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常见超声软指标,准妈妈知道吗?
胎儿常见超声软指标,准妈妈知道吗?
到了孕中期,准妈妈有次特别重要的产检叫大排畸(18-24周),主要是针对胎儿结构和脏器进行观察。医院的大排畸检查是通过三维或者四维彩超来做的。通过彩超来看胎儿发育是否正常、是否有严重畸形。但是当准妈妈在拿到彩超报告单后,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判断,今天,医学专家来为我们解释这些疑惑:
超声软指标:随着超声仪器对细微结构更加清晰的显示,越来越多的胎儿结构的微小变化被发现,这些微小变化被称为超声“软指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心室强光点
我们的心脏,由好几个房间组成,左右各有一个心房和心室,两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都有一扇门隔开。控制这两扇门打开、关闭的,是一些像锁链一样的组织,一头连在墙上,一头连在门上。如果这些锁链增粗、增多,或者因为胎儿心脏太小,锁链和门分不太清楚,B超下就会看到强光点。
研究发现:
正常胎儿是可以有心室强光斑的且很常见。有心室强光斑的宝宝绝大多数都是正常的,且和先天性心脏病没有关系。心室强光点主要用于筛查胎儿染色体病中的21-三体综合征(唐氏儿),因为有近1/3的唐氏儿患儿存在心室强光斑,而正常胎儿中有2-5%的存在心室强光斑。但毕竟正常胎儿的基数是最大的,所以在有心室强光斑的胎儿中只有很少是有问题的。因此,心室强光点并不是胎儿心脏病的表现,而是染色体异常的一个预测指标。
肾盂分离
肾盂简单的说就是肾和输尿管连接的地方。超声提示肾盂分离90%是发生在男婴身上的,有的新生儿出生后解完小便就正常了。有的则是因为先天的尿路畸形导致排尿不畅,导致肾积水,出来后需要手术治疗。肾盂扩张分离多是由于肾结石、输尿管畸形等,导值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于是肾盂被充盈变大形成的。当胎儿憋尿时,也可以发生肾盂分离。
正常胎儿肾脏的集合系统常有轻度分离,尤其膀胱充盈时,分离可达0.6cm。一般来说如果肾盂分离不超过10mm,是属于正常范围的。如果胎儿出生时不大于16mm,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继续增大就要定期复查,考虑相应的宫内治疗甚至终止妊娠。孕期可能伴随羊水偏少。但需了解胎儿膀胱是否充盈,如膀胱充盈,要等胎儿排尿后进行复查。
侧脑室轻度增宽
轻度侧脑室增宽定义为侧脑室直径≥10mm,而≤15mm。测量平面为经脑室平面,显示脉络丛,紧贴脉络丛后缘测量侧脑室后角内缘间的宽度。胎儿的侧脑室里面有组织产生液体,排出至脑内和脊柱内起到保护这些组织的作用,它的宽度是可以测量的,一般以10mm为正常界限。超过15mm可诊断为脑积水,通常认为预后差。10-15mm之间属于侧脑室增宽,一般认为10-12mm则预后良好,倾向于将10-12mm的侧脑室增宽叫做临界增宽,80%以上的胎儿出生之后是正常的。12-15mm具体情况分析。增宽到15mm以上才要小心。也就是达到脑积水程度。
但随访观察,如果侧脑室的宽度在逐渐增加,比如这次查11-12mm,2-3周再查时发展到13-14mm了,再复查发现变成14-15mm。这种情况可能预示着孩子出生之后存在神经系统和智力的损伤。无论是逐渐增宽到15mm以上,还是第一次检查就在15mm以上,最后的恢复都是比较差的。
如果侧脑室宽度介于10-15mm之间就一定要查胎儿染色体,排除与染色体异常有关。
脉络膜囊肿
脉络膜是脑室内产生脑脊液的场所,位于侧脑室、第三和第四脑室。脉络膜内的薄壁囊肿称之为脉络膜囊肿,可以位于单侧或双侧脉络膜内,其形状、大小、数目可以各不相同。在临床超声检查中,脉络膜囊肿的检查率约1%,以妊娠中期多见。也可见于正常的儿童及成人。在超声图像上,脉络膜一对椭圆形的强回声团,充满在侧脑室内。脉络膜囊肿位于一侧或双侧脉络膜内,为薄壁的小囊,一般其直径小于1cm。
脉络膜囊肿也是染色体异常的标记物,而且多数是18号染色体异常,而18号染色体的异常多数是合并很多严重畸形,并容易被超声发现的。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通过采集5ml孕妇外周血,提取其中游离DNA,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得出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率。
羊水穿刺羊水穿刺是指在超音波的导引下,用细长针穿入子宫壁,抽取适量羊水进行综合查验的检测方法。
这两种检测方式准确率都很高,但是从检查方式来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因为采样方便,无流产和感染风险,更容易被准妈妈们接受。
如果准妈妈在超声检查中发现异常,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咨询医生,及时选择合适的产前诊断方式,这可是关系到宝宝健康的头等大事,准妈妈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哦。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真圆)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