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关于#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的话题引发讨论。
傅首尔的观点引发热议:“真实的自卑好过虚假的自信,石头里长得出顽强的草,但是肥皂泡里开不出自信的花”。网友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不赞同:
有的网友说宁可虚假的自信,也不要自卑,自卑几乎是一辈子摆脱不了的。
赞同:
有的网友则认为虚假的自信是合理化自己的缺点,真实的自卑是承认自己的不足,是清楚的认知且不回避的态度。
第三观点:
还有的网友提出了与前两者不同的观点:说与不说的关键,在于沟通的态度以及方式。
你赞成哪一种观点呢?
认为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很多人不告诉的理由是: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想让孩子因为不富裕而感到自卑。
不富裕就等于自卑吗?
自卑是什么?
自卑是指个人体验到自己的缺点、无能或低劣而产生的消极心态。
适度的自卑可产生成就需要,转为奋发向上的动力。
沉重的自卑感不利于人的发展:
1.不适当的超补偿,会使得人得不偿失;
2.转成自卑情结,会造成生活适应困难。
因此,自卑也并非完全一辈子摆脱不了,是可以成为一个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那些认为不富裕会让孩子感到自卑的想法,难道不是父母自己因为不富裕而产生的自卑想法吗?
其实让孩子自卑的并不是不富裕这件事实,而是父母因为自己自卑而表现出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而这一切孩子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你越是极力隐藏的东西,越是藏不住。
那么就是应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吗?
认为应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不富裕是一个相对概念的词,每个人对于不富裕的定义是不同的。
当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如果父母有购买能力,只是不想给孩子买,而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时,这是欺骗。
有人说欺骗会让孩子觉得你在侮辱他的智商。
一句“你已经有很多相似的玩具了,我们换个不一样的吧”,让孩子知道其中缘由不难吧?
如果超出购买力,父母告诉真实情况后,可以补充说明:“我们可以把这当作一个努力的目标,做一个目标计划,怎么样去一步步实现他”。
然而有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无能为力告诉孩子,又或者整天把不富裕这件事情挂嘴边,去要求孩子不应该有太多欲望。
导致孩子一辈子自卑的根本原因是“不富裕”这个事实,还是父母对不富裕的理解偏差导致的呢?
父母因为爱孩子,总想把所有的不好的事都自己承担,让孩子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所以不富裕会导致孩子自卑,就千万不要告诉孩子;
父母因为爱孩子,也总想把孩子以后总要经历的挫折让他们提前经历,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所以他们总用尽各种方式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甚至讽刺不该有太多欲望。
何不换个角度看问题,面对事实,承认自己的不足,认清自己,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过程中或有挫折、或会犯错……,但也有成就,会有痛苦,也会有喜悦。
换个角度看问题
很多父母更容易看到孩子犯错、遭遇挫折,却忽略了成功是一个错误递减的过程。
很多父母更喜欢用结果去定义孩子的成功与否,却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过程。
其实,不是所有事情都只能有一个正确答案的。
如果一个孩子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小偷,你会不会认为这个梦想很没出息,或者小偷是一个不好的职业而认为孩子是个坏小孩。
如果你多问孩子一个“为什么”,可能孩子会告诉你:“我想偷走一片光明给盲人,让他们感受世界的五彩缤纷……”,你还会认为孩子的想法是坏的吗?
这个世界没有纯粹的是非对错!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只是在于你从哪一面看待。
郭晶晶与霍启刚的育儿方式是大家所赞赏的:
他们会带孩子去田里种水稻,领悟“粒粒皆辛苦”背后的付出,通过洗车知道每花完一块钱的意义......
用实践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现在所拥有的东西或想要的东西,需要付出对应努力的。
因此,小编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事实,让孩子清楚家庭的情况,适当把决定权交给孩子。不知道与孩子沟通可以选择暂时不说,找到合适的沟通方法后再说,切忌乱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