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为此,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高于正常值,其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三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病因素遗传因素
双亲无高血压、一方有高血压或双亲均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的发生几率分别为3%、28%和46%。
年龄
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来自于国内的新近研究显示,18~24岁组患病率最低为9.7%,35~44岁组为26.7%,45~54岁组为42.1%,55~64岁组为57.1%,65~74岁组为68.6%,75岁以上组患病率高达72.8%。
钠盐摄入过多
钠盐摄入过多可导致血管平滑肌肿胀,管腔变细,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同时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和肾负担,进一步引起肾排钠障碍,容量负荷增加,导致血压升高。来自针对国人的研究数据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增加2g/d,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高血脂
高血脂状态下机体总脂肪量增高并导致氧的摄入、输送量增加,这一过程加重了心排出量的负担;另外,高血脂会对糖代谢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导致的糖耐量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高血压。长期高血糖对动脉内膜的损害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阻力增加。另外,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使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吸烟
既往多项研究证实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与不吸烟者相比较,吸烟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增加1~2倍。
饮酒
多项研究表明,常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或偶尔饮酒者,饮酒量越多,高血压患病率就越高。
高血压的治疗与预防高血压目前还无法治愈,但是有效规范的药物+合理饮食、运动+积极良好的心态,能够减轻或消除高血压患者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保证情绪稳定
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高血压患者,如果经常情绪不稳定,那么血压会越来越高,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所以,高血压的患者平时要尽量的保持豁达的态度,不要总是大喜大悲,保证情绪的平稳。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当的做一些体育锻炼,这样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而且也能够锻炼心肌,也可以帮助控制体重。
保证清淡的饮食
高血压患者来说,保证清淡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平时的时候应该要多吃一些粗粮和杂粮和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过多油腻的食品,也不要吃动物油脂含量丰富的食品,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食物也要远离。
戒烟戒酒
烟和酒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经常抽烟喝酒的人患上高血压的几率也会更大。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否则的话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天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暖
寒冷会让人的血压升高,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的话,那么症状也会变得更加的明显,所以在寒冷的天气里一定要做好保暖的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头部和四肢的保暖。
坚持长期用药
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原则就是长期用药,这是一定要坚持的。如果说觉得自己的血压降低了就直接停药,那么不仅达不到治疗的效果,还可能会加重病情。
END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世界高血压日共担健康责任扫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