够满足机械化施工的需要。”张杰介绍,“搞好高标准农田整治也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需要,田地旱涝保收、稳产增收,也可以吸引外出打工的农民子弟回家创业务农。”据了解,望城区自年铜官镇太丰村开始实施第一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来,已历时22年,累计实施项目上百个;近十年,省市区累计投资6.34亿元,实施面积规模达.4公顷。今年3月25日,新组建成立的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望城分局按机构改革要求,承担历史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的扫尾工作,新开展的项目将移交农业农村局管理。此项目是原国土部门的最后一批项目之一,也是新组建的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收官之作。高标准农田建好以后,可保证农民增产增收,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种稻、种瓜、种葡萄、种药材等。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hjmgt4000788781.com/njszl/1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