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爱哭的孩子
怎么教育?
问:有了孩子,你最怕他发生什么?
在一个母婴论坛的话题回复中,排名第一的都是:怕孩子生病!
其次是:怕孩子哭!
每个人在成长经历中,几乎都听父母说过这样的话: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
“就知道哭,你怎么那么没出息?坚强一点!”
英国进化心理学家MortenLKringelbach说:“婴儿和孩子的哭声,会给父母的大脑带来特殊的刺激,让父母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感觉难受。”
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爱哭就是娇气、脆弱的表现。所以,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阻止孩子继续哭泣。
但是,生生吞下的眼泪,会让委屈翻倍。
慢慢学会隐忍的孩子,会把情绪憋在心里,直至成年,他们也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哭,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哭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
它和笑一样,它是合理存在的生理反应,也是正常的情绪流露。
美国发展心理学阿尔黛·索尔特博士说:“哭泣是机体在进行重新构建时所做的努力,它是进行自愈的一个程序。”
孩子的每一次哭泣都是一个自愈的过程,它是孩子不断成长的标志。
在孩子不能控制自我情绪时,眼泪就成了最好的表达方式。
“不许哭”,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我们都知道共情是安抚孩子哭闹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很多妈妈说,道理我都懂,一天几次,可能还应付得来,但是在多次爆发之后,耐心耗尽,你只想让一切停止,立刻、马上!
孩子是制造问题的永动机,但老母亲不是解决问题的永动机啊。
所以时常会听到崩溃的自己在大吼大叫:
?“别哭了!”
?“别吵了!”
?“再哭,我就不管你了!”
但发现没,你越吼,孩子哭得越凶。
那是因为,如果孩子没有与你建立有效连接,没有得到安全感和理解,他们就会继续努力,希望得到你更多的支持……
这意味着更多的哭泣和发脾气。
跟孩子说“别哭了”,只有两个结果:
1、你屈服,在孩子的哭声中妥协。
2、你不妥协,对此沉默、冷处理,直到孩子哭够。
但,前者会让孩子养成屈服权威的性子,后者孩子有被忽略的感觉。
如果家长可以用积极的措词给娃同理心,这个选项是父母掌握主动权、改变游戏规则的转换器。比单纯的制止孩子“别哭了”,更有效!
面对孩子哭,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孩子爱哭这件事,在不同的年龄段,原因是不一样的。
如果孩子几个月大或者1岁左右,爱哭是很正常的,哭是他的语言,渴了、饿了、身体不舒服了、妈妈不在了都能引起孩子的哭闹。
孩子3岁以后,哭的原因变得越来越复杂,有的孩子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觉得委屈难过,还有的孩子是将哭闹作为达到目的一种手段。
总之,随着孩子的长大,泪水的背后隐藏着越来越复杂的情绪,比如恐惧、悲伤、饥饿、委屈......
睿智的父母,是能看到并接纳这些复杂情绪,而不是想方设法阻止孩子哭。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01
先处理好父母的情绪
孩子哭的时候,是最需要父母爱和帮助的时候,也是我们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个契机。
德国心学家卡罗拉.舒斯特说:“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父母的情绪。”
所以面对孩子哭,父母能做的第一步是先让自己平复下来,当你情绪平静下来,就越能冷静地与孩子沟通。
如果孩子哭,你觉得烦、恼火,那么在面对孩子时,往往就会失去耐心,甚至冲着孩子发火。
02
在孩子哭闹时,给他陪伴
当一个成年人哭泣的时候,最差劲的安慰方式是对他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没什么可伤心的!
小孩子也一样,他想要的不是父母的指责和否定,也听不进去任何的道理。
最好的方法是陪伴,静静地陪着他,在安全的大前提下,给他时间去哭。告诉孩子,“我知道你难过,你哭一会没关系,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等孩子发泄完情绪,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03
等孩子哭完,再讲道理
孩子哭完后,再来和他沟通: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哭?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样解决?
比如孩子是因为想要买玩具而哭,那么等他哭完,就可以告诉他为什么这次不能买,妈妈的态度是很坚定的,即使哭也不能解决问题。
孩子觉得自己被父母理解和倾听了,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哭闹的次数就会少很多。
哭泣是一种能力,一种会感动的能力,一种懂柔软的能力。
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允许孩子痛痛快快地哭吧!
生活是需要眼泪的,从不哭泣那不叫生活。会哭的孩子,才会明白勇敢,才能学会坚强,才将懂得幸福。
校区门店
上海
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
杨浦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浦东新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