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总有一些孩子比较胆怯,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愿抛头露面,不愿与同伴交往,在竞争性的活动中也表现的畏畏缩缩,在集体活动中充当“听众”、“观众”角色。宝宝胆怯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
1
交往欲受抑制孩子出生以后,需要与别人交往,首先是父母,然后扩大到亲友、邻居和小伙伴,并由此逐渐产生出和别人交往的欲望,因此,组织合理的交往活动非常重要。
2
自主性发展受阻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8个月到3岁之间,是实现自主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会了走路、说话,表现出心理的能动性,如爱提问,爱模仿,爱做游戏,并产生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在行为特点上,喜欢争着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且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表现得顽皮、不听话,这是自主性发展的表现,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反抗期”。如果家长未认识到这一特点,生怕孩子做不好,事事代劳,结果就会压抑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使他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胆怯心理。
3
自尊心受挫
家长不恰当的批评和指责造成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变得胆怯。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孩子一些生理上的毛病或不良行为习惯,家长采取了责备或取笑的方法,也会挫伤其自尊心,使他们形成胆怯心理。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公众平台以心理学为基础,围绕婚姻、家庭、亲子,儿童心理咨询,职场和行为方面,以自我身心灵健康幸福,关系和谐为目标,透过心灵成长,了解自我的童年来改善亲子、亲密和自我关系带您走向完整、和谐幸福。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欢迎点击阅读小平老师原创!
8岁的儿子每晚都含着我的乳头睡?咋办?
快餐正在让我们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呵护子宫,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就是真对自己好
孩子的惧其实是家长的惧!
孩子的心理苦为什么总是住在身体里
仪式感---最好的学习规律在新开学中养成
逸家心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