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沟通,会沟通的人往往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解决自己的问题,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各方谋士尽展才华,一言可以兴邦,一语可以亡国,这体现了沟通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同样面临沟通的系列问题,如何兼顾各方利益顺利沟通,达成一致,反应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我们先看标准原文,如下:
7.4.1总则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内外部沟通所需的过程,包括确定:
a)沟通什么
b)何时沟通
c)与谁沟通
1)与组织内不同层次和职能;
2)与进入工作场所的承包方和访问者;
3)与其它相关方。
d)如何沟通。
在考虑沟通需求时,组织必须考虑到各种差异(如性别、语言、文化、读写能力、残障)。
在建立沟通过程中,组织应确保外部相关方的观点被考虑。
在建立沟通过程时,组织:
——必须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和其它要求;
——应确保所沟通的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所形成的信息一致且可靠。
组织应对有关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沟通做出响应。
适当时,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其沟通的证据。
7.4.2内部沟通
组织应:
a)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在其不同层次和职能之间进行内部沟通,适当时还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
b)确保其沟通过程能够使工作人员为持续改进做出贡献。
7.4.3外部沟通
组织应按其所建立的沟通过程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外部沟通,并必须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和其它要求。
以上是标准原文,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
1、沟通过程
标准要求组织要有沟通的过程,有的运行《信息交流和沟通管理程序》或《沟通管理控制程序》等程序,来实施控制。在策划沟通时,要考虑以下重要的方面:
(1)沟通的对象:比如成年人和小孩不同,中国人和印度人不同,要理解他们的需求;
(2)沟通的时机:企业管理中往往看重时机的重要性,沟通的恰到火候;
(3)沟通的方法:是视频、邮件、电话、还是汇报、现场查看、会议、警示标牌、文字等;
(4)文化特点:当地的文化特点,是含蓄保守还是热烈奔放,颜色偏好等等;
(5)规模的复杂程度:组织结构的层级、决策流程、汇报方式等等;
(6)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安全生产法强制要求事故必须上报,监管的要求;
(7)沟通的有效性:要评价沟通的有效性,双方是否达成一致,是否有共同的理解。
2、内部沟通:
主要是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涉及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对措施、应急响应、改进等等。比如召开专题会议,宣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工作任务;安全事故处理方式;紧急情况的应对和处置等等,这都是内部沟通。
3、外部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
主要沟通内容有:
消防安全:消防检查及不合格项整改等
劳动生产安全:职业危害场所的合规性检查,如粉尘、易燃易爆、吊装、焊接等
法律法规遵守情况:法律法规即是底线也是红线;
行业抽查及相关政策等等;针对生产活动的敏感部位,及易发生事故的活动,展开监督检查
4、外部访问者的沟通:
主要的沟通内容有:
进入工作场所的劳动防护装备;如佩戴安全帽、防护服、护目镜等;
与访问者相关的健康安全要求:如传染病、隔离要求、防辐射要求等;
紧急疏散及响应: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5、外部供应商的沟通
主要的沟通内容有:
工作场所内多个供应商之间的安全职责;
应急响应措施及应急计划;
合同及协议的要求;
事故调查程序及上报要求;
供应商的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法律法规要求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6、外部邻近组织的沟通
沟通的主要内容如: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及风险控制;
安全防护措施;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计划;
合规性评价及工作活动控制。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领域,只有充分的沟通,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健康伤害的发生,才能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