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脑积水原因
脑积水特征
外部性脑积水
脑积水治疗
脑积水手术
脑积水预后

中医行者杨利脑积水引流术后辩证医案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良方导读:杨利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坚守中医临床一线20余载,先后师从四位国医大师:邓铁涛、任继学、路志正、薛伯寿教授,国家名中医金实教授和经方名家张磊等,对四大经典用功颇深,擅用经方治疗疑难重症,在中风病机理论上继承任继学教授学术思想,提出了“肾命—脾(肝)—心脑”升降枢轴的学说。

脑积水引流术后医案

初诊

1、患者:郭某,男,63岁,因脑积水引流术后一年余,出现感染持续高热,于年11月12日首诊。

2、主诉:现患者为脑积水引流术后一年余,后出现感染、持续高热,已予多种抗生素治疗等,体温仍在39~40度,来我院神经外科用冰床已近二月无法撤掉,停半天则体温升高。

3、诊查:患者神昏不语、无汗、手足欠温,大便有时需开塞露方解,导尿管中小便淡黄。

望诊,面色苍白无华,伸舌不出。

脉诊,脉沉细,按之尚有力。

诊断:少阴表寒证。

治法:

温经散寒。

方机相应:首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处方:

生麻黄8克,熟附子15克(先煎),细辛3克,石菖蒲10克。

生晒参10克(另炖一小时,兑服。)

水煎服,7剂。

年11月19日

二诊:

服药五天后,可停用冰床,体温在38度上下,药已中病守方继进,加重附子量至30克,生晒参改为高丽参10克另炖。

处方

生麻黄8克,熟附子30克(先煎一小时),石菖蒲10克,细辛3克。

高丽参10克(另炖一小时)

水煎服,7剂。

效果

守方继服十余天,体温正常,但由于病程较久,患者一直未能清醒。

案例解析

思考:

1、高热神昏的鉴别诊断

1.1、按照一般的常规思维,不论是辨病还是抓主症,遇到高热、需要冰床降温,并且神志昏迷,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一定是安宫牛黄丸之类的“凉开三宝”。现在很多病房遇到这类患者都是按常规用醒脑静注射液,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这种“对号入座”式的思维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这也是本案患者屡用开窍醒神、冰床降温而病深不解的原因。

关键是没有进一步鉴别寒热虚实。

1.2、《内经》:“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若是阴证:患者面色苍白、手脚不温,脉沉细。

若是阳热者:面色口唇当红赤或暗红,口气多臭秽,脉多弦滑有力,甚则搏指。

故患者无疑当属阴属寒。

1.3、是虚证还是实证?

若是实证:多见腹胀满、按之多硬,痰涎壅盛,脉多沉而紧、弦,按之有力。本患者可以排除实证,故也不宜苏合香丸来开窍,而应当温阳为先。

2、少阴表证与太少两感的概念界定

2.1、很多教材和论著都把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称之为“太少两感”,但从逻辑上说,就是太阳表证+少阴里证,正如《伤寒论》91条所论: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圊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这才是真正的太少两感的治法:急救少阴,再图太阳,是有先后缓急的。

2.2、而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从逻辑上说,既没有少阴里证(下利清谷、水肿、息高、心悸等),也不是太阳表证(虽恶寒发热,但脉不浮而沉)。

只能诊断为少阴表证,而不是太少两感。

3、综合以上两点

可以较清楚地鉴别诊断,本案属少阴表寒证,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后高热得退。

由于脑积水昏迷已久,终未能醒来,医学有所不能,甚憾!

免责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hjmgt4000788781.com/njstz/6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