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案的小说明
各位同学啊,我们现在上课的时候啊,都好像不太讲我发下去的医案讲义了。那,不过,同学不要把这堂课,我一直稍微提一提哦,就是不用看的。那但是呢,我想,首先我要跟同学讲的是,医案呢,我是常常听到同学说,医案讲义啊,是拿回家就堆着吧,啊,就这样子。那,对于这件事情,你不要觉得我很伤心哦,我一点都不责怪哦,各位不用努力用功。啊,医术这种东西,其实,我常常觉得,哎呀,一辈子也病不到那么多病哦,学到这样子可以了哦,就是,就是会变得不用功。我是讲,等到你生病了,自然就会了哦,所以没关系,你,医案都放着。
不过如果有同学呢,的确是喜欢努力用功的话呢,那我觉得,医案的讲义,我大概提一下。就比如说像是,今天有发茯苓四逆汤哦,可是,茯苓四逆汤我觉得这些医案只能证明一件事,就是历代的人都把这一条当做垃圾条看,所以,没有什么案子是完全对得上这一条的,所以,都是一些衍生用法,就是等于是,用四逆汤,而需要加茯苓的情况就是这种哦。所以,这样子医案,如果你看了觉得不够好看,那是理所当然,请千万不要自责说你悟性不良哦,或者怎么样,就是不好看。
那至于说,今天发下去的芍药甘草汤,我就觉得,那一串医案就蛮好看,怎么讲呢?就像,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我们大概会说它,可以把这个静脉血拉回来嘛,对不对?可是,他们,医生在推扩使用这个方的时候,他可能会拉到一些其它的东西。比如说,这地方肉里面结了一坨什么呀,或者是有化脓啊,什么都可以把它拉进来,然后排掉,就是它整个医案是这样子。一路看起来会觉得说,哦,原来临床的推扩用法哦,是有这么大的威力。就是,让人觉得,哦,不可小看,那这样子的感觉,应该看起来还蛮过瘾的啦,就好像武侠小说嘛,对不对,你先学一招什么东西,然后,到外面看到就,哦,原来这一招可以这样杀人的哦,然后就觉得蛮过瘾的。
苓桂术甘汤VS晕眩VS痰饮VS心脏病VS奔豚
那这个,像是苓桂术甘汤的话,我想我们在医案里头就会看到了一些它……。我虽然说晕眩这个病哦,我说,苓桂朮甘汤比较是治痰饮的,那我也说什么如果是贫血类的晕眩,它可能用当归芍药散比较有效。但是,苓桂术甘汤它一样在医案里面有治疗脑贫血的医案,那你就会知道说,哦,对于它里面的这个桂枝甘草这些结构哦,其实就能够把血液比较通得上来,所以对于贫血性的晕眩还是有帮助的,所以就从很多的角度可以去认识。那还有它什么治疗眼睛的病的啦,这个医案里面有。
那,苓桂朮甘汤这样,我们如果读《伤寒论》,我说,比较狭义的比较严格地来读的话,我会说,苓桂术甘的那个“心下逆满、气上冲胸”不太能够把它定义成奔豚,可是这也就是我的看法,就是以文字上的看法。而大陆的这个刘渡舟教授呢,他就觉得说,那个样子的状况,应该把它归类成奔豚,所以他就比较觉得,苓桂剂大概都可以治疗奔豚,所以他临床上面,就以奔豚当做主症,来判断苓桂术甘汤。那用起来有没有效呢?那还是蛮有效的。那所以,虽然我们说,张仲景的书里面有一些暗示说,诶,奔豚类的病好像不太适合用白术,但是那个不太适合也不是一个绝对啰哦。因为像临床上面,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奔豚类的病,也是还很有办法的。而且,刘渡舟教授他使用的话,他认为这个痰饮这个范围可以看得很广。所以,在一个奔豚病的框架之下,如果这个人是一个心脏病,那他也可以把他看作是就以奔豚为主症,然后来开苓桂术甘汤,然后顺便地把他的这个心脏病调理得很好。所以就是,主症的抓法其实甚至可以说,同样是学伤寒的人哦,各有各的不同的抓主症的方法。那我们看到,别人有这样的用法,我想是,我们没有资格否定哦,就觉得说,原来这样用也行哦,当然这样子。
芍药甘草汤VS风湿VS淤血VS脚痛
那我们如果等一下啊,继续整理五苓散的主症的时候,你就会看到更多的这个,原来这样用也行哦,那种很离谱的抓主症的抓法。那你说他离谱呢,只是,以我们的思考常识会觉得有一点离谱,但是日本人都是这样子抓主症哦,就把五苓散用推扩到一个蛮有意思的境界。那像是,我在教芍药甘草汤跟芍药甘草附子汤的时候,也有说这种治疗的这个脚痛哦,理论上也就是瘀血型的为主。但是你说,临床上如果有人他的脚痛是风湿型的,这有没有办法医呢?其实你不能说没有办法医耶。就是说,现在大陆临床有一些医生呢,他们就在里面这样挂一点那种风湿病常常用的药物。那用芍药甘草汤当那个主轴,然后挂一点风湿性的药物,那结果医得还不错。所以这些东西,哦,用这个方子跟别的方子的合并法哦,你可以推扩它的疗效。
那有,像芍药甘草汤的医案,你看到它治的东西,已经不只是脚腿了,甚至是什么坐骨啦,就是整个身体的很多部位的肌肉,它都有会有功效的。那我就觉得说,我们上课的时候,讲一个最狭义的、最乖宝宝的开药方法,那你在医案里面呢,如果你愿意推扩的话,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出手方法。那如果,同学看到这样不一样的出手方法,我想,至少我们要晓得治,我们不用为这些事情感到紧张。因为有的时候,在学中医的过程里面,看到世界上有这么多高手,会有一些莫名的自卑感,就觉得说,哈!他怎么知道这样用我都不会耶?但是,你也要知道,我这医案都是挑成功的医案来写哦。诶,当你可以(推)扩的时候,你也要面对,可能会很有效哦。因为没有完全合乎《伤寒论》的主症,或者是病机的框架来使用的时候,其实有一些时候是赌赌看的成分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教的是比较有把握的范围,那其它赌赌看的部分,你要去发展或者不要去发展,都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以后日子久了,我们越教越多了,我相信同学也会慢慢从《伤寒论》的本身里面,去学习到怎么样看到不同的病证、药物有哪些调节。那当然我们,以现在的这个阅读量哦,才读到伤寒中篇、太阳中篇,那都还不用提这件事。但是,以后慢慢读下去的话,我觉得,这东西是会自然完成的,所以,这倒是不用急。
燥病篇(串讲)
那,还有就是,哦!最近这个季节啊,好像还蛮燥热的。同学你会不会觉得最近啊觉得口干舌燥?这个肺干干,胸口干干的这种感觉?会吧哦?就像我们这些抽烟的人都很可怜哦,就是,抽不舒服了。那,因为有这样的现象,我想,要跟同学先介绍一下前面的卷5的这个《燥病篇》哦。因为这些方子在现在这个季节大概很好用。我们是卷5第34条开始的。那这个燥病篇呢,也是这个桂林古本独有的篇章哦,宋本里面是没有的。那它就一开始,它里面差不多就六个方子,那肺跟大肠各一个,然后其它脏各一个,这六个方子。那这六个方子同学就不妨认识一下,因为在最近一段时间,我觉得是蛮有机会用得到的。
伤燥,肺先受之,出则大肠受之,移传五脏,病各异形,分别诊治,消息脉经。
那,这个篇章呢,它一开始就讲说,当你受到燥气的侵袭的时候,通常就是肺先受到影响。因为我们中医讲,同气相求嘛,对不对?那这个,肺是属于——在五行来讲是属于燥金之气,所以呢,它是燥气,会作用到人的肺。那就说,一开始是肺受到它的攻击,然后呢接下来是大肠,然后再传到别的脏就有不同的症状出现。那你看哦,一开始,这个燥气传到肺的时候——当然它会,传到每一个脏它都会给一个脉。所以你可以用把脉来判断一下你现在肺燥不燥。但是呢,它的中间这些症状哦,我觉得这些症状都是比较严重的写法,所以你看到有一个两个那样的感觉,就可能可以用,倒不是一定要吐血了才能开这些方子哦。如果你觉得这方子太重,就用乘以十分之一的做法来开,那还有一点蛮温和的。
燥病,口渴,咽干,喘,咳,胸满痛,甚则唾血,脉浮短而急,此燥邪干肺也,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若移于大肠,则大便难,口渴,欲饮热,脉急大,在下者,麻仁白蜜煎主之。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方
竹叶一把石膏半斤杏仁三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仁白蜜煎方
麻仁一升白蜜六合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纳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顿服之。
那,如果说你觉得,哦,最近这个季节让你觉得呼吸的时候,这个喉咙都干干的,然后肺觉得都有一点烧烧的,那它这个竹叶石膏杏仁甘草方,这个汤啊,就是很好用的方子了。那平常煮一煮啊,当茶喝不错。那如果你不爱用这个方也没关系,你可以《温病条辨》的桑菊饮啊,可以煮来当茶这样喝一喝。
燥VS渴VS舌诊VS清热方剂VS五苓散
那,不过呢,话又说回来,昨天的课就有同学哦,在问题簿上面提问题。他说,我怎么吃了生脉散之后反而嘴巴更干了?那像,你吃了这种,它这个治燥病的这种竹叶石膏杏仁甘草汤,或者是生脉散,或者是桑菊饮,理论上都是比较清润上焦的药,会让人比较嘴巴不这么干,人比较舒服的。但是如果更干的情况还是存在呢,那,我就请那位同学上来吐舌头给我们看一下。那个同学的舌头就是水水的、滑滑的,那这种舌头就比较是苓桂术甘或者五苓散的那种舌头,也就是他的身体呢,水的运化,并没有做到很好。那我们也知道,在张仲景的书里面,渴这个症状,是对到五苓散剂的这个什么桂枝茯苓泽泻这个结构的。所以,他可能是比较需要吃一些五苓散啊,或者苓桂术甘汤,那他身体的水运化的机能好了,才能够把水送上来。那相反他如果吃一些这些比较清凉、清润的药,那可能他的身体的水运化机能反而阳气更弱、更运化不动,所以反而会渴。所以呢,这两类的这个事情同学都要注意到。因为我觉得这个季节的麻烦就是,你会觉得燥没有错,你要吃润药没有错,可是同时你的水运化机能也不好。所以同学有没有人注意到自己的舌苔,可能有些人是,舌苔又很厚可是中间又裂开来,有没有这样的舌苔过,有没有同学有?我就有哦!所以这样子的话,就是又要吃一些什么帮助你的水运化的药物,那又要加一点润药哦,就两方面的东西都要注意到的。
燥气VS便秘VS麻仁白蜜煎
那他说,如果你这个肺燥的话,它会,因为肺跟大肠相表里嘛,所以会变成大肠也燥,那大肠燥的话大便就会觉得——哇——,好像、蛮辛苦的哦,觉得那个、好像干干的,不容易滑动,那他给一个,很没有副作用的家常可以常用的好方,就是麻子仁煮一煮,然后拌着蜂蜜把它喝下去哦,那这也是一个很好喝的一味药。所以你根本就是,如果你,发现你的大便里面有一点不太顺畅的话,你可以把这两个方子煮在一起,那它就是一个蛮好的夏天的凉茶哦,那,每天带着水壶啦喝一喝,那这样子还不错的。
燥病,口烂,气上逆,胸中痛,脉大而涩,此燥邪乘心也,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主之。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连翘二两甘草二两栝蒌根四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燥病,目赤,口苦,咽干,胁下痛,脉弦而数,此燥邪乘肝也,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主之。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
黄芩三两牡丹皮二两栝蒌实大者一枚(捣)半夏半升(洗)枳实二枚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燥病,色黄,腹中痛不可按,大便难,脉数而滑,此燥邪乘脾也,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棉裹)甘草二两(炙)梗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燥病,咽干,喉痛,少腹急痛,小便赤,脉沉而急,此燥邪移肾也,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主之。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
地黄六两黄柏三两茯苓三两栝蒌根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燥气的五脏相传与治法
那,那后面的几条呢他就是讲到说,哦如果传到心脏的话呢,就是破嘴巴啦,然后胸中会有那种好像气塞到的那种痛的感觉。或者是传到肝脏的话呢,就是,口苦啊、喉咙干啦,然后这个地方,身体侧面会痛哦,脉也比较弦,跳得比较快。然后传到脾脏的话呢,哦,脸会发黄哦,因为,湿热郁结在脾脏的时候——呃,郁结在脾胃时,他就说人会发黄的,那这样子用白虎汤。那这个,传到肾脏就用什么方。
那他这个,如果是,脾脏的时候用的白虎汤,跟肺脏用的这个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他都是用石膏剂哦,就是比较气分用石膏剂来凉。那如果心脏、肝脏、跟肾脏的话,他就用栝蒌根哦,就是这种、用这种凉润的药,所以,一边用石膏,一边用栝蒌根。那你看,去心火呀,他用栀子、连翘哦,这也是很基本的用药。那这个肝火的话用黄芩、牡丹皮哦,这也是没有问题的。半夏、枳实是那一些作用到另外一个角度,要等到学了大小柴胡汤,同学自己就会明白。那肾脏的话,用生地黄、用黄柏,这都是很对的,所以,要用茯苓来帮忙气化、帮忙利尿,所以像这些药物就是,哦,当然,同学没有这些问题就不需要用,可是如果最近因为这个气比较燥哦,一开始就肺燥,就可能觉得胸口燥热,有点不舒服,然后日子久了开始有其它这些毛病出来的话,那同学不妨观察一下这一篇,哦,就是,说不定就可以用了。那当然,我想这个什么,地黄黄柏哦,这种药物可能直接用下去会有一点重,所以你就煮小剂量一点,然后呢,小口小口喝,那这样子觉得人好一点就可以停了。那它的症状就自己看一看,那这个是,想说,因为季节的关系,所以就先跟同学补充一下。
方五苓散(续)
五苓散主证VS日本人抓主证的方法
那,接下来呢,我们要接续上个礼拜的课,把五苓散的条文把它带完。因为,五苓散这个方子哦,用途算得上是很广,所以,要把所有的主症稍微过一下哦,这样子让同学比较好在临床上面能抓主症。那么,我们上一次呢,说到五苓散的主症,同学有没有印象啊?五苓散的主症有哪几个组啊?一个是,口渴、尿少,对不对?这是一个。一个是,喝到液体的东西就会吐的这个水逆,是不是这样?那另外还有一个,常常会伴随着发生的,就是它的——因为五苓散它到底是一个太阳病,它是感冒还没有好,所以呢,发热、出汗也要考虑进来,所以,你要记得,发热、出汗这一组,跟口渴、尿少这一组,跟水逆这一组,它有些症状会自然有一些排列组合,那都有可能正确的。
那我们,接下来我一面带条文,一面跟同学讲说日本人是怎么样抓主症的哦。就是,其实五苓散这个方子哦,反而是日本人哦,在临床上推扩得比较多,我们中国人推扩得比较少。因为我们中国人会用病机的角度去思考,就是会看你的脉是怎么样啦,伸个舌头看你的水的状况啊,就是用这样的角度去思考。但是日本人在思考这个方的时候,就是拿《伤寒论》跟《金匮要略》这些条文,去做排列组合,做主症的整理哦。所以他们的用法上面听起来,让人觉得还蛮妙的。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白术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匙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发黄者,加茵陈蒿十分。
那我们上次呢,七至多少条我们也看过一遍了哦,那关于这个生病要干喝水的条文我们也看过了,那我们还是,我们看一下跟,从这里开始整理好了。那条看起来还蛮长的哦,其实也不是一个完全的五苓散证,它是一个——因为它有发黄,所以要加茵陈蒿,所以就变成另外一个方子,就是茵陈五苓散。
“但头汗出,余处无汗”VS水代谢
那,他前面讲一下,就有的没有的,到时候讲到这一条的时候再说。那他前面讲到说人怎么样变成结胸证哦,那结胸证我们就先不管。他说,但是如果有一个人他“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际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哦。那这个地方,我想呢,同学抓五苓散的主症,还是先要抓好一个小便不利,对不对?那小便不利呢,湿热之气不能排除,那人就容易发黄。那这个人他,怎么样知道他是湿热在里面呢,其实它有一个提示,就是“但头汗出,余处无汗”。而这个呢,只有头会出汗这件事情不能够标示五苓散证,但是它可以标示人的身体的水处在什么样的状况。那如果以这一条来讲的话呢,就因为他的身体是在一个五苓散证的状况之下,也就是他的身体的水是运化不动的。当一个人身体的水运化不动,那你说汗也是水对不对?所以他的身体,汗也没有一起发出来。可是为什么头又有汗呢,因为,头是人体的诸阳之会哦,就是各个阳经都会来到头上,所以,头可以说是人体的一个烟囱,也就是人体的能量,阳气能量最强的地方在头,所以,头的话,可以挣脱这个人体的这个水的场域的范围,还能够以头本身的力量发得出汗。但是呢,身体的话就会受之于我们的水的这个运转不良的问题,所以就不能够出汗,那这个是一个头汗的一个病机之一。
?与五苓散证不同病机的几种头汗
那如果我们,现在呢同学也不用翻书哦,我就用很快的速度跟同学大概的提一下,就是《伤寒论》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地方有讲到只有头有汗的哦。那,比如说他在,前面的这个哦,第五卷这边有篇《湿病篇》,他就讲到说,哦,人呢,身体有湿气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会有这个,哦,只有头有汗的这个现象。在那个条啊,是只有头汗。那条是只有额头上有汗这样子,那是一个湿气的哦,不能运转的一个状况。那其实呢,我们在第七卷,有一个条文我们跳过了,就是第七卷有一个那个看起来像是温病的,我说我不太知道那个药怎么用的,这个人参地黄龙骨牡蛎茯苓汤哦,那那个症状里面也有头汗这个症状。那那一条的这个头汗的症状呢,它是因为这个人受到火劫,就是当他的人已经是很暴热了,血已经不够了,然后,还用这个很热的这个火疗法去处理这个病人,并且他的气血都脱位了,那气血脱位了可能汗都不能够顺利发出来了哦,所以呢这样子也是一个,呃,也是一个可能会造成只有头有汗的原因。
那像我们这个条其实跟,哦,后面《阳明篇》的这个条都很像的。因为条是讲的茵陈蒿汤,他就说这个人是瘀热在里,就是湿热都瘀在里面发不出来,所以他会整个人都发黄。那这样的状况呢,哦,就是湿跟热纠集在里面无法出来哦,所以这样,这种湿气跟热气的这种不能够出汗的状况也是存在的。那像是条,他讲的这个头汗是指水结胸,就是这个人他有,身体里面有水哦,这些痰饮,在胸口已经发热了哦,变成结胸病了,就是痰饮已经撑在胸口这个地方了。那,因为水跟热已经这样子纠结不清了,所以身体的水动不了啦,所以就变成头汗。
那像是条的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那它也是头汗。那柴胡桂枝干姜汤它有个主症就是说,这个是胸口这个地方有一点东西好像撑在这里,所以还是有什么东西水代谢不良撑在胸口这边,恰似痰饮的东西,所以这样水就动不了。那至于说条他有说阴不得有汗那是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说,当你是三阴病的时候,基本上这个人不应该有汗的,那有汗的话就代表这个另外一种症状哦,那不叫柴胡系的。那所谓柴胡系的话就是条也有,这个妇人感冒变成跑到少阳区块,变成这个热入血室,那热入血室的时候也会产生这个,哦,只有头汗的现象。那因为这个,哦,我们都说少阳区块比较关系到人的淋巴系统哦,所以还是人的水道的系统。
那像是,哦,类似这样的状况的话呢,像是条有一个,妇人产后感冒哦,然后她这个人呢,就觉得头发闷,然后呢她只有头汗。那那个是因为,女人生过孩子之后,她人太阴虚了,所以,阴虚的人她的阳气会上浮,所以这个阳气都浮到头上来,那她就,只有这样,头上有汗那其它地方就没有。那当然这个病机就跟前面的讲的那个水的纠结,跟所谓的少阳区块的不通畅,又有一些不一样。那像这样子的状况呢,类似的像条有一个栀子豆豉汤的条文,栀子豆豉汤是我们下一堂课要教的。那栀子豆豉汤它最基本的病机就是这个人呐,这个心火在上面下降不下来,肾水在下面上不去,然后两个东西杠到,水深火热很难过。那在这个情况的热都在上面,然后冷的在下面,不能够交融,那这样子的话也会变成,上热下寒哦,然后就只出头汗哦,那就是另外一个层次的病机。那这些同学都不用记,我也只是大概介绍一下,这些头汗的条文将来,遇到的时候都会比较仔细跟同学说,只是大概认识一下,哦,伤寒论的头汗大概有这几类型的原因。
那我们就看到说这几类的头汗是这个,哦,他的水的代谢的问题。所以,如果你是,人发黄,然后呢,只有头汗,然后再到小便不利的时候,那你可能就要注意一下哦,就是说不定是你的水代谢、水循环的问题,所以,五苓散是有时候需要考虑进去的。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VS五苓散VS皮肤起红疹
那,另外呢,像是条哦,那条它怎么讲啊?条它是说,这个人的主症哦,你知道拉里拉杂有四个点到五个点。这个条呢,他一开始是在介绍所谓的文蛤散证哦,就是这个人呢,他发烧的时候呢,被人用这个喷冷水的方法来治疗,那结果他的水就被逼在毛孔里面出不来啊。那这个水逼在毛孔里面会怎么样啊,就会发烦躁,然后那个皮肤呢会起红疹子哦,就是这个水汽被闷在皮肤里面,这样我们说,五苓散证有一个很难抓主症的就是,皮肤起红疹对不对?就是在这一条里面出来的。
那,那它在这个,想要喝水哦,可是,反而不口渴,就是,身体的水呢,转不上上焦,所以呢他会想要喝水。可是呢,他的胃呢又不够热,所以喝了水之后消化不动哦。所以就是,津液上不来,胃又不够热的时候,会有这种想要喝水又不渴的这个现象。那之后,他说一开始是要吃文蛤散,可是文蛤散如果不够有效的话,就吃五苓散。那这个地方这个主症哦,你看它的这个,主症有什么呢?就是,它有,有这个烦哦,他说:“弥更益烦。”烦!然后呢,口渴,可是又不爱喝水,这些症状。然后还有一个症状是:“肉上粟起”,就是皮肤起红疹这样子,皮肤起疹子。
那日本人在面对这一条的时候哦,其实,他们几乎就是,因为他们《伤寒论》就是原文读熟就好,他们也不看什么注解的,所以他们就会觉得说,哦皮肤起红疹,有可能是因为皮肤底下有湿气代谢不掉,那这个湿气要代谢掉的话要用五苓散。因为五苓散本身也是太阳病的药哦,它有一点发表的效果的,所以,这样子来处理。那,如果我们在临床上面遇到这个人,会烦,会口渴,甚至有小便不利,就是有五苓散的其它的主症来帮忙,就是尿少、烦、出汗、口渴,那这些其它的主症有,然后身上有起红疹,那你当然会很容易的觉得说,哦,这就是要五苓散。可是,也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状况就是,其它主症都没有,就是没有出汗、没有发热、没有尿少、没有水逆、没有口渴,那可是他就是皮肤起红疹,那这个时候开药呢,就不得不说,就是赌赌看啦。那,刚好五苓散也是一个不寒不热,没有什么副作用的方子,所以,就算赌输啦,也没什么关系哦,所以,因为是五苓散,所以没有关系,所以就,不妨赌赌看哦。就是当你的皮肤起红疹子的时候,这是一个可以列入思考的一个方剂啦,那,那至于是不是百分之百有效啊,那就是不一定。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心下痞(满微痛)VS泻心汤VS五苓散主证
那,另外呢像是后面的这个条。那它这个条呢,它是一开始是,看起来像是泻心汤证,就是心下痞哦,胃的地方觉得胀胀的、闷闷的。那,结果呢,他吃了泻心汤却没有好。那,这个人,吃了泻心汤没有好,那你再观察这个人是怎么样的人啊?他是口渴,哦,而且口燥烦,就是嘴巴里面的舌头啊,放哪里都不舒服。那这样子的情况,再加上小便不利,那就变成一个完完整整的五苓散的主症了,对不对?所以变成说,他的这个,本来我们听到一个病人来,他的主诉啊,是这个,哦,心下这个胃的地方发胀,我们直觉就会想到泻心汤。可是呢,我们给了泻心汤之后发现,诶,没怎么好,那你就多——医生有一点反省了,就再多问一问。然后一问之下发现说,啊,原来他这个胃胀啊,是别的汤证的主症框架里面,就是口渴啦,尿少啦,哦,嘴巴发烦啦,这是五苓散的主症框架嘛。所以,他的这个,胃胀是因为身体的这个水的代谢循环不良,所以,这个水份不能够从胃这边离开,所以,他的胃才会这样闷闷胀啦,这是一个水的问题,不是一个胃的问题,所以呢,在这里呢就改成用五苓散。
那其实讲到这里的话,同学也可以稍微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在《太阳上篇》有教过一个桂枝去桂加苓术汤,同学有没有印象啊?就是所谓的跟苓桂术甘汤相对的苓芍术甘汤。那这个苓芍术甘汤的这个作用,它的症状呢其实很像感冒对不对?它就是,后脑勺也发僵啊,人也是发到出汗啊什么,它也像桂枝汤证。唯一不一样的嘛,它是“心下闷微痛”,对不对?就是胃的地方有一点闷闷胀胀有一点痛。然后呢我们就用,这个,桂枝去桂,然后加苓术。那这个苓芍术甘的结构等于是,让这个胃能够把水把它吸下来、化解掉,然后底下用芍药把这个水拉下去让它变成小便,用芍药把水往下面拉哦。那,芍药的这个功用在这个苓芍术甘结构中也会有用,甘遂半夏汤的结构都会看得到。
那,那这样子的症状,那你说,这个,五苓散证的心下痞哦,跟苓芍术甘结构的这个心下闷微痛,到底差多少?差不多啦,哦。所以,如果你,A病用了B方,或者B病用了A方会怎么样?大概也会好八成吧!所以,这个地方是两个方剂的交界的地方哦。所以,当然如果你有口渴尿少的情况,五苓散会比较准。如果他的这个口渴症状比较不明显,后脑勺僵的情况比较明显,然后一个心下闷,闷的时候有一点痛的感觉,那可能这个桂枝去桂加苓术汤会比较有效哦。所以这个就,同学知道一下,所以,即使是一个胃的不舒服,同学记得,它也可能被包括在五苓散的主症框架之中哦。所以同学要记得,因为,五苓散证算得上是一个很变化多端的病哦。
水代谢障碍相关的疾病“清单”
因为,人的水的循环代谢不良这件事情,它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哦,对不对?所以它,哦,在头上的水代谢不良呢,就可以是脱毛啦,秃头啦,白头发啦,哦,甚至还有中暑啦。那如果身体里面水代谢不良有可能是什么?发癫痫也有可能,那也是水代谢不良的痰饮哦。那如果是,这个头部这个地方有水的不平衡,造成上次讲的这个什么?髓膜浮肿之类的哦,那这个什么,偏头痛、头痛,什么三叉神经痛,那都可能五苓散证。那近视眼、结膜炎啊,什么假性近视啊,夜盲症那都有可能,晚上怕光也可能是哦。那什么晕车晕船宿醉,哦,这是,都是一些水代谢的问题,所以,都有可能。
那这个各种什么,急慢性的肾炎、尿毒症,什么什么各种肾脏病五苓散都可以当保养药吃,只因为它没有什么副作用,就,几乎每一种肾脏病都可以吃,只是说,效果不一定好而已哦,就是有些。那,那这个,水的代谢不良,刚刚讲到说是,哦,人的黄疸现象跟发黄,这也是身体有湿气,对不对?所以黄疸症状这种肝病可能也会用得到。那肝硬化是不是呢?肝硬化也可以用到,因为肝硬化是****高造成的,是身体里面的水一直代谢不良,脾胃太湿,湿太久了肝也被泡得坏掉了,所以就堆积脂肪,所以,哦,肝硬化的初期也就五苓散证。那至于说,胃的话,什么水代谢不良它会怎么样,什么胃扩张、胃下垂,然后胃里面有哗啦哗啦的水声,哦然后怎么样怎么样,这很多嘛,那,再不然的话,哦,肠胃炎哦,这是什么细菌性痢疾,有没有可能用?也有啊。五苓散本身是一个可以在这里面排毒的药,因为它能够把这个水吸掉,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可以快速的排除,所以,然后呢,这个,皮肤病哦,腹水啊,浮肿啊,都有可能办得到。当然我们真正治水也不一定用五苓散,但是你也不能说一定不用五苓散,就好比说我们说,这个,哦,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它就治肚子胀大,对不对?没有说它是治腹水的,就是肚子胀。可是,临床上你看医案,它真的拿去治腹水还蛮有效耶。你不能说一定没效,但是也不能说一定有效,就这样子。
所以,五苓散的主症是这么大的一个范围,那同学听到五苓散主症,这么大范围不要怕哦,不要觉得说不知道该怎么用。因为其实照《伤寒论》的条文抓主症就可以了,就这样抓一抓就可以了,有这个主症框架就用,没有这个主症框架就算了哦,所以,不会那么难抓。而且,五苓散的抓主症,跟同学这样的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预备预备的震撼教育而已啦。这是,五苓散之后我们赶快下一堂课很快就会把栀子汤系统教啦,那栀子汤系统教完了之后呢,就要遇到真武汤啦。啊!这个无脉无证的真武汤,那真是来无影去无踪啊!那真武汤就可以管到的病就比五苓散还要多得多啰。所以,五苓散不可怕哦,就在这一过程还有真武汤。但是学了真武汤之后呢,同学就会从心底有一种松一口气的感觉啰,就是觉得,原来主症啊,会抓不会抓都可以乱抓啊。就是,怪!就是用这个,紧张的感觉就不会再有了。就是《伤寒论》学了这个可以悠哉闲哉了哦。所以,你不要觉得太恐怖。那这个,那这个哦,所以呢,心下痞,也有可能在五苓散证的框架之中,啊,这点同学知道这样就好了。
伤寒,服汤药下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不已,复以他药下之,利益甚,医以理中与之,利仍不止;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故也,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拉肚子VS泻心汤VS理中汤VS五苓散
那至于说后面条,它没有直接提到五苓散,但是间接的等于也在介绍这五苓散的用途。它这里是,讲到说啊,一个人拉肚子,一开始的时候,这个拉肚子的人呢,他有这个胃胀的这个心下痞的现象,所以呢就给他吃泻心汤,因为泻心汤里面有一些是治拉肚子的。泻心汤,比如说生姜泻心汤这也治拉肚子。那,吃了之后呢,拉肚子没好,哦,那他就会——张仲景告诉你说,哦,这泻心汤是一个斡旋中焦的方子,那如果你吃泻心汤没有好的话,代表你这个中焦不太需要这个调整它的寒热的这个错杂的问题,所以就可以跳过。我这样讲非常草率,它这个比较要紧的东西,我泻心汤又再讲。那于是呢,又被医生医坏,然后医生用了泻药,于是这个病人就狂泻不止。那用了泻药之后使那脾胃就太虚寒了嘛,对不对?所以他就用理中汤去恢复脾胃的机能,这样对不对啊?没有错的!那他就说,可是呢,如果你用了理中汤也没有效的话,那我就知道说,理中汤,是一个暖中焦、恢复脾胃机能的药。那可是呢,这个拉肚子,理中汤没有效,它就可能是,因为它是它的比较是大肠的地方哦,就是下焦的地方,没有办法好好地,哦,固定住这个大便,那就是肠子太滑,所以要涩肠的药,所以就用赤石脂、禹余粮这种能够让肠子变得比较有摩擦力的药物哦,来收这个大便。他就说,那如果呢,这个,还没有好的话,那再讲一个更白的东西给你听,就是说,你之所以大便会稀就是你小便少哦,如果你肠子会吸水,水都吸到小便里,大便不干也不行哦,对不对?所以就是要利小便让你的肠子会吸水,那这个利小便这件事情就是要用五苓散了。
那,那张仲景的这一条是,连续失败三次的治疗记录正在讲什么呢?我们后代的人很会替张仲景打圆场,说张仲景是在借这一条教我们治疗拉肚子的四个方法:第一个是斡旋中焦;第二个是固护脾胃之气;第三个是镇固肠道;第四个是分消小水啊,就是把大便里面的水分到小便就叫分消小水。就是这四招都是治疗腹泻的重要的大法啊,所以张仲景是借这一条来教育后代啊,就这样给他解释。那,那这个四大法哦,我们现在不用提,我们就说五苓散。就是五苓散因为它本身这个药哦,不寒不热哦,没什么偏颇,也没什么副作用,所以,几乎呀,我们临床上面遇到拉肚子的患者,不管他是哪一种拉肚子,几乎他的用药都可以外挂五苓散。就是说,《伤寒论》的葛根芩连汤,可不可以挂五苓散?可以。它能够让肠道吸水的效果更好。理中汤可不可以?可以。平胃散可不可以?可以。这个各种拉肚子的方剂,其实你要外挂五苓散都是可以的,因为它是可以帮助肠道吸水嘛,甚至你可以说,五苓散哦,对于那种肠道里面有不干净的东西,比如说,吃坏了,食物中毒啦,或者细菌感染,它对于分消毒性是很有帮助的哦。所以,甚至是食物中毒的时候,你说用五苓散对不对哦,不是绝对的有效,但是,通常也会好蛮多的哦。所以,这里呢就让我们知道说,拉肚子的时候呢,用五苓散加味哦,是一个很可以使用的方法。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法救之;渴而饮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
五苓散VS发热VS阳明病
那接下来呢,我们跳到那个,条。条也没什么呀,这条它是在讲说,一个人啊,他的太阳病呢,转成阳明病的过程呢需要一个步骤。怎么讲呢,我们说,标准的阳明病是这个人里面的肠道都干掉了,大便都干在里面了,很热很热对不对?那,张仲景在这条前面呐,跟我们提到说,诶,你有没有注意到啊,一个人的大便要在肠子里面干掉,它需要一个什么条件啊?需要他不断的有小便。因为有小便等于在他肠子不断地抽水,对不对?这样才能把大便越抽越干、越抽越干,最后终于结在里面不能动。所以呢,要转成阳明病的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这个人他是一直有小便的,这样他的大便才会越抽越干啊。当然说,如果呢你看这个人呐,好像口渴、想喝水、人发热,看起来好像很阳明的样子,可是却发现他,并没有什么小便,那你就知道这个人不是要转阳明病,这个人是五苓散证。那你明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就是,代表说他这是水的运化有问题,而不是要转阳明病。因为要转阳明病的时候,他说:“小便数者,大便必鞕”,前面有这样写嘛,哦,就是真要转阳明病的时候,小便要出来才能转的。所以呢,当我们遇到一个人,他正在发烧、口渴,看起来好像是阳明系统的高烧了,你还是要去看他一下,诶,这个人,有没有小便?如果他一直都尿不太出来的话,那这个问题可能还是太阳区块的水代谢的问题哦,还是五苓散证的框架,所以这个辩证点我们要知道一下。
五苓散VS发烧VS糖尿病
消渴,脉浮有微热,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那,另外呢,像是,哦,条,那个已经是消渴病了哦。消渴病有些症状就会对到我们今天说的糖尿病哦。他说如果一个人他一直在口渴,一直在口渴,而他的脉是浮的,人有一点发烧的,而这个小便不利,就是五苓散。那,当然,我想我们学张仲景的这个医学呢,都不需要那么的用功哦,就是说不用太需要了解它内在到底发生什么事,就是主症合了就可以用这个药。那,那这个脉浮有微热、小便不利加上口渴,这个主症框哦,其实说呢看我们怎么用,因为我们五苓散看到现在,这几个主症我们都已经看了好几次了,对不对?这基本上是口渴啊、尿少啊,什么脉浮啊,有热啊、出汗啦,就是都已经见到了。那这个条文我们临床上面怎么用呢?就是,如果你要拿来治疗这个糖尿病人的疾病大概是有用的哦,就是调整身体的水份,那同时身体里面的营养成份也会跟着被调节哦。
那但是呢,如果从临床上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有的时候啊,我们会遇到一个病人,他感冒一阵子,看起来好像桂枝汤也吃过了,也该好了,可是他就是五天六天七天这样子烧一直不退,那你就要看看他这个烧不退是什么汤证。那我们一开始都会想用桂枝麻黄啊,那已经用了桂枝麻黄就会想到会不会转白虎啊?会不会是真武汤证啊?少阴病的烧啊?就是有很多可能性嘛。那我就说,同学你不要忘记有个可能性是五苓散证,就是这个人烧一直不退,你要观察他是不是汗出、脉浮、口渴、尿少,如果有这样的状况的时候,就有可能是五苓散证,所以他烧不退。那因为我们平常感冒,哦,初学《伤寒论》抓得比较粗哦,不会把五苓散证把它归到发烧类的病,但是临床上有没有呢?还是有的哦。就像你感冒到一段时间,水代谢出现问题的时候,有可能会因为你是五苓散证而烧退不下来,所以,这一条的话同学还是要有一点印象哦,就是遇到烧不退的时候多问几句,说不定就可以正确的抓到主症了。
五苓散VS茯苓泽泻汤
消渴,欲饮水,胃反而吐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那至于说这一条后面的第条,这个跟五苓散没有什么关系,那就茯苓泽泻汤这六味药。只是它这个地方哦,它是——我提一下条,只是让同学知道,它的那个主症有什么不一样。他说:“欲饮水,胃反而吐者”,这是怎么讲呢?就这个人是想喝水又很会吐,跟五苓散证的这个“水入则吐”不一样,这样明白吗?就是他动不动就吐一下吐一下,可是他又会想喝水,那所以这个是不一样的汤证哦。那这个汤证的话比较是,口渴的话用茯苓把水转上来,然后呢,哦,那这个会吐的话,用这个茯苓跟,呃,用泽泻把水转上来,对不起。那我们说用泽泻把水转上来。然后呢,退吐的话,就要用茯苓跟生姜来镇这个吐哦。这是另外一种形态的这个水的运化不良,所以用别的方子。
五苓散VS霍乱VS理中汤VS头痛
霍乱,已,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主之。
那,另外呢,这个条,那是《霍乱篇》。那这个霍乱这个病我们要怎么看待它啊?那个,其实哦,五苓散的这个,分消人体吃进去的毒素这件事情,用在霍乱这件事情上还蛮有用的。当然我们,中国古时候定义的霍乱,可能不是西医所说的这个霍乱弧菌引起的那种霍乱啊。中国古时候就说这个病啊是“挥霍缭乱”,就是乱七八糟的,又吐又拉的,那这个很乱的病就叫霍乱,这样子。但是呢,你也知道说,会得到这种流行病的话,你可以说这个病里面,这个细菌引起的,或者是病毒引起的这种病里面,含有相当高度的毒素,所以这个人会狂吐狂拉吧,所以,五苓散在这种分消毒素上面是有用的哦,这是题外话,这不是在讲五苓散证,这是讲五苓散它在古方里的运用。
那他说等到你霍乱啊,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诶,这个人呢,“头痛、身热、身疼痛”,那有这个头痛、发烧、身体痛呢,你还要问他两个问题,就是如果这个人呢,体质呢,你看他的脉诊是,体质比较发热,然后呢,比较想喝水,那这样子的话,他比较合适用五苓散。那如果这个人体质比较寒,根本中焦就不干,就不想喝水,那中焦寒的话就是用理中汤,也就是,同样是,恢复这个人脾胃的机能,把这个剩下来的这个头痛、发热、身体痛这个状况收掉,那就可以分成热证的五苓散跟寒证的理中汤两个方子。那,这个地方呢,日本人呢就是,很用力的来抓这一条,怎么讲呢?他就是看到这个“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就是从这一条就说:“哦,你看哦,五苓散也有治头痛的哦”,那,于是呢,就去拿五苓散试试看。那我上次讲到这个水脖的水肿,他有些三叉神经痛,他果然就是五苓散证的头痛。只是你说这个头痛,如果他有伴随着发热、身体痛、想喝水,那当然最好,但是问题是,不一定会有哦。所以,这个头痛也是,如果你遇到头痛,不太能够确定的时候,其实五苓散也可以试试看,如果有效的话,吃了之后会好一点点。
那,一般比较是五苓散证的头痛呢。我们通常会说,是这个,妇女那个月经期间的头痛跟更年期的头痛比较有机会是五苓散证。那不然你要找到这个脑子里面水肿的头痛,那你请西医去帮你扫描了哦。回头我们现在也不会那么无聊说,头痛就去找西医去做脑部的扫描啦,还是先吃一口五苓散没好再看啦,是不是这样子?
五苓散VS平胃散VS苓桂术甘汤VS舌诊
那这个,那五苓散的这个症状的这种抓法就像这种地方哦,就像他前面这个,前面讲到这个“肉上粟起”这个起红疹这件事情,就不一定有办法抓主症。那这个,现在讲到这个头痛,如果你这个头痛刚好是口渴发烧就可以抓得到,不然的话,说不定单一是一个头痛那也抓不到。或者是我们之前讲到的,五苓散治这个假性近视,那你说,哦,用假性近视,我看它有没有五苓散主症,能不能抓,其实它也可以抓抓看,看这个小孩子啊,他是不是很容易出汗、很容易口渴。可是你看现在这个季节,哪家小孩不出汗不口渴啊?这个主症框有等于无哦,所以只好试探吃吃看哦,吃两个礼拜胃苓汤,就五苓散加平胃散哦,那如果他近视眼就变少了,那就说不定就赚到了,就这样子。那不然的话就看看舌苔舌像,就五苓散的舌头是舌苔呢比较厚一点哦,就是五苓散的舌诊呢是差不多是在苓桂术甘汤跟平胃散之间。就平胃散比较是舌苔厚而白,那苓桂术甘汤是舌头肥肥的,然后上面水滑水滑的。那五苓散的舌苔呢,这两者都会可能看得到,所以就跟同学讲一下。
五苓散VS癫痫VS口水多
病人脐下悸,吐涎沫而头眩者,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
那下面,我们再看一眼这个条,那这里也是五苓散证,一个日本人把它玩得很好玩的一个条文。他说,这个“脐下悸”哦,“吐涎沫而头眩者”,那都是我们带《痰饮篇》的时候看到一次,对不对?那这个,头眩哦,我记得好像《金匮要略》本是写巅眩,就是巅是头顶嘛,对不对?那这个,日本人因为这个巅眩两个字呢,就会变成别人在发羊癫疯的时候就拿这个五苓散证的框架去对对看。那有没有救过来呢?有!所以呢,就算一个人癫痫病也可能是水代谢不良,是哪里短路了,所以,这也可能是五苓散证。而他的这个脐下悸,就是有一点奔豚的感觉,然后“吐涎沫而头眩者”。那日本人也很好玩哦,就抓成涎沫,就是说,哦,有一个小孩他得这个病的时候,西医说是口水分泌过多症,就是在嘴巴旁边这样的,总是那边水滴滴嗒嗒这样子。他说涎沫这个,吐涎沫而头眩,那就五苓散试试看哦,所以就,说不定就会有效哦,所以,就是基本上,你看日本人这样抓主症,就拿吐口水当主症来看都可以抓到五苓散证哦。就是,他们就是把一本书哦,不管任何道理,就是,很死很死的下死功夫去抓主症,然后到最后就推扩得五苓散的用途推扩出来这么多,那,这还是蛮好玩的。就是,怎么讲呢,就是,呃,可以说我们中国人在看到五苓散的时候,不太用这种思路去看哦。这种没有思路的思路,就是,遇到一个人口水过多,那你就会说,你会不会出汗啊?会不会口渴啊?会不会头昏,会不会脐下悸啊?那这样子如果有的话就五苓散可以医哦,这样子。
五苓散VS湿气VS淋漓VS阴囊水肿
那像是,啊,我们不一定要翻过去,我们,我说一下,像我们那个第五卷里面有一个《湿气篇》啊,他有说湿气呀,跑到哪里跑到哪里都会怎么样。他有说,如果湿气呢,往下面跑到肾脏的话呢,会发为淋漓哦,就是淋漓尽致的那个淋漓。他就说,那这样子的话是要用五苓散的。那淋漓是什么东西呢,其实,比较标准的说淋漓的话是,小便滴滴嗒嗒,排尿不畅哦。那这种排尿不通畅,你用五苓散去通他的水路,这是没有错的。那可是,淋漓如果你用一种比较,粗的概念去看待它,那也可以说是,如果是男人的话,比如他的阴囊啊,很湿哒哒的,那也可以叫淋漓。那结果呢,我们现在临床哦,就真的有人是拿五苓散去治这个阴囊水肿哦,那结果很有效的,就是这样子推扩出来。那,当然不是《桂林古本》这一条的关系了哦,这《桂林古本》就是近代出土的东西,但是这是五苓散证的这种使用呢,就是这样子,慢慢慢慢的被推扩。
五苓散VS抗生素后遗症VS核桃VS孕期高血压
就像是,哦,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我们在西医那边如果吃了蛮多的抗生素,身体会有一点受损,那这个受损可能是你的排尿状况有点怪,或者你的胃不舒服。那这个,排尿状况怪、胃不舒服,往往是在五苓散的主症框架里面。所以呢,五苓散也是常常被拿来治,使用在所谓的抗生素后遗症哦。那这个,抗生素前要怎样预防啊?中国人古时候是说,如果你要吃什么药是很伤肾的,你就拿一包核桃不停的啃哦,就是核桃可以帮你挡住一下,就是让那个伤肾的药比较不要伤到肾脏。所以,那你带核桃进病房,西医院也不会把你怎么样哦,对不对?就是说它还是一个法嘛,是不是?买一包核桃进去啃,你可以挡一下哦。
那,那像是一般我们日常用五苓散的呢,还有什么?怀孕的时候的高血压,这样怀孕的时候高血压,那个血压都不见得是血压了,是水压,对不对?是身体里面的水压太高,所以变成压得血管都压力也很大。那好像是,脑积水的时候,有时候用五苓散,当然我们有的时候也会用别的药物来加味了哦。
五苓散腹诊
那因为五苓散的这个主症呢,没有那么好抓,所以我跟同学补充一个这个日本人的这个腹诊的方法。就是,日本人他们,认为五苓散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肚子啊?那就是叫一个人躺平哦,用两只手,一只手按到他的心下,就是这个胃的地方。然后呢,一只手按在他的这个肚脐下面,就是小腹的地方。然后呢,当这个人躺平的时候呢,你可能会按着,就这样轻轻摸一摸的时候,会觉得他的胃的地方跟小腹的地方呢,微微的有一点突出来的感觉,突出来,就是胃跟小腹在躺平的时候有一点突。然后,你再稍微往下面用一点力,你会觉得,虽然他的胃跟小腹都是突的,可是,按起来都有一点没力没力、软软的,就是他的,突没有突得有力,不是那种肌肉绷起来的感觉,是软瘫瘫的,胃的位置跟小腹的位置在突,那这样子的话,通常就是一个五苓散证。
那,因为五苓散的主症有的时候我们抓不到这个主症框,那如果你们家小朋友你说他近视眼,也不知道是不是五苓散证,就躺下摸摸看,看他的胃跟小腹合不合乎这个日本人的这个五苓散证的标准。就是日本人好像觉得说,当一个人的水哦,吸收跟运化不良的时候,就在这两个地方会有一点水气,所以会摸下有一点突突的,可是软软的哦,就是这样子,就是摸起来的话,会觉得,这个肉啊,因为他有一点肥,就好像觉得,按下去他会怎样?晃晃晃的,就是不硬啊,不是那么有撑起来的感觉的突。那这样子的话,就是多一点参考的点,那这样子会比较容易,使用这个五苓散的时候啊,就是比较容易抓到。
那,那这个,那当然有一些,像刚讲到治疗什么,脑水肿啊,就是,脑水肿的话,那这个,通常是用生半夏,或者是蚯蚓干之类的药才有效哦。中国人认为蚯蚓会把泥土钻松啊,水可以流下来啊。那这个,就一会有机会用到再说。那你说,这个小便不利跟口渴,是不是绝对是五苓散证,其实不见得。因为你想想看,如果我们是用了大青龙汤之后,然后变得小便不利,其实我们一开始就知道,这是阳虚,真武汤证,对不对?现在就直接跳到真武汤了,所以,我觉得我们教了苓桂术甘汤,教了五苓散哦,其实,这都是一个步骤性的教学而已。就等到教了真武汤之后,这个处理水的这整个领域好像才比较完整一点,那我们现在算是,就算差不多学到一半的感觉。那所以,哦,有些东西如果我们辨证的能力现在没有哦,也没有关系。因为它,基本上是这个,就是有些方剂我们还没学到。
五苓散VS交肠病
那,我们刚刚讲到的整个五苓散的框架哦,五苓散可以打的这个范畴呢,是日本人帮我们定出来的,那我们中国人是怎么玩五苓散呢?那比如说,中国人,相传哦,偶尔会见到一个奇怪的病,叫做“交肠”,就是肠子交叉了,那是什么意思啊?他们说有一种怪病是,人的大便从前面出来,小便从后面出来。到底人体结构能不能做到这么高难度的事情?我也搞不清楚哦,这样历代有记载。那通常这种交肠病呢,在古时候的医案都是用五苓散在医的。那我们姑且不说怎么会变得这么奇怪哦,那到肠子之后打个洞,大便就改道而行了,这些姑且不论。但是你想说,我们的身体里面,就是要有一个系统能够把水抽出来,然后就干净一点的水抽出来变小便,然后留下这些不干净的东西,脏,固体的东西变成大便,对不对?如果你这个抽水,哦,导水的系统出了问题,那就可能发现,你的小便变得很污浊,然后你的大便变得很稀哦,然后这样觉得你是得了这种大小便交换管道出来的这种病,这样子。那,所以这样子的话就是从这病机的角度在使用五苓散。那这日本人就有从抓主症的角度呢去使用五苓散,与我们不太一样。
那所以呢,我们这边就,先把五苓散的条文呢,用这样比较粗浅的方法哦,先带过一遍。那我们呢,下一堂课,我们休息一下,下一堂课,我来讲一下,平胃散哦,胃苓汤,跟藿香正气散这几个方子哦。就是,因为,哦,那几个方子早应该讲了,一直拖着,所以就今天一起讲比较好啦。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