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天下馨香泽润
作者简介
韦东柳,90后,壮族,广西东兰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南楼丹霞文学社成员,热爱文字,闲暇之余创作散文。
大明朝“超级驴友”徐霞客
韦东柳
他是十七世纪中国的户外大咖,被称为“千古奇人”,不仅因为他徒步旅行的精神可嘉,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穷游”,便是最先由他发扬光大,作为中国最出名的驴友——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是他留给我们一份宝贵的财富。
徐霞客出生在江阴,(今江苏),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可谓是书香门第的公子哥。说到徐氏这个大家族,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徐经,他是徐霞客的高祖,他对徐氏一族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他是徐氏家族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弘治十三年(年),徐经曾与唐伯虎同船赴京会试,唐寅在乡试中曾拿过第一,乡试第一名称“解元”,所以唐寅也称为“唐解元”,因此他在考后夸下海口自己肯定令中第一,并且徐、唐两人在京师的行动惹人注目。有才华的风流才子唐寅与有钱的徐经在一起,肯定是要出点什么事情的。
这次考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皆饱学之士,出题十分冷僻,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只有两张试卷,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程敏政当时脱口而出:“此两张卷子定为唐寅、徐经所做。”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
皇帝命令锦衣卫调查,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虽然后来调查关于贿赂泄漏试题的说法是子虚乌有的,但是关于此事的舆论仍旧喧哗不已。朝廷为了平息舆论,在审讯后没有查到泄题的事实证据的情况下,就以徐经进京拜见程敏政时期送过礼,唐伯虎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讨要文章作为罪证,将两人削除仕籍。程敏政也因为此事被罢免官职还乡,这场风波最终以各打五十大板的结果落幕,唐伯虎和程敏政两人归家后都显得极为愤郁和颓废,徐经则归家后闭门谢客读书。明孝宗死后,徐经希望能够得到新天子的宽赦,重返科举仕途。最后因多次舟车劳顿地前往京师探听消息而卧病不起,客死异乡。也因此从此徐家对于仕途也并不热衷了,反而喜欢上周游世界,游历于深山老林之中。
至于徐霞客为何一生都在游历?史书上记载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说是源自一个梦。有资料记载,徐霞客八九岁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神奇的山洞,里面有一个仙人在跟他说话,梦里的徐霞客很好奇,就跟着仙人的脚步不停地走……徐霞客梦醒以后,仿佛置身于梦境中,他很好奇,很想去找那个山洞,见那个仙人,于是就偷偷跑了出去,这就激励他对于大自然世界的好奇。这个梦就是徐霞客一生传奇的开始。二说是家族影响。徐霞客的父亲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这对童年的徐霞客影响很大。同时,其家族从上面提到的高祖徐经蒙受贿赂考官预得试题的冤名,徐家对于做官这一条路也是唯恐避之不及。无论这些原因真假与否,一时也无法考证,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徐霞客不入世俗,毅然独步神州大地,绝对是那个年代的异类。
徐霞客的父母是典型的羊爸虎妈。虽然徐家到祖父徐延芳那一代家道中落,但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为人本分,励精图治,与妻子艰难创业,使家道中兴,并修建乡间别墅过起低调生活,也算得上是隐形的土豪。
徐有勉不仅他自己决意远离官场,也不希望儿子徐霞客追求功名利禄,鼓励徐霞客走自己的路。据说曾有两个声名显赫的官员多次慕名前来拜访,徐有勉只要听说他们来了,就躲进竹林里,然后乘船游太湖,飘然而去。他一介布衣,傲视权贵,因此肯定被欺负了,有好几次被气得昏过去,说不出话。有一次遇到强盗,骑马回家时坠入河流,从此断了一条腿,要依靠拐杖走路,他还自我解嘲说:“吾与葛跛有缘,且可汰一童扶掖。”他的乐观精神深深影响着徐霞客,后来在旅途中遇到困难依旧积极乐观。徐有勉晚年因病所困,享年60岁,去世的时候,徐霞客年仅19岁。羊爸的人品性格以及不幸遭遇,在徐霞客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徐霞客的母亲王氏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虎妈,她眼光独到,胸襟宽阔,具有远见卓识。并且精于纺织,带着一群手下开了一间手工纺织公司。按照封建社会“父母在,不远游”的礼教,而且徐霞客早年丧妻,留下一个三岁的儿子,即使徐霞客的梦想再强烈,也不好向母亲开口说:“妈,我要出去旅游,家里一切靠你了。”徐母作为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却激励儿子说:“身为男子,志在四方,羁留小园,一如篱内小鸡,车辕小马。”徐霞客得到母亲的支持,坚定了他旅行的决心。
徐霞客每次从外地游山玩水回来,总要给他娘讲在外面碰到的离奇的事情,他母亲也最喜欢听儿子讲外地的“山海经”。有一次,徐霞客从四川回来,给她讲起了在四川峨眉山的一段奇事。徐霞客进了峨嵋山,向深山里走去,刚翻过一个山头,就看见眼面前横着一条小山岗,光滑秃顶,挡住了去路。他很奇怪,别的山岗上都有树木花草,为啥这山岗上寸草不长呢?走近一看,才看清楚,原来横在前面的不是山岗,是条大死蛇,骨头撑着一层皮,从头到尾,曲曲弯弯有二里长。再朝蛇肚皮里一看,里面还有不少银首饰,镯子、项圈、耳环样样有。看样子,这条大蛇已生吞活吃过很多人,吃下去的金器银器没法消化,积多了,才胀死的。
他母亲听着听着,吓得浑身起鸡皮疙瘩。再朝儿子看看,徐霞客倒像说笑话一样,一点不在乎。当天夜里,他母亲就起心思了:儿子胸有大志,做娘的不好去阻拦。下趟儿子还要出去,到了深山野岭里,一无客店,二无人家,叫他怎么过夜,万一碰着豺狼虎豹,岂不要被野兽伤害?她想呀想呀,越想越怕,也不睡觉了,索性坐起来,要替儿子想个万全之计。她伸手去点灯,刚巧摸在床头边的针线匾上。顿时心里一亮,被她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她就找出一块又大又结实的布来,埋头做针线。她日夜不停地缝呀缝呀,没几天,就做好了一块四角方方的大包袱。
过了一年,徐霞客又要出远门去游山玩水了。临走前,他娘把那块大包袱拿了出来,对徐霞客说:“你把这块包袱也带着吧!”
徐霞客摸不着头脑,说了;“娘,我身边带着一块包袱了,又没有破,用不着换新的。”
他母亲说:“那块包袱是包衣服的,这块可以包人。”
徐霞客更奇怪:“包人做啥?”
他娘说:“怕你跑到荒山野岭里,没处投宿,你就可以寻棵大树,把这块包袱结在树上,人就困在包袱里过夜,就是碰到豺狼虎豹,也伤不到你一根毫毛了。”
徐霞客一听,才弄懂了母亲做这块大包袱的意思。从此,徐霞客出远门,总要把那块大包袱随身带着,到了荒山野岭里,寻不着宿处,就困在大包袱里过夜。果然,一直太平无事,不禁感叹:还是老娘想得周到啊。
由此看来,这估计是世界上最早的睡袋了。
话说再怎么“穷游”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钱边走边要钱的那是乞丐,没钱边走边化缘的是和尚,徐霞客作为一名资深驴友,既不会去做乞丐也不会成为和尚,要和当年艰难的出门旅行相比,我们现在的旅行绝对是享受了,学习徐霞客的先进事迹,我们就知道了他必须要克服重重困难,不亚于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呀,后来读历史才知道徐驴友深入基层,还享受了领导待遇,以他的级别,无权享受国家的驿传系统,而且我们也知道从明太祖开始就十分抠门的明朝,对驿递管理很严,只有很少的军部和钦差人员可以使用,徐霞客就得到了这一个好东西,帮了他大忙,这是中军唐玉屏给他的“马牌”。马牌是什么呢?马牌是明代军事人员给驿站出示的信物。我国历代都有邮驿制度,驿站要负责供应传递邮件的人员、军事人员以及部分官吏的食宿和出行工具,在明初驿站管理非常严格,非军事人员使用驿站是重罪。到晚明各种制度都有所松弛,但徐霞客这种自费旅游人员,一样无权动用驿站资源,有钱也不行。可是有了朋友赠送的马牌,徐霞客就变身成了任务在身的政府公务员。就像前几年,公务员出差,居处有人接待,还包吃包住。前面我们已经简略的介绍了徐氏家族,徐霞客是富五代虽然后来家道中落,但是瘦死骆驼比马大,加上贤惠能干的母亲通过创业。旅费那是自然不在话下,人家好歹也是个土豪仔。除此之外,在生命最后4年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壮游时,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捉襟见肘,再怎么说也是个成年人了,也不好总向家里伸手要钱吧,因此,除了借贷、马牌,让自己的名声发挥最大作用,也是徐霞客解决旅费问题的重要手段,比如通过好友陈眉公介绍,在他入云南之后认识了昆明名士唐大来。唐大来和徐霞客很谈得来,不仅资助了他旅费,还为他写了不少“介绍信”,保证他在后面的旅程有人接待。这种一环套一环的朋友推荐,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徐霞客旅行的可持续性。就这样,食宿温饱都解决了,想走哪儿就走哪儿。
大家都走的路,你再走就稀疏平常了,去探寻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虽然前途未知,但总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等,他们选择的路就是一条不寻常的路。当年的徐霞客也一样,与当时读书人的追求不同,没有走科举入仕之路,但这并不影响他饱读诗书,据说他家的藏书很多,“充栋盈箱,几比四库,”由于挣脱了思想的束缚,随着自己的志趣博学深研,在旅途过程中常常带着古人的图经,在广阔的天地进行地理考察和研究,补充或纠正书本中上的缺漏或错误,这样的探究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所缺乏的。
崇祯十一年二月,徐霞客从上林、忻城等县境进入当时的永定土司长官署所在地,就是今天的石别乡三寨村,从此开始了他在宜山境内的旅行考察。其中入境到三寨村1天,在县城及郊区各地19天;游多灵山往返3天;在怀远镇、德胜镇各地7天,徐霞客纵游宜州整整31天。
多灵山,徐霞客前后三四天登上作实地考察,留下三干余字的考察日记,这是他在广西宜州考察中的又一处重点,那肯定是有与别山不同的魅力了,除了考察四天的日记外,徐霞客于三月初九离开宜州境时,又对多灵山还作如下补记:“多灵山最高耸,其上四时皆春,瑶花仙果,不绝于树,登其颠,四望无与障者.其山在郡城西南九十里永顺司邓宗胜之境,乃龙江西南都泥江东北,二江中分之脊也,其来脉当自南丹分支南下,结为此山。”
短短的几行,字里行间形象生动描述出多灵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可谓有声有色,淋漓尽致。这时,我们不禁想到清代诗人邓绍禹的诗《登多灵山》
何处寻仙迹,多灵景最幽。
云吞山半雾,泉吐水层流。
共踏菩提树,同登般若舟。
棋盘今尚在,烟霭自悠悠。
多灵山民间誉为“仙山”,海拔.6米,为宜州境内第二高峰,三峰如笔架,是一座富有神奇色彩的历史名山,有许多娓娓动听的民间传说更为引人入胜。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九十九眼泉水,在多灵山中,有许多眼泉水,不仅山下有,半山之上也有。传说有九十九眼之多。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半山之上也有清幽的潺潺流水,且常年不涸,这就有点奇了。是的,它确有段神奇的故事:从前,在远古的时候,多灵山下住有一位善良的小哥,名字叫做韦有德,无田无地,家境贫寒,专以打工维生。虽然如此,但他却很乐意去助人,无论是照顾孤寡老人,还是服侍残疾病人,或是修桥铺路,他都积极去做,他所做过的好人好事,三天六夜也讲不完。韦有德憨厚老实,乐于助人的品德,遐迩闻名,他不仅得到乡亲们的交口称赞,还得到天上一位仙女的爱慕,这位仙女厌倦了天庭的单调生活,却羡慕人间的真情。一天,她降落在多灵山下,借口投靠亲友迷路为由,央求有德收留她,让她有个栖身之处。韦有德见她很可怜,而且无亲无故,十分同情,于是收留了她,让她帮做家务,从此他俩相处得非常好,在邻居阿婶撮合而结为夫妻,一年后生下一个胖娃娃,因为在多灵山下出生,取名叫韦多灵。谁知好景不长,好梦难圆呐,正当他俩沉浸在幸福日子的时候,突然来了天兵天将,把仙女抓回上天问罪去了,这下可苦了刚出生不久的小多灵,由于无奶水吃,日夜总是哭个不停,处于奄奄一息状态。公鸡见了,觉得很是可怜,于是每天清晨,它便昂首挺胸向天上啼叫:“多灵吃奶哟!多灵吃奶哟!”公鸡的声声啼叫,痛了仙女的心,悲愤欲绝,别无他法,只好捏下一百滴奶汁朝多灵哭喊的地方洒下,由于天高风大,奶汁飘飞,小多灵只得吃一滴,其余九十九滴便飘洒在多灵山的四周和上下。在奶汁滴落的地方,变成九十九眼泉水,潺潺流下四面八方,不仅提供人畜饮用,而且还灌溉了不少庄稼。直到现在,每当地人获得粮食丰收时,都情不自禁地谈起九十九眼泉水的传说故事来。
在宜山县境的旅游中,徐霞客还发生了许多趣事。第一天中午到达宜山县城,留行李在西门外的香山寺,今天的宜山市保育院,看看时间还早,不愧是资深驴友,珍惜每一分钟,马上就前往南郊的南山。到南山后,他看到龙隐洞和双门洞十分的绮丽,担心不能尽情游览,但又不想离去,就叫一个人回香山寺拿毯子之类,,准备睡在龙隐洞。他游了双门洞出来后,再叫二个人拿火把绳索游龙隐洞。进洞不远,发现前面有一个深井,深不见底,其他两人都望而生畏,徐霞客叹了口气,镇定地抓住绳索吊下井去,凭着火把尽探井内奇观光。
一天,徐霞客与香山寺的和尚慧庵及随从游九龙山,游到西峰山麓,看峰顶有一岩洞,岩口尽是奇峰怪石,有一人用柴刀披荆斩棘在前开路,二人拿着火把在后面,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方,开路先锋不敢往前了,两个仆人也不敢跟进,徐霞客又一把却接过火把,独自往上爬。在下面的和尚和仆人连声呼喊“快下来啊,太危险了”,但他充耳不闻,抓住藤条,攀上石头,直到进入岩洞游到火把将灭时才出洞下山。
“徐霞客三进白龙洞”也被宜州当地的人传为美谈。一天,卧云阁的和尚慧明和仆人陪他到白龙洞游览。他们拿着火把进洞,看见洞内高穹宽敞,中间有一个巨石直撑洞顶,极为壮观。再往东走,到一个开阔的地方,有一堆白石,尖圆平整,看到了传说中的仙冢。过了仙冢,石柱更多,可惜啊,火把快灭了,只能退了出来。重找柴草做好火把后,第二次进洞,过了仙冢,洞顶有一丛钟乳石好似莲花倒垂,洞壁上一堆堆白石,有的像绵羊,有的像雄狮。正观赏间,发现左崖上又有一个洞,可惜崖壁陡峭,连徐霞客这样的老手也无法攀岩,而且火把又要灭了,只得又退了出来。他们再做好火把,找两根长木当梯,第三次进洞,纵情游览,很晚才出洞下山。
徐霞客坚持天天写日记,而且专业性很强,不像朋友圈那种牢骚小感型的说说,在旅途中排除干扰,专心致志解析山河形势,记录所见所闻,有时依崖而记,或在路边作记,或晚上油灯作记,日记的内容真实鲜活,大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质量,是若干年后算总账时的回忆录是无法比拟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徐霞客特别是在宜山旅游考察的30天时间里,无时不感受着这里的古朴民风、淳厚民俗,这种感受在《徐霞客游记》中多有描述,徐霞客从德胜前往河池途经都街窿,史称为贼窟,徐公亦知“至此,皆为僮贼之窟所,称‘西巢’也”,虽“始不得夫,又西逾坳,始出险”而不遭贼,夜宿马草塘村时,陪同徐霞客西行的陈君告诫“此皆贼子也”,但是,这些“贼子”非但不窃劫徐霞客的财物,而是“主人出茅,滤酒劝客”招待徐霞客一行。
说到都街窿这个地方,我们不得不提到抗战时期的壮举。年8月,日军攻陷湖南衡阳后,由湖南向广西进犯,中国军队组织桂柳会战进行防御,11月,日军沿黔桂线占领宜山(今宜州市),所过城镇乡村,日军为达到“以战养战、震慑当地百姓”的目的,一路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强征壮丁,开始了惨无人道的疯狂杀戮。
据史料记载,在德胜镇,一对母子被日军浇上煤油活活烧死;在龙头乡高明村,3名男孩被日军灌辣椒水致死。
面对日寇残暴侵略,不愿当亡国奴的宜州人民群众奋起抗击,纷纷拿起武器,成立自卫队,建立抗日根据地,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宜山都街村自卫队经常在都街窿埋伏,专门袭击过路日军。年3月的一天晚上,多名自卫队员设伏袭击缴获了日军车2辆,打死日军7人,缴获枪支支,子弹20箱。4月,都街村自卫队埋伏在拉乙村,阻击从宜山开来增援的日军,打死日军9人,俘虏军官1名,缴获轻机枪2挺。由于交通补给被切断,日寇完全陷于了被动的劣势,再加驻地不断被袭,被迫全部撤出都街窿,往宜山方向败退,自卫队闻讯,对日寇尾追堵截、拦腰猛捶。这两仗的胜利,成为令日军胆寒的广西人。当然,抗战时期的事迹是没有机会载入徐霞客的游记之中,不过,如果当时徐霞客在场,肯定写得荡气回肠。
徐霞客从22岁就开始出游了,足迹及于14省,写就了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的地理学巨著,为科学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目前旅游已成为种时尚和风气,远离城市的喧嚣,流连于湖光山色,古刹幽径之中,放松心情。实是一大乐趣。而在古代,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旅行,其路漫漫、交通不便、夜宿路边、饥饱参半,天气变幻莫测、路途偶遇劫匪、可能一命呜呼……
所以,古代的旅行,与现代还真是很不一样。但徐霞客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实则令人敬佩。
阅毕,请您举起幸运之手,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宜州纵览”,然后再点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