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当前发案最多
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
春节前后
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期
冒充上司、同事、熟人诈骗
以婚恋交友为名实施诈骗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网络刷单诈骗等
案件易发多发。
务工者辛苦一年
拿到血汗钱
一定要擦亮眼睛
谨防诈骗!
《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出炉
据央视新闻消息,年2月5日,中国银联发布《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年度,移动支付用户支付安全意识和行为呈现出一些特点与变化:
一、支付安全为用户第一诉求,超七成用户选择设置支付验证。愿意使用小额免密支付的用户中近半数用户倾向于低免密限额。
在被访人群中,有近72%的用户表示在支付时会使用密码、短信验证码、生物识别方式(指纹、面部识别)来提高验证强度,以进一步保障账户资金安全;愿意使用“小额免密”支付方式的用户中近50%的用户可接受的支付免密限额为元及以下。
二、支付App和银行App是用户高频使用的支付方式,银行App是用户大额转账的首要选择。
支付App和银行App是目前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从使用频率看,每周使用上述App10次以上的用户占比达78%。直播、出行等平台支付等较上述支付方式仍有明显差距。在菜场超市、公共缴费、话费充值等小额便民消费场景中,被访者高频使用支付App;在大额转账场景中,被访者更倾向使用银行App。
三、综合电商场景仍是最主流线上消费场景,外卖、生鲜等生活服务平台受年轻用户青睐,网络直播购物成为公众认可新场景,适老化建设助力移动支付惠及更多大龄群体。
线上惠民便民支付场景表现活跃,综合电商平台仍是最主流的线上消费场景。35岁以下、未婚群体是外卖、生鲜等生活服务平台消费的主力军。网络直播购物呈现增长势头,43%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在该场景消费。而得益于各平台适老化场景建设成效,电商平台、网络直播、餐饮商超、菜场摊贩、公交地铁、公共缴费等场景已成大龄群体的移动支付热门场景。
四、用户的支付安全意识有所提升,支付安全意识指数高于去年。
今年的支付安全意识指数为81.9分,较去年提升2.8分,反映出被访者的支付安全意识得到提升。此外,遭受过电诈损失用户支付安全意识仅为64.8分,显著低于总体平均水平,这数据表明提升支付安全意识能有效避免财产损失。
五、电诈威胁依然严峻,但人均电诈损失有所下降,虚假购物、刷单返利诈骗等为造成用户损失的主要电诈手法,电话短信等传统渠道仍是电诈信息主要来源。
仍有87.4%的被访用户反映收到过各类诈骗信息,其中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依然是不法分子散布电诈信息的首选渠道,并加深向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渗透。因电诈受到财产损失的用户占比从去年的33.6%下降为13.9%,平均损失金额由去年的元下降为元,表明反诈宣传教育逐渐深入人心,用户反诈防诈措施成效显著。虚假购物、刷单返利是造成用户损失的主要电诈手法。
六、电诈手法与人群特征高度结合,“一老一少”重点人群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