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
而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都可能有脑缺血的症状表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作为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主要手段,为大量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解除了由此原因引发脑梗死的风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两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开展,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标志着我院卒中中心能够更全面、更精准、更有效处理各种脑卒中相关疾病。
●
今年74岁的刘女士,一年来,时不时头晕,偶尔感觉眼睛猛然一黑,右侧的肢体发麻伴有烧灼感,门诊行颈部彩超诊断为“双侧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右侧颈内动脉低回声斑块狭窄”。
●
今年68岁陈先生,一年来,间断性头晕、感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门诊行颈部彩超诊断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狭窄率小于50%),左颈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小于70—99%)”。
面对两位患者都患有脑梗塞后遗症、高血压病,随时有可能出现脑梗死致残的险情,我院神经外科主任赵潮海通过集体会诊,决定采取当前国内较为先进的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通过手术剥除颈动脉斑块,重建血运,确保患者颈动脉血流通畅无阻,彻底“拆除”隐藏在患者脑部的“不定时炸弹”。
显微镜操作
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他们一致同意医生的手术建议。手术室常显涛主任为患者实施麻醉,韩志会副主任医师、窦博讯主治医师组成的手术小组,在郑大一附院神经外科教授的密切配合下,手术进展顺利,彻底打通颈动脉狭窄,患者转危为安。
5cm长的颈部小切口
在手术后的第二天,两位患者就已经能下床活动了。纷纷表示,经过手术,自己头晕、手脚乏力等症状明显缓解。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适应症:
(1)、狭窄程度在50%-70%之间,半年内发生3次以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狭窄程度约为50%,半年内发生一次完全脑卒中发作;
(3)、狭窄程度在70%以上,但无明显症状。
此外,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应严格评估患者状况,若以往存在脑卒中发作,但症状相对隐匿的患者,可通过多模块影像检查评估,若发现脑内缺血灶狭窄程度在50%左右,则应及时进行治疗。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临床优势:
(1)、减少额外中风的风险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以将风险最高的人群中风风险降低80%。这包括之前至少有一次中风或TIA发作且颈动脉严重受阻(70%或更多)的人。对于这些患者,药物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无法有效减少动脉中的斑块积聚。
(2)、降低首次中风的风险
没有中风或TIA的人也可以看到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显着益处。对于那些从未出现中风症状但颈动脉也有明显阻塞(50%~70%)的患者,手术可以将卒中风险降低50%以上,但药物治疗也是如此,特别是新药可以预防神经血管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与神经外科医生协商确定什么是更好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赵潮海长江院区行政院长神经外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年至年曾在郑州大学一附院学习,年曾经在首都医科医院进修学习神经外科。多次到郑大一附院、医院、徐州医学院参观、学习。柘城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神经外科学会分会员、中华医学会商丘市神经外科分会会员。尤其擅长颅脑损伤、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救治;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疾病的诊治;颅内血肿微创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等出血性疾病的治疗;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椎管肿瘤等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治疗;脑积水腹腔分流、颅骨修补、椎间盘突出等功能性手术的治疗等;在兼顾神经外科发现的同时对普外科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甲状腺、乳腺手术治疗,胃肠手术治疗技术熟练,手术创伤小,效果好,受到大家一致好评。年元月荣获院“大名医”称号。
坐诊时间:周一、四(长江院区)
赵树杰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年大学毕业,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柘城县第七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柘城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商丘分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年被商丘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科委、市科协联合授予“商丘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于年及年分别在医院进修各一年,从医30年来,对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高。能主持完成脑胶质瘤、脑膜瘤等多种复杂性手术,发表国家级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坐诊时间:周二、五(长江院区)
门诊专家坐诊表——南关院区
门诊专家坐诊表——长江院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