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北大附中上学有多幸福#这个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引起了全网围观,阅读量超过5亿。
视频里,北大附的孩子,早晨快8点踩着铃声上学,傍晚6:30离开学校。
一天只上4节课,特色国文课、学击剑的体育、生物实验课,一节自习,还没有课后作业。
夏天酷热难耐,小宝宝如果受热就很容易出痱子,所以妈妈们一定要做好散热和洗澡。散热妈妈们都知道要怎么做,但是洗澡就让很多人慌了神。其实给宝宝洗澡只要掌握以下几点就会更轻松,让宝宝舒爽一夏。
1、洗澡之前调试好水温
妈妈要给宝宝专门买一个婴儿浴盆,这样洗起来会更加的方便。最好是选择那种带温度表的浴盆,对于水温的测量会很方便。因为给宝宝洗澡最重要的就是水温,最适宜的温度是38℃。如果没有温度表的话,也可以用手触摸,只要觉得温度比手的温度稍微高一点就可以了。
另外还要对室温进行控制,要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6℃左右,这样宝宝在洗完澡之后也不会受凉感冒。
2、洗澡的方式
新手妈妈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最害怕的是不知道怎么洗,加上现在给宝宝洗澡都是用浴盆,所以给妈妈们介绍一种盆式洗浴方法。
首先,将毛巾浸泡在浴盆中,拧干之后给宝宝擦脸;然后,把宝宝的衣服脱掉,用换下的尿布或者衣服将宝宝的屁股擦干净;之后,用毛巾把宝宝的身体包起来,一只手掌托住腋下,手肘托住头部,另一只手托住双足,将宝宝轻轻的放入盆中。此时注意要让宝宝的臀部陷入水中,让他能够半坐在澡盆里,同时不要让脐部沾到水。
3、尽量少使用沐浴露
无论沐浴露的成分有多么天然,都一定有化学制剂的存在,化学制剂对于宝宝的皮肤而言自然是不好的。所以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能够少用沐浴露就要少用,清水其实就是比较好的选择,沐浴露一周用一次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夏天因为天气潮湿炎热宝宝很容易出痱子,所以在给宝宝洗澡之后最好再扑一层痱子粉,这样能够保持宝宝身体的干爽。这几个洗澡的小知识妈妈们学会了吗?学会了就可以放心给宝宝洗一个好澡啦,宝宝晚上睡觉也会更加的舒服啦!
有的妈妈发现宝宝的屁股上经常会出现小红疙瘩,最常见的原因是穿纸尿裤或者湿疹引起的。如果是宝宝穿纸尿裤出现的症状,就要考虑宝宝是不是得了尿布疹。
1、什么是尿布疹?
尿布疹简单的说就是穿着纸尿裤或者尿布的时间过长,从而使尿液、粪便等污染物刺激到宝宝娇嫩的皮肤导致皮肤破损,便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比如说臀部红肿、皮疹、皮肤出现红色的斑点、溃疡流水等。随着宝宝尿布疹症状的加重,宝宝就会烦躁不安,甚至会影响到宝宝的睡眠和情绪。
2、尿布疹常见症状有哪些?
尿布疹主要是集中在宝宝的屁股上或者腹股沟,会出现局部红肿的情况。但是宝宝个体是有差异的,每个人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症状也不相同,有的会出现小丘疹,有的则比较严重,会出现溃烂、流水等情况。
3、如果宝宝出现尿布疹,应该怎么办?
平时要注意保持宝宝局部的清洁和干燥,在大小便之后要及时进行清洗。在穿纸尿裤的时候,要避免穿着的时间过长,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最好选择通透性比较好的纸尿裤。
如果宝宝的尿布疹持续加重,就要及时进行就医,再根据医生的建议对症治疗,最重要的还是要预防感染的发生。如果爸爸妈妈暂时不方便带宝宝去就医,也可以先用一些简单的药物进行涂抹并观察,比如说派瑞松、护臀霜、紫草油滴剂等。
夏季天气炎热,气温升高,加上现在宝宝使用纸尿裤的情况比较多,所以患尿布疹的几率是比较大的。这并不是一个非常难治疗的疾病,只要注意保持患病处的干燥,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就能够让宝宝早日回归干爽的臀部,也能变得更加开心和健康!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那么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学习的。学习更多的孕产知识,不仅能够让你更快进入妈妈这个角色,还能够缓解你孕期紧张的情绪,甚至能够起到避免产前抑郁的作用。
1、宝宝刚出生皱巴巴,甚至有脱皮的现象
宝宝刚出生时看起来皱巴巴的,几天之后甚至会出现脱皮的现象。这是因为宝宝的皮肤突然失去胎脂的保护,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所导致的。新妈妈可以给宝宝涂抹一些润肤油,是不需要进行任何额外治疗的。
2、黄疸
宝宝在刚出生的2-3天会开始出现黄疸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脸部和全身肤色偏黄。一般会在4-6天时达到高峰,7-10天时消退。对于早产儿来说,黄疸的持续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点,个别喝母乳宝宝的黄疸可能会持续几个月,但是没有特殊原因是不建议新妈妈停止母乳的。
3、打喷嚏
新生儿是非常容易打喷嚏的,这是因为宝宝的呼吸系统里存在部分黏液或者羊水,宝宝就会通过打喷嚏这种天生防御的反射动作来清理这些异物。
4、脐带
在宝宝的脐带残根没有完全脱落之前,每次给宝宝洗澡的时候都应该避免脐带沾到水,或者在洗澡之后快速擦干。洗完澡之后还要用碘伏给脐部进行消毒,穿纸尿裤的时候最好将前端翻到肚脐的下面,以免肚脐部位因为摩擦引发感染。
5、囟门
新生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头部前后各有一块柔软的区域,被称为囟门。前囟门呈菱形在头顶正中靠前的位置,一般会在18-24个月内闭合。后囟门呈三角形,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闭合或者本身就很小,最晚也会在出生后2-4个月内闭合。
当妈妈可是一个技术活儿,特别是当一个好妈妈。对于孕期的准妈妈,不要等到产后身体虚弱的时候才想到要开始了解相关孕期的知识,不如趁着宝宝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把相关的知识学习起来吧!
课后时间充裕而悠闲:喝奶茶,午休时玩牌,看校友打篮球、话剧演出。
视频的末尾感叹:高中生活,真的好快乐!
评论区里,好多网友也羡慕不已:比我的大学都精彩、这真的是高中吗?
这种安逸而愉快的校园生活,让我想起一条视频《衡水中学的24小时》,对比鲜明。
在衡水,孩子6点跑操,7点晨读,8点上课……深夜22点,才结束晚自习,进入梦乡。
对比看完这两条视频,很多人会为教育资源不公而愤怒,更会焦虑质疑:
在教育资源倾斜如此不公的条件下,我们的孩子还有出路可走吗?
北大附:
教改后的素质教育
事实上这条上热搜的视频,是一位已经毕业的学姐在学校开放日拍摄的,并不是普通高中生的一天。
她自己也在微博上解释过,北大附的学生不是不学习、不写作业,每天都这么悠闲,只是展现了「其中一天」的生活。
不过,要承认的是,北大附孩子的高中生活,整体来说,要比衡水中学的孩子轻松太多。
这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主要和北大附校长王铮的教育理念有关。
相比追求高分,校长王铮觉得:教育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让孩子拥有独立人格,培养个人能力。
应试,高三一年就足够了。
所以这种教育模式下,高一高二和高三,截然是两种教育氛围。
高一高二的孩子,基本处于「放养」状态。
学校完全取消了班级制度,学生的事务全由自己管理。
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集体、设计课表、参加四大赛事(足球、篮球、舞蹈、戏剧)。
除此之外,校园内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社团活动,孩子们可以只钻研自己感兴趣的。
校长王铮对孩子们的恋爱也呈支持态度,可以说,给了孩子们足够的话语权和自由度。
不过,对于高考这种选拔性考试,更重要的是分数。
正如校长说的:高考,更像是一场有规则的游戏,你玩,就要按照规则来玩。
所以到了高三,北大附的孩子们也要进行封闭式学习,砍掉一切课外活动,沉浸在书山题海中,课业负担变得繁重。
学校的孩子们笑称:这是进入了「封建时期」。
很多爸爸妈妈发现刚出生的宝宝总是喜欢握紧小拳头,这其实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握拳反射”。如果宝宝缺乏这项原始反应,那就需要注意了!
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大脑皮层发育还不够成熟,对于手部肌肉的调节能力有限。通俗点来说,那就是相对于手指伸直的动作,宝宝更容易弯曲手指,于是就造成手指不能自如的张开和收紧。
不过由于个体存在的差异,也有不少宝宝的手会一直处于伸展状态。这个时候,只要宝宝的生长发育指标是正常的,爸爸妈妈就不用过度担心。
但是,当你用手去扒宝宝的手指却不能扒开时,或者宝宝手指关节不能活动,那就要引起注意。如果四个月以后宝宝的小手依然紧握着,医院看医生了。
随着宝宝长大,大概在3-4个月的时候,他的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屈肌力量会逐渐减弱,伸肌力量逐渐增强,二者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这个时候宝宝的小手就可以松弛自如,开始有抓取的动作了。
那,宝宝握着小手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妈妈可以用手指划着圈按摩宝宝的手腕,轻轻的移动宝宝的手臂,和他一起玩游戏。还可以慢慢将宝宝的手指一根根打开,再慢慢的一根根并拢,这样可以抚摸到宝宝的每个手指。按摩的时候要注意自如的转动宝宝的手部、肘部和肩部关节,不要碰触到宝宝觉得疼痛的地方,不要在关节部位用力。
其实在宝宝出生之后医生就会进行第一次身体检查,其中就包括握持反射在内的原始反射检查。如果发现宝宝每天有握持反射,或者握持反射久久没有消失,那都属于不正常的情况,需要引起爸爸妈妈的警惕。
所以,新生宝宝总喜欢握紧自己的拳头,既不是太冷,也不是太紧张,这其实就是宝宝最舒服和最自然的一种状态而已。最后祝福大家的每一位“小拳击手”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新生儿每天的睡觉时间会在13个小时以上,所以一个好的睡眠方式对新生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新生儿如何睡觉好呢?其实,宝宝仰睡和侧睡都是安全系数非常高的睡姿。
宝宝因为需要长时间的睡眠,所以睡觉的方式至关重要。很多新爸爸新妈妈因为不了解,在多数情况下可能就按照宝宝舒服的方式进行。但是其实关于宝宝的睡觉方式也是要进行监督纠正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姿势都对宝宝的健康有好处。
宝宝睡觉的时候,仰睡是一个非常好的睡姿,而且大多数宝宝采用的睡姿也是仰睡。因为这个姿势对宝宝的心脏等脏器不会产生压迫感,对宝宝的健康发育有利。但是经常采用仰睡的姿势,也可能会导致宝宝产生“大扁头”的难看头型,所以时不时爸爸妈妈还可以引到宝宝侧睡。
侧睡有利于宝宝尽快学会翻身,而一旦宝宝发生呕吐,侧卧就会及时让口腔内的呕吐物从嘴角流出,避免引起呛咳和窒息。如果宝宝有打鼾的情况,爸爸妈妈也可以尝试把他的身体侧过来,小呼噜慢慢停止,呼吸也就顺畅了。而且右侧卧睡,还有利于宝宝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但是长时间的侧睡会使宝宝的耳部轮廓受到压力,导致耳形发生变化。
除了侧睡、仰睡,新生儿的睡姿还有俯睡,但是俯睡并不利于宝宝的健康。俯睡不仅容易导致宝宝窒息,还不利于身体的散热,容易诱发宝宝猝死。即使有的宝宝喜欢俯睡,觉得安全感高,爸爸妈妈也要及时进行纠正。而侧睡和仰睡都可以有效防止宝宝呛奶,侧睡相对仰睡来说更有利于宝宝塑造好看的头型。
所以,新生儿的侧睡和仰睡都是有利有弊的。侧睡虽然不算是最好的睡姿,但是却比俯睡更有利新生儿的健康,爸爸妈妈要早早养成宝宝仰睡和侧睡的睡眠习惯。当宝宝拥有一个健康的睡眠姿势,就会拥有一个很好的睡眠质量。
产假马上就要结束了,妈妈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与宝宝完美的分离。而这其中又涉及到面对分离,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有分离焦虑症,如何科学的解决这一难题呢?
分离焦虑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正常部分,所以宝宝应该得到你的帮助,要知道分离焦虑可是非常难处理的。而你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宝宝知道没有你,他也是安全的,而不能够让宝宝控制你的一举一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解决方法吧!
1、不要偷偷溜走
很多妈妈本能会采取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趁着宝宝和保姆或者老人玩耍时偷偷的溜走。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帮你省下一段不愉快的离别情绪,但是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举动,会容易让宝宝看你看得更紧,毕竟就怕你一不小心就不见了。
2、不要刚说再见,就回头安慰
不要前一秒刚刚和宝宝说再见,看见宝宝哭闹的时候却马上赶回来安慰他。这样做反而会让宝宝迷惑,是不是只要我哭闹,妈妈就不会离开我了,也会让妈妈很为难甚至赶不上工作时间。
3、妈妈要戴上一张快乐的面具
妈妈可能会因为分离而感觉到担忧,但这个担忧没有必要让宝宝知道。因为宝宝不会理解你的焦虑,他不会知道你的焦虑来源于爱和内疚,只会受到你焦虑的影响变得哭闹。
4、到了该走的时候就走吧
在你要离开的时候可以准备几分钟,然后给宝宝一个充满爱意的道别,之后就果断的离开吧!不要每次都给宝宝一个离别的假象,当你必须要离开的时候就要果断的离开!不然也会迷惑到宝宝,不知道什么时候你是真的离开。
当然,在你出门的时候一定也要记得提醒宝宝,即使没有你的陪伴他也是非常安全的。同时也要告诉自己,在没有你的陪伴之下,宝宝也可以被照顾的更好。更何况现在技术这么发达,你可以随时了解到宝宝的情况。
很多妈妈最开始的时候都会频繁起床给宝宝盖被,但是机智的妈妈都会选择一个利器——睡袋!对于宝宝来说,睡觉可是个夜晚让他不着凉的育儿好物!不仅可以让新妈妈轻松不少,还可以让宝宝不再踢被子。
1、保暖
宝宝是非常喜欢踢被子的,不过穿上睡袋之后就不怕他随便踢啦。睡袋就好像在宝宝身上多穿了一套连体睡衣,非常保暖也很舒适,被称为“行走的被子”。不管怎么踢也不会掉,可以说带给了宝宝全方位的保暖!
2、安全
新生宝宝容易出现惊跳反应,这是因为宝宝刚从子宫中出来,睡觉的时候会处于浅眠的状态,不自觉地会出现局部肌肉抽动的情况。而使用睡袋使宝宝全身被包裹住,反而会让他们更有安全感,减少惊跳反应的发生。使用睡袋之后不管宝宝怎么翻滚都不会出现被捂住口鼻的悲剧,减少窒息的危险。
3、全家都能好好睡觉
大多数爸妈因为担心宝宝睡觉会踢被子,自己整晚就会睡不踏实,总是在半睡半醒之间去摸孩子身上的被子还在不在。先不说宝宝到底睡的怎么样,爸爸妈妈会长期处于低质量的睡眠状态,不利于自身的身体健康以及第二天的工作。
4、选购睡袋的其他问题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睡袋有包裹式、背心式、包腿式、分腿式四种,一般三个月以内的宝宝因为惊跳反射比较适合包裹式睡袋,3-6个月的宝宝比较适合背心式睡袋,包腿式适合还不会走路的宝宝,最灵活的就是分腿式了。
在面料选择上最好选择纯棉的,纱布的比较适合夏天使用。睡袋就好像被子一样,一年四季根据温度需要选择不同厚度的睡袋。再加上给宝宝换尿布是麻烦的事情,所以睡袋设计上方不方便换尿布也是一个要注意的点。
做为妈妈好不容易把宝宝哄睡着之后,却发现宝宝不仅会突然惊醒,还会把小手小脚从被子里伸出来。担心着凉的妈妈们只能一次次起来检查,而睡袋的出现对于需要夜醒的妈妈来说可是大治愈哦!
上下滑动布局工具条上可以设置滑动高度
设置滑动序列:选中里面一项,再点击左边模板/收藏/图片,会插入到选中内容的后面。也可以直接用拖动来插入内容和调整顺序。
可以说,在应试和素质教育之间,北大附虽然二者兼顾,但更侧重的是素质教育。
衡水中学:
应试教育的样本
年初寒假期间,有新闻说衡水中学因为高强度的学习模式,被学生举报了。
因为学校要求孩子朝五晚十,全天打开摄像头接受监督,甚至学生开小差,家长也一起受罚。
在很多人看来,衡水中学“翻车”了,被举报也不为过。这种要求实在太过分、太紧张,太压抑。
后来被证实,这所学校是衡水二中,并不是衡水中学。
但是这则新闻之所以被大家相信,就是因为长久以来,衡水的教育模式,被很多人深恶痛绝,甚至不少人觉得:
衡水中学是人间炼狱,是一所用铁栏杆磨灭学生人性的高考工厂。
但在另一部分家长看来,衡水中学却是孩子摆脱人生困境的关键一步,是通向光明未来的必经之路。
这种褒贬不一的评价,让衡水中学的教育争议性十足。
不过,在衡水高中的缔造者——李金池校长看来,这不是军事化管理,而是「激情教育」。
这种激情,首先体现上时间的紧凑上。
在这里,孩子们的时间不是自己的,每一分钟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生命好像开启了加速模式,孩子们最常做的一个动作,就是跑。
晨跑、跑着去洗漱、跑着去食堂、最后跑着去宿舍......
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汲取着书本里的知识,等待的时间也不忘拿起小册子复习。
在这里,所有的孩子都把「拼命学」当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不学的人才是奇葩。
衡水中学有条名言:人生没有寒暑假,人生不是学期制,没有哪个雇主有兴趣帮你寻找自我。
在校长看来,家长既然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追求高分,那么暂时屏蔽其他的欲望,也就无可厚非。
更何况,孩子们的作息科学、精神集中,虽然课余活动时间,不是那么自由,但充满激情的早读、跑操,帮孩子锻炼心肺、释放压力。
可以说,衡水中学作为应试教育的典范,当之无愧。
没有最好的
只有最适合的
这两种教育模式,其实各有优势:
从北大附出来的孩子,综合素质会更强,衡水出来的孩子,基础知识更扎实。
不过在高考模式下,北大附的「素质教育」,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虽然它保持着99%的一本录取率,10%的清北录取率的亮眼成绩,但这背后是掐尖儿的生源,配合强大的教育资源。
这几年,北大附中的高考成绩其实一直在走下坡路,清北录取人数也慢慢变少。
一些追求成绩的父母也质疑这种「素质教育」,对校长王铮也是劝退态度。
而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看似严苛,却成效斐然。
要知道,年,衡水还是一所升学率低,成绩垫底的学校。
当时的姚海溥校长在辞职报告里写:人若犯了罪,你们不要让他进监狱,就让他到衡水中学当校长吧!
但谁能想到,年,衡水中学就升到了河北省第一。
宝宝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成了家庭的重点呵护对象,其实,有些新生宝宝的异常,并不是病理性的,家长不用过分惊慌,重在处理得当。
1、体温变得不规律
新生宝宝体内的温度调节发育的还不完善,汗腺也不够发达,所以体温会出现时高时低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因为宝宝有充足的脂肪来保护,所以体温不会降得太低。
2、容易饿
新生儿的胃只有成人的五十分之一,所以宝宝很容易饿。
3、呼吸不规律而且快
新生儿的肺部是很小的,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完善,所以呼吸就会比较快,而且不规律。
4、容易脱水
宝宝的新成代谢是非常快的,一般来说是成人的2-3倍,这就很容易导致水分的快速流失。判断宝宝是否处在脱水状态是很简单的,可以把小拇指放在宝宝的口中,如果干燥而粘稠,就说明宝宝缺水了。
5、耳朵软塌塌的
新生儿耳朵的软骨尚未发育完全,所以显得软塌塌的。这个不用担心,几周之后慢慢硬起来就可以直立了。
6、大便时会发出奇怪的声音
胎儿在子宫里是没有排泄大便这项活动的,由于腹部肌肉缺乏锻炼,所以出生后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排出大便,就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
7、宝宝好像是扁平足?
实际上,宝宝的足底扁平是正常的,因为宝宝的足弓要等到4-6岁后才能够发育好。
8、不会流眼泪
新生儿的泪腺产生的液体目前只能起到保持眼球湿润的作用,只有在几个月后才能够完全的打开泪管,这时宝宝就会开始流眼泪啦!
9、宝宝看起来有点对眼
这种现象是间断性的,这是因为宝宝一只眼睛的肌肉比另一只有力导致的。
总之,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各项身体发育都尚未完善,所以就会有很多与儿童和成人看起来不同的情况。如果对其中某方面不了解,也可以及时去咨询医生,不要自行去进行判断。
刚出生的宝宝看起来既喜欢哭,也喜欢笑,其实宝宝的笑和哭一样都代表不一样的意思的。那么,宝宝的笑分别都有哪些含义?都代表了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宝宝从生下来开始就会微笑,他最早的微笑是自发进行的,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宝宝在出生后的1-2周内多数是在睡眠中微笑,笑的时候嘴角会微微的上翘。
2、宝宝出生三周后,如果你用手或者其他柔软的物品轻轻触摸他的脸颊,或者用嘴轻轻吹他的皮肤,宝宝都可能会微笑。这种笑是宝宝有意识的微笑,也是满意的微笑,此时宝宝的嘴角两侧向上的角度是对称的,如果宝宝的嘴角只歪向一边,就要注意是不是患有神经麻痹症。
3、宝宝出生四周时,当他听到妈妈的声音时会发出微笑,如果他此时正在吃奶还可能会停止吃奶。这说明宝宝的听觉是正常的,意识发育也是清楚的。
4、宝宝出生五周时,很多小刺激都可能引起宝宝的微笑。比如说,爸爸妈妈朝宝宝连续点头的动作,宝宝自己双手互相拍打的时候。这些说明宝宝的视觉和触觉发育都是正常的,如果宝宝的某样反应不是很及时,医院进行检查,看看是不是哪方面的发育出现了问题。
5、宝宝出生四个月后,他就已经能够发出类似“咯咯咯”的笑声了,这说明宝宝在情绪发育方面是非常不错的,大脑发育也是正常的。如果宝宝一直到五个月后还不会笑,那么有可能是宝宝的脑发育不正常,甚至是智力低下。
宝宝每一个细小的对外界的表达,无论是哭泣还是微笑都有着自身的意义,更多的时候也能够反应宝宝的某些发育情况。所以,爸爸妈妈要仔细的照顾宝宝,一旦发现有不合常理的地方,要及时就医解决。
新生宝宝的体温中枢功能发育还不是很完善,体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温度影响。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如何注意呢?
新生儿的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因此要注意给新生儿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室内温度要保持在18℃—22℃。如果室温过低,新生儿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会使血管收缩,并导致耗氧量增加,减慢新陈代谢,持续的低温环境容易引起新生儿硬肿症。
但也不要给新生儿穿盖得太多,尤其是在新生儿发热时,穿盖得太多可引起高热惊厥或抽风。
新生儿如果出现体温不稳定,有时发热,有时体温低,一天内温度相差较大,应考虑有感染的可能,要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治疗。
1、宝宝在出生后要早点开奶,并且要让宝宝多吸吮,这样能够保证热能的供给。
2、室内的温度要保持在18℃-22℃,注意宝宝全身的保暖。比如说换尿布的时候动作要快,洗澡之前要把该穿的衣服进行预热等。
3、要经常观察宝宝,看看他的四肢是不是发凉,体温是不是在36℃以上。如果发现宝宝四肢发凉,体温也比较低,就应该马上进行复温。如“袋鼠保温法”,就是爸爸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宝宝的身体。
复温时应采取逐渐使体温恢复正常的原则,不可让体温恢复得太快,一般通过24小时使新生儿的体温恢复到36℃~37℃。
一岁以下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儿,颅骨都还没有发育好,在两块额骨和顶固之间会形成菱形的空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囟门。爸爸妈妈要知道,囟门是判断宝宝健康的重要依据。
平时,囟门表面与头颅表面的深浅是一致的,摸上去可能稍微有一定的凹陷,有时候还可以感受到血管的脉搏。这种情况在满月的时候会特别明显,这些表现都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如果宝宝的囟门部位比头颅表面凸出来,像个小鼓包一样,用手按时感觉很硬、很紧绷,这就说明宝宝头颅内的压力增高。
引起颅内压力增高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由感染引起的,比如,各种脑膜炎、颅内出血、脑肿瘤、脑积水等。有时候宝宝吃多了鱼肝油,造成维生素A中毒也可能会引起颅内压增高。需要注意的是,正常的宝宝在哭泣或者用力时颅内压力也会增高,前囟门也会比较硬,但这属于正常现象。
而颅内压力比较低的时候,囟门会塌陷。最常见的原因是由腹泻或者频繁呕吐造成的,这是因为身体丢失了大量的水分。此外,宝宝在营养不良的时候,囟门可能也会表现为凹陷,需要特别注意。
正常的宝宝在1岁到1岁半左右前囟门就会完全闭合,有佝偻症的宝宝闭合的时间会晚一点,脑积水的宝宝囟门闭合时间也会比较晚。但也要注意的是,囟门如果闭合的太早,也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阻碍。特别是新生儿,更应该注意加强对囟门的观察。
囟门这个部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不是禁区。有的人可能连摸都不敢摸,甚至给孩子洗澡的时候也不敢洗,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我们提倡给宝宝清洗囟门,这样可以保持囟门的清洁和卫生。
刚出生的宝宝对光度和亮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但是他们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而且距离他们脸部20厘米的东西看的才是最清楚的。那么,宝宝是如何感受身边的其他物体呢?
出生几个小时的宝宝就能够辨别音量、音高和长短不一的声音,当宝宝听到类似心跳的节奏时睡觉就会更香、吃饭也更好,所以宝宝对人声是最敏感的。
而几天大的宝宝就能分别出不同的气味,并且做出反应,但是我们还无法搞清楚宝宝喜欢哪些气味、不喜欢哪些气味。味觉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发育完全了,在给宝宝尝试不一样味道的水时,宝宝面部表情是不一样的,而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是偏爱甜食的。
宝宝还能够凭借口腔的触觉来辩分乳头的软硬,4个月的时候宝宝还能分辨不同形状的乳头。此时,宝宝手的本能触觉反应就表现出来了,他会开始伸手够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也说明宝宝的触觉和视觉的协调能力已经开始发育了。
宝宝不仅可以通过感觉器官来获知周围的事物,他们还能够很快学会利用感觉刺激来获得奖励。比如说,在刚出生的时候宝宝就能够学会在听到一个声音后,把头转向这边获得一个甜的食物;在听到一个不同的声音时,就把头转向另一边再次获得一个新奖励。
很多新生儿其实并不像一些心理学家形容的那样自我,1天大的宝宝就已经会因为听到别的宝宝哭泣而开始哭泣了。而不到1个星期的宝宝,就会开始模仿大人的表情,比如说眨眼睛、伸舌头、张开或者闭上嘴巴等。这就说明宝宝其实已经具备基本的自我意识,并且能够很好地控制完成模仿。
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就能随着大人的语言节奏来移动自己身体,而对其他敲击的声音却没有太大的反应。这其实说明宝宝天生具备了与人交往的语言能力,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与宝宝的语言交流,这种感觉能力对宝宝是很重要的。
上下滑动布局工具条上可以设置滑动高度
设置滑动序列:选中里面一项,再点击左边模板/收藏/图片,会插入到选中内容的后面。也可以直接用拖动来插入内容和调整顺序。
到现在,清北录取人数,甚至可以和北京的人大附中一争高下。
在高考这个统一的选拔性考试面前,衡水无疑是成功的。
高考面前,人人平等。刻苦、自律、努力,是每个孩子都该具备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为了应试,选择衡水模式?
所谓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在反对北大附教育改革的帖子下,我也看到一位家长在感谢教改:
对于那些承受不了高压的孩子来说,北大附的素质教育,让他们变得眼里有光,自信自强,才是更重要的。
正如唐江澎校长所说:学生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对我们来说,根本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孩子的教育。
北大附中孩子和衡水中学的孩子,到底谁更幸福,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毕竟,如果能让孩子能轻松的变优秀,全面发展,父母都不愿意让孩子吃苦。
就像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大多数高中选择学习衡水中学,而不是理念更加先进的学校,比如人大附?
「最大的区别从不是理念,而是赤裸裸的资源。」
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但努力永远不会白费。
即使同样在海淀,也要努力争取,才能成为那幸运的一小部分人。
即使教育资源不均,通过自己的努力,衡水的孩子照样也能赶超人大附。
作家陶瓷兔子说:你不主动选择生活,便得被生活挑选。你不掌控自己的生活,就只能眼睁睁地被别人左右。
我们结合自身的条件,尽力而为,走好自己的路就够了。
(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作学术交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