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陈高飞)今年6月,是全国第21个安全生产月。建筑工地如何保障生产安全?6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文昌东路的扬州建工科技园项目现场,体验“黑科技”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上午9点,在项目入口处,门禁系统拦住了记者的去路。“项目采用人脸识别实名制考勤,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及大屏显示预设规则,不满足考勤管理规则的人员进场时,拒绝入场,规范用工。”在区住建局质监站副站长刘晓军的带领下,记者在出示行程码、核酸证明后顺利进场。
“整个项目是一座智慧工地,就连最常见的安全帽都配置了芯片。”项目现场负责人魏春明指着头上佩戴的智能安全帽告诉记者,每位施工人员头顶的安全帽都安装了一块芯片,一方面能够以工地宝为基站采集范围内工作面施工作业人数,记录人员行动轨迹,另一方面,在施工人员误入危险区域时,会及时发出语音报警,避免意外发生。
视线盲区、夜间吊装……是塔吊司机们日常工作的“烦恼”,但在华建集团的建工科技园项目现场,这些问题都被一一化解。
魏春明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这里塔吊也长了“眼睛”。“我们安装了塔吊监测及吊钩可视化系统,司机在作业中会出现盲区,安装了吊钩可视化系统以后,可以拓展司机的视野。即便是在盲区的地方,也能够清晰的判断出吊钩的运行状态。”另外,还通过塔机监测、钢丝绳损伤监等,确保安全作业。
在建工科技园项目,安全生产的意识深入工友心中。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一线作业人员来到项目部VR安全体验馆进行安全体验教育活动。记者手持VR手柄,头戴VR眼镜,也“亲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车辆伤害、基坑坍塌、高空坠落、高空坠物、起重机吊装钢筋笼坠落等安全事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直观地感受违章作业带来的直接伤害。工友老吴说:“体验高空坠落场景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突然就失重了,吓得我大叫出声。这次的体验让我从心底感觉到生命只有一次,以后干活的时候一定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加强安全生产意识。”
“我们还建立了一整套安全巡查制度。”魏春明介绍,项目以现场管理系统移动端APP为载体,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直接通过手机拍照并填写隐患内容,推动给责任人。责任人对隐患进行整改,并在移动端APP上回复整改情况,安全员对现场隐患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后将复查结果上传,完成整改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