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脑积水原因
脑积水特征
外部性脑积水
脑积水治疗
脑积水手术
脑积水预后

大健康报告流感季,合理应用止咳化痰中成药

眼下,我们国家的北方和南方陆续开始进入流感季节,按照疾控中心冬季监测数据的总体形势,12月份、1月份是流感程度会比较高。面对来势汹汹的高发态势,不少家庭“无一幸免”,医院爆满,大医院几乎人满为患。今年很特别,因为流感症状和往年不太一样,除了典型流感症状外,有些往往伴随连续多日的呼吸道肺部感染,咳嗽痰多,咽干咽痛等情况。

流感季:医院如临大敌,人满为患

无论普通感冒还是流感,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主要病症是痰、喘、咳三者相互兼杂,咳喘,咯痰多或痰少难咳甚或干咳,缠绵日久难愈,着实折磨人。止咳、平喘、化痰类中成药品种繁多,临床上多数未学习中医的西医常常望文生义,往往仅根据药品名称选用。普通患者大多自行购药服用,然有用之显效,有用之无效。究其原因关键是中成药作用主治与病因、病症不相符。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为贮痰之器,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肾主纳气,为生痰之本,止咳平喘化痰治疗根本主要为调整肺、脾、肾三脏功能。应用此类中成药不可见咳止咳见喘平喘,需辨清虚实寒热、内伤外感,其治疗方法上也就有宣肺止咳、清肺止咳、润肺止咳、温肺止咳、泻肺止咳、补肺止咳之别。另外咳喘多兼夹痰湿,常配伍化痰药。选用中成药必须在辨证的前提下选用方能奏效。下面就如何辨证使用这类中成药做一简要总结,为公众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宣肺止咳类

顾名思义,这类中成药主治外感风寒初起之证,邪在肺卫,宜既宣散肺气而止咳,又兼疏卫表而解除表邪。这类药物主要治疗风寒感冒为主,常见中成药包括:

1.1通宣理肺丸风寒感冒常用中成药,主要见证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舌苔薄白。注意:风热或痰热咳嗽,阴虚干咳禁用,其他常见剂型有口服液,冲剂(颗粒剂)等。

1.2鹭鸶咳丸主要功效为宣肺,化痰,止咳。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顿咳、咳嗽。症见咳嗽阵作,痰鸣气促,咽干声哑,百日咳见上述症候者。用法:以梨汤或温开水送服。

1.3止嗽青果丸主要功效为宣散风寒,止嗽定喘。用于风寒束肺引起的咳嗽痰盛,胸膈满闷,气促作喘,口燥咽干。

1.4蛇胆陈皮胶囊主要功效顺气化痰,祛风健胃。蛇胆性凉,味苦微甘;具有祛风除湿、用于风寒咳嗽,痰多呕逆。其他剂型尚有蛇胆陈皮口服液等。

1.5感冒软胶囊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治外感的同时,长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不利。本方由大量散风寒药和少量清热药组成,主要用于外寒重里热轻的感冒。

1.6杏苏止咳胶囊主要功效:宣肺散寒(主),止咳祛痰(辅)。用于风寒感冒的咳嗽,气逆。。治外感风寒是以宣肺为主。其他剂型尚有颗粒剂,糖浆剂等。

见咳止咳见喘平喘,常易闭门流寇

2.

清肺止咳类

这类药物主治邪热迫肺咳嗽。邪热壅肺,常影响肺气宣降功能,故用清肺止咳法为主,且辅以宣肺之法。肺热咳嗽表现为:咳嗽频繁,或见黄色稠痰,面红咽干,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等。肺热咳喘最为多见,因此清解肺热的中成药也最多。

2.1止咳橘红丸主要功效为清肺、止嗽、化痰。适用于肺热燥咳,痰多色黄粘稠,气促,口苦咽干。其辨证要点为胸闷干咳,咽痒,咽喉疼痛干燥,舌红苔黄腻。阴虚干咳以及痰多色白者不宜用。

2.2羚羊清肺丸主要功效为清肺利咽,清瘟止嗽。用于肺胃热盛,感受时邪,身热头昏,四肢酸懒,咳嗽痰盛,咽喉肿痛,鼻出血,咯血,口干舌燥。

2.3除痰止嗽丸主要功效为清肺降火,除痰止嗽。用于肺热痰盛引起的咳嗽气逆,痰黄黏稠,咽喉疼痛,大便干燥。以及痰热咳嗽引起的咳嗽痰多,或喉中有痰鸣,痰多咳吐不爽,身热,口干欲饮。

2.4儿童清肺丸主要功效为清肺,化痰,止咳。辨证要点为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舌红苔黄。

2.5二母宁嗽丸主要功效为清肺润燥,化痰止咳。辨证要点为咳嗽痰黄,不易咳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

2.6复方鲜竹沥液主要功效为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无糖型口服液,适合患有肺热咳喘的糖尿病患者服用。

2.7急支糖浆主要功效为清热化痰,宣肺止咳。辨证要点咳嗽痰黄,口渴,舌红苔黄。治疗感冒后咳嗽、支气管炎咳嗽。注意风寒感冒,痰湿咳嗽以及阴虚干咳者禁用。

2.8维C银翘片主要功效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2.9清气化痰丸主要功效为清肺化痰。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痰黄稠黏,胸腹满闷。对于发热、咳嗽、胸痛咯黄稠痰者尤为适宜。

3.

润肺止咳类

润肺止咳类中成药主治患者热病久咳、灼伤肺阴,或素体阴虚或燥邪有犯肺每每为用。症见干咳少痰,甚或无痰,身不甚热,咽干口渴,舌红苔少等。

3.1养阴清肺丸主要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注意:痰湿壅盛患者不宜服用,其表现为痰多黏稠,或稠厚成块;风寒咳嗽者同样不宜服用,表现为咳嗽声重,鼻塞流清涕。。

3.2咽炎片主要功效养阴润肺,清热解毒,清利咽喉,镇咳止痒。主要用于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干、咽痒、刺激性咳嗽等。

3.3强力枇杷露主要功效为养阴敛肺,止咳祛痰。用于久咳劳嗽,支气管炎咳嗽。因处方中含有罂粟壳,故主要注意事项:①儿童、孕妇及哺乳妇女禁用;②糖尿病患者禁服。

3.4百合固金丸主要功效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燥咳,辨证要点为干咳少痰,咽干咽痛,舌红少苔。其他剂型尚有浓缩丸,口服液,颗粒剂等。

3.5川贝清肺糖浆主要功效疏风清肺,滋阴润肺。适用于风燥(温燥)伤肺、肺津耗伤、肺失清润之温燥型咳嗽。辨证要点: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丝,口干,初起伴鼻塞、头痛、微寒、发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等。临床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咽喉炎、支气管扩张等。与之功效相似的有养阴清肺膏、橘半冲剂、川贝枇杷糖浆(冲剂)、复方枇杷叶冲剂等。

3.6金果饮主要功效养阴生津、清热利咽、润肺开音。主要成分有地黄、玄参、麦冬、南沙参、太子参、胖大海、西青果、蝉蜕、陈皮、薄荷油等。本品含增液汤,能养阴生津,清热利咽,润肺开音。可用于肺阴亏耗型患者。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此类成药大多选用甘寒凉润之品组成,一般用肺阴亏虚,津液耗损,在使用时应区分润燥和养阴在程序上是有区别的。润燥类成药一般用于热病后期肺津已损,但痰热未净的病症,所以其方中仍有一定的化痰、止咳药,如蛇胆川贝枇杷膏中有蜂蜜、枇杷叶、润肺止咳,也有蛇胆,川贝母、桔梗液,化痰止咳,用在痰热蕴肺症后期,肺津已伤但仍咳嗽,咯痰时效果很好。而雪梨膏,主要是鲜梨汁、蜂蜜,二者都是润肺佳品,而方中没有一味化痰药,故使用此方时,一定要注意,肺津亏损而邪已净,用之过早则有留邪之弊。养阴清肺膏则由生地、玄参、麦冬、丹皮、白芍一派甘寒养阴药,配以少量化痰止咳药组成,其主要用于内伤咳嗽,肺阴亏损之症,如症见咳嗽少痰无痰,口干潮红,盗汗等症则为有效之品。上述三种药,一种用于外邪未净而津已损,一种用于外邪已净而津受损,一种用于内伤阴津,各有特点,应当仔细揣磨。

4.

温肺止咳类

这类药物主治患者素体脾虚或痰湿内蕴,逢风寒袭肺,外寒引动内蕴之痰湿,发为痰鸣咳喘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痰饮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或如泡沫,舌淡苔白腻者应以温化痰饮为主,同时辅以宣肺止咳为法。这类患者多表现为痰多黏稠,喉中呼噜作响,可能出现胸闷、呼吸急促,舌苔白腻等症状。温化痰湿药物常用于脾气不足,痰湿偏重的患者,其多表现为咳痰量多或稠厚如粥,但痰的颜色为白色且容易咯出可伴见疲乏无力,纳差、便溏等脾虚症状。

4.1苓桂咳喘宁胶囊主要功效为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主治外感风寒,痰湿阻肺,症见咳嗽痰多,喘息胸闷气短等。辨证要点气急,咳痰稀薄色白,伴鼻塞流清涕。主要注意事项:①咽喉肿痛,五心烦热者禁用;②偶有口干及胃脘部不适,宜饭后服且不宜久服。

4.2二陈丸主要功效为燥湿化痰,理气和胃。脾失健运,聚湿成痰所引起的痰湿停滞导致咳嗽痰多色白易出,胸脘胀闷,恶心呕吐。其辨证要点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其他剂型尚有合剂,浓缩丸。本药性燥,故燥痰干咳以及阴虚干咳禁用。

4.3杏仁止咳糖浆主要成分有杏仁水、百部流浸膏、远志流浸膏、陈皮流浸膏、桔梗流浸膏、甘草流浸膏。能化痰止咳,辨证要点痰浊阻肺、咳嗽痰多,主要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侯者。

4.4半夏糖浆主要成分有生半夏、陈皮、枇杷叶、麻黄、紫苑、桔梗、远志(制)、甘草、薄荷油。止咳化痰。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5.

泻肺止咳类

这类药物泻肺法即肃降肺气,下气消痰之法。常用于肺胃积热、肺气上逆之证。临床表现为气促喘憋胸闷,或频频呛咳,早晚咳甚。因肺以清肃下降为顺,故有泻肺法。

代表药物苏子降气丸。主要功效为降气化痰,温肾纳气。用于气逆痰阻之咳嗽喘息、胸隔满闷、痰多稀白、咽喉不利、头昏目眩、腰痛脚弱、肢体倦怠、舌淡苔白滑等。现代用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有上述表现者。主要注意事项:燥咳阴虚舌红、无苔者忌用。服法:要空腹温开水送服。

6.

补肺止咳类

这类药物多用于因久咳伤肺所致。由于肺主气、肺气虚则见咳嗽痰稀,气短懒言,说话声音低微,喜温怕冷,自汗,容易感冒等。治宜益气补肺。

代表药物固本咳喘片。主要功效为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用于脾虚痰盛,肾气不固证,辨证要点为咳喘,动则喘剧,体倦食少便溏,舌淡苔白。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扩张等。

常见咳嗽如何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选用适合病症的中成药服用,对于改善咳嗽是至关重要的。《医述》中讲:“凡医人用药,须先认证,认证须先审脉。审脉明,斯认证真;认证真,斯用药当。”当然,诊断不明,药证不符。服药不当,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加重病情或延误病情。“病人不忌口,忙坏大夫手。”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若患者服药数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医院就诊。

……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

数据来源

中成药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史欣德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咳喘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hjmgt4000788781.com/njstz/5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