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常规作业活动还是特殊作业,识别和防范风险都是必须要的事。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中,也会遇到很多存在安全风险的环境、人或物,哪怕只有一条风险,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安全风险的识别是防范风险的第一步,只有及时发现并准确识别风险,才能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
1.头脑风暴法:通过集思广益,发挥团队的智慧,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
2.德尔菲法:通过多轮次调查和专家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排序和筛选。
3.流程图法: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环节。
4.现场观察法: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5.历史事件分析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共性风险。
6.安全检查表法:通过专家提前制定好的检查表进行逐项检查。
7.风险矩阵分析法(LS):针对具体风险事件进行严重度S和可能性L,并赋予不同层级不同指数,以R代表风险程度,通过LxS获得R值。
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在LS方法基础上,将严重度用C表示,同时引入E指标,即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危险度用D表示,D=LxExC。
9.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在改进LEC方法的基础上形成,MES分别代表控制措施的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事故可能后果。
判定重大风险的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违反法律、法规即国家准则中的强制性条款;发生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发生三次以上轻伤事故、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隐患易燃存在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经风险评价确定的最高级别风险;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10人以上的。
针对识别的安全风险,需要采取以下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1.技术控制:采用新技术或改进现有技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2.管理控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培训员工、监督执行等,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3.个人防护: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服、手套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5.第三方监管:对于高风险领域或重大项目,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监督,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执行。6.持续改进:通过对安全管理的持续监测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7.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安全管理表现优秀的员工或部门给予奖励和表彰,同时对违规操作或疏于管理的行为进行惩罚,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8.加强沟通与协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氛围,共同应对安全风险。9.定期审计与检查:定期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审计和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10.引入风险管理专家:聘请专业的风险管理专家对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指导,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