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他的到来,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微笑;如今,他的未来,给一个家庭带来了悲伤和绝望。
28日,黄先生夫妇向记者反映,他们的孩子接种麻风疫苗和乙脑疫苗后,出现昏睡的症状,父母带着他四处寻医无果,最终只能领回家等待死亡来临。
第1天接种疫苗开始昏睡
4月13日中午11点多,黄先生夫妇带着9个月大的儿子小同到厦门江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麻风疫苗MR与乙脑疫苗。护士例常询问并测量体温后,进行了疫苗注射。在服务中心观察了30分钟,没有发现异常,大人便带着孩子离开了。
昏睡和静默从这天下午开始了。“以前,孩子每天下午2点多都会午睡一会,但那天睡到5点多,起来吃奶后就又开始睡。”黄太太回忆说。
此后的两天里,小同还是昏睡,而且尿液还出现了结晶。着急的黄太太打电话给江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中心回复称有的婴儿打完预防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要多喂开水,注意观察。
4月15日,医院连续看了两个医生,但都没有查出病因。
第4天大脑出现积水肿块
抽搐、脑膜炎、脑积水、肿块……噩耗接踵而至。4月16日起,黄太太过上了以泪洗面的日子。
由于孩子的尿液异常,夫妇俩担心孩子的肾有问题。“医生说,如果只是尿液异常就还好,但孩子这么一直昏睡,就怕是脑子出现了问题。”
16日中午,医院重症病房,此后还出现了严重的抽搐。“医生问我孩子之前有没有抽搐的症状,我说从来没有,也简直不敢相信会这样。”由于孩子的颅压较高,有可能受到感染,医生在腰穿检查后确定孩子患了脑膜炎。随后又做了大脑CT拍片,发现脑中有积水和肿块。
第7天医生称治疗无意义
此后,黄先生夫妇带着医院检查,得到的答案是:治疗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医生告诉黄先生,孩子的脑部已经受损,即使进行手术,今后也可能成为一个不能说话、不能走路、只会吃饭的植物人,且手术后费用还非常高,成功率也比较低。
第9天回家等待死亡来临
从上海回来,绝望一点一点在黄先生夫妇心中弥漫。“上海的医生都说得这么明确了,厦门的医生也这么说,我们还能怎么办呢?我只能安静地陪儿子度过最后的时光。”4月21日,父母将小同带回了家中。
没有了药物的辅助,小同的情况越来越糟,他醒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从26日起,小同开始持续昏睡,至今滴水未进。“他原本胖乎乎的小肚子一点一点瘪下去,可他却没有再睁眼看看妈妈,至少醒来喝点奶水也好啊。”
不饮不食意味着离死亡越来越近,27日,小同双拳紧握,四肢出现僵硬的症状。昨天,黄医院,因为房东不希望孩子死在出租房里。湖里区疾控中心:需要进行医疗鉴定28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厦门市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副主任和吴科长。他们介绍,接到上报后,医院了解情况,通过医生的口头表述,他们认为小同的症状可能是由三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种可能,异常反应,即卫生服务中心和家长双方都没有过错,但小同因为小概率出现了脑积水的病症。
第二种可能,医疗事故,即江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接种疫苗之前未能明确、完整告知黄先生注意事项,或接种时在操作上存在不规范,或疫苗本身有问题的情况。
第三种可能,其他原因。“这个孩子脑袋里面本来就有一个瘤。有一种可能是,即使孩子没有接种疫苗也会出现脑积水。”
李副主任介绍,小同脑里的瘤,在接种疫苗前就已经存在,而脑积水的症状是否与接种疫苗有关,还需要通过医疗鉴定来确定具体原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按照程序接种27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江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科的张科长,她表示,要等待上级部门的医疗鉴定结果。
张科长说,孩子出现昏睡的症状后,在医院被查出脑中有一个肿块,“我们在打疫苗前并不知情,当然,家长也是不知情的。”
张科长还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流程,为这个孩子接种疫苗。接种前,也按规定测量该儿童体温和询问有否禁忌症,且由家长签知情同意书。另外,4月16日接到家长电话后,也立即按规定上报区疾控中心,并告知家长及时就诊。
张科长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于本月16日将这个情况上报给湖里区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上级部门将进行医疗鉴定。
男婴父母提出“6问”疫苗有没问题,怎么查清?
该怎么证明疫苗有无问题?对此,福建信海律师事务所林敏辉律师说,疫苗是否合格应由江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疫苗生产厂家承担举证责任。如果江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主体资格,则由所归属的主体承担。
福建凌一律师事务所林志铭律师认为,接种疫苗与孩子脑死亡是否有因果关系,需要经过医学鉴定来确定。但是,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后,医疗机构和疫苗生产厂家应该向全社会公布涉事疫苗的品牌、名称、种类、批次,同时在证明其安全之前停止使用。
本案中的实施接种单位应当立即封存同批次疫苗,立即对病孩实施无条件的救助和检验,立即联系生产单位派员处理检验、鉴定事宜。还应当立即对疫苗研发、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展开独立调查,并用微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