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天小睡是“老大难”?
白天小睡难,主要是因为3个原因:
1、睡眠周期制约
有了宝宝以后我们都体会到,“婴儿般的睡眠”就是个彻底的谎言,这世上睡眠最好的唯有“婴儿的父亲”。其实还真赖不了“婴儿父亲”,因为婴儿的睡眠模式确实和成人不同。婴儿的睡眠周期特别短,大概只有40-50分钟,其中大部分的时间还处于浅睡眠,越是低月龄的婴儿,深睡眠的比例就越低。因此宝宝睡觉就特别容易醒、也睡得短。
在晚上时,受到昼夜作息规律的影响,婴儿的睡眠周期比较有延续性,从而睡得相对比较长,但在白天,婴儿的睡眠几乎都是和睡眠周期挂钩的。
因此,白天小睡短、易惊醒,也就非常正常了,是生长发育的一部分。
2、受外界影响
与夜晚不同,白天的小睡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在白天小睡时保持全黑、全安静的睡眠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可能造成婴儿日夜颠倒)。但在正常的环境音和柔和的光线下,总会有一些特别的东西在悄悄唤醒宝宝。
打个比方,我们都说“火车上睡得最好”,桄榔桄榔的铁轨声比起家里安安静静的环境可催眠多了,再比如我们都觉得上课时最催眠,任由老师怎么拍桌子,我们都能睡得口水滴答。
但倘若这时候突然响起了警报声,哪怕声音很小,但我们也会立即惊醒。这就是我们大脑里对于特定因素的识别在起作用。
婴儿也一样,虽然音响里放着音乐,或者洗衣机呼呼地洗着衣服,再或者妈妈走来走去拖地擦桌子都无法惊醒宝宝,但倘若妈妈突然和爸爸聊起了“出去走一走”,倘若哥哥姐姐刚好放学回家,倘若奶奶不小心碰响了宝宝最喜欢的摇铃……这些对于婴儿来说,意味着“好玩、开心、快乐”的关键词,就会迅速唤醒宝宝,清醒过来。
另一方面,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体跟着调整,也呈现出“复苏”的状态,我们成年人也感觉到比冬天更有活力、精神更好,婴儿也一样,他们的睡眠也在悄悄地减少,自然也更容易清醒。
3、白天小睡在不断的并觉和消失
婴儿的成长非常快。月子里大部分时候都在睡觉,出了月子就已经开始有比较规律的玩耍时间了。3个月左右,早上只需要睡一次,到了半岁时,傍晚觉开始消失,1岁左右早觉消失,全天只剩下中午的午觉,而到了3岁左右,有的宝宝甚至连午觉都不睡,全天都不需要白天小觉了……
你看,婴儿的白天小睡是一个不断在缩短、不断在消失的过程。
因此,在这个缩短和消失的过渡期,也就是我们说的并觉期,就会很容易出现各种小睡难问题——睡吧,睡不着;不睡吧,困。
有可能造成白天小睡难的不良习惯原因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内部因素以外,我们在养育婴儿过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也有可能造成宝宝白天小睡出现问题。比如:
1、一哼唧就弄起床,养成了短睡习惯
殊不知,婴儿哼唧,是进入了睡眠周期的更替期,婴儿处在半梦半醒之间,这时候最正确的做法是——“接觉”,通过轻拍、安抚等手段,帮宝宝维持住“困劲儿”,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
倘若每次都是宝宝一哼唧就抱起,让宝宝彻底清醒过来的话,宝宝学不会“接觉”,不知道睡眠需要“接觉”,就会恶性循环,越睡越短,养成“小睡短”的习惯。
一般来说,除了傍晚觉只需要一个睡眠周期(睡眠时间不超过1小时)以外,其他时候的白天小睡,都是需要接觉至少1次的。
2、入睡时间及长短不规律,过于随性,没有小睡的概念
又要说到“佛系养娃”的爸爸妈妈们了,对于宝宝白天小睡的安排过于随性,觉得婴儿困了自然会睡,任由宝宝在任意时间睡觉、睡觉长短也无所谓。
事实上,除了个别“天使宝宝”不受影响外。大部分的婴儿都会在这种“佛系作息”中养成白天小睡难的毛病。
作息规律对于婴儿来说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混乱的作息会让宝宝的睡眠变乱,继而引发各类睡眠问题,不单是白天,甚至夜晚也会出现诸如入睡晚、夜醒频繁、依赖奶睡抱睡等睡眠障碍。
想想我们读书时,寒暑假总是任性而为,熬通宵、睡整天……几天下来就会觉得头晕脑胀,其实就是作息不规律后,身体给出的不良反馈。
3、夜间已经睡得足够多
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原因。
很多妈妈陷入另一个误区——婴儿要多睡才能长得好。于是乎,晚上睡10个小时、中午睡3个小时,早上和傍晚还要各睡2个小时……这样下来,宝宝的睡眠总量已经过于饱和,自然不困,就会出现入睡难、小睡短的问题了。
担心宝宝睡眠多或者少的妈妈,不要总是凭感觉去判断,现在很多育儿应用都能随手纪录,不妨纪录一个星期宝宝的实际睡眠时间,再看看总量和分布情况,说不定就会发现,宝宝其实睡得还不错呢!
4、白天睡眠短却多
这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很多妈妈觉得宝宝睡得不够长,于是总在哄睡总在哄睡,以至于宝宝全天里真正清醒来玩的时间特别少,不是在睡觉就是在睡觉的路上。
好比我们有手机强迫症,电量一低于80%就要去冲满,那自然每次充电的时间都不会长。
宝宝也一样,总是在睡,事实上他就不会真正的困倦,自然也就不会睡得长。
遇到这种情况,要减掉那些不必要的“充电式小睡”,将其合并为一个完整的睡眠
如何改善白天小睡?
那么,如何改善白天小睡呢?提供以下6个小方法
方法1:大力安抚
大力安抚的意思就是可以大胆使用抱睡、奶睡、安抚奶嘴、摇睡等各种方式。
白天小睡的“窗口”很短,不像晚上大不了从8点折腾到10点,总会困睡着。白天折腾超过半小时,全天的作息就会乱套。
因此,睡着为第一目标,多用一些安抚方式也是可以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抱、奶、摇和安抚奶嘴都仅限于入睡时,一旦入睡后就要停下,比如:可以吃奶吃到睡着,但不能含着奶睡觉。
再一点,也不要过于地娇惯,比如一定要人抱着跑来跑去才能睡、一定要来来回回坐电梯才能睡,就是不可以的。
方法2:多种入睡方式
和方法1一样,目的也在于首先保证婴儿的入睡。
在这种情况下,比如睡推车里、推着走一走、偶尔汽车里出去溜一圈、抱着多睡一会儿……都是可以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固定一种方式,而是多种方式都采用,这样婴儿就不会特别依赖某一种方式,认为“只有**样我才能睡着”。
白天的小睡妈妈们不要太担心养成坏习惯,因为小睡终究会减少到消失,与夜晚睡眠习惯是不一样的。
方法3:良好睡眠习惯睡眠仪式
要改善婴儿的睡眠,调整全天作息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方法4:妈妈陪着睡
很多妈妈都发现一个规律,婴儿仿佛有个雷达随时监视着妈妈的一举一动,明明睡得很熟,只要妈妈一离开,立马就会醒过来。
研究发现,宝宝真的拥有这样的“第六感”,是与他们大脑前庭的发育有关的。
在白天小睡中,这种“第六感”的影响会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妈妈们可以陪着宝宝一起入睡,增加宝宝的安稳感和安全感,并且可以针对宝宝睡眠中的情况进行最及时的各种安抚。
相信我,效果真的很好哦!
方法5:减少惊跳反射
4个月以内的婴儿在睡梦中出现突然地挥手踢腿等动作,是婴儿与生俱来的“惊跳反射”,这种反射在白天对宝宝的睡眠干扰会更为明显。
方法6:适当缩短夜间睡眠
这一点主要针对大月龄的宝宝。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的睡眠总量是在缩短的,并且主要就反应在白天小觉的减少上。
对于小觉是否该并该取消,我们可以参考这个标准:
如果花半小时以上进行哄睡,睡着却只有半小时,就可以考虑取消此次小睡,与下一觉合并。
另一方面,如果宝宝并觉后作息混乱、情绪烦躁,那说明宝宝还没有做好并觉的准备,还是很需要这一次“小觉”,那么可以适当缩短夜间的睡眠总时间,让出一点“额度”给白天。
需要注意的是: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可以从半小时开始,无论白天小觉是否得到改善,夜间睡眠时长的缩短最多不能超过2小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