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联
张氏拔罐三联疗法治疗抑郁症时间:-07-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黄娜菲
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百合病、梅核气、脏躁等范畴,是以情志抑郁、心情低落、少气懒言、精神疲倦、不思饮食、悲观厌世,或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并常伴有睡眠异常、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性欲减退等躯体症状。《丹溪心法·六郁》曰:“郁者,滞而不通也,百病皆生于郁,人若气血流通,病安从作,一有怫郁……病斯作矣。”
抑郁症的中医治疗现状
中医学认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失养、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郁病的主要病机,虽然郁病与抑郁症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但中医学角度认为具有理气疏肝、燥湿健脾、养心安神、滋阴降火等作用的方法可起到抗抑郁效果。
张亮在长期临床中,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自创出一套拔罐三联疗法,曾取得多次治疗抑郁症的良好疗效。
张氏拔罐三联疗法
拔罐三联疗法疗效很好。①因为拔罐与传统方法不一样,拔两次,第二次覆盖第一次没拔的空白处,使组织达到平整,更能把淤堵清扫干净,血流和淋巴循环恢复较好。②夹脊针,对脊神经植物神经的刺激作用强,更有一点是把红外灯的热能传入体内。③大面积使用红外灯,起到整个后背肌肉皮肤组织得到放松和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加速修复作用。本法是源于祖国医学之传统火罐,结合传统针刺及现代机械负压疗法和红外线照射法,以中医脏腑气血经络学说为理论,作用于人体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治疗皮肤、筋膜、肌肉、脏腑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将拔罐、针刺和红外线灯照射有机结合作用于人体督脉、膀胱经的三联疗法。除了治疗痛症,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偏头痛、网球肘等以外,尚在治疗难治性疾病如哮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抑郁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抑郁症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与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压力渐大密不可分。张亮发现抑郁症患者背部有很多的张力点、激痛点、结节等,用拔罐三联疗法可松解背部肌肉,使组织松软,血运及淋巴循环恢复畅通,增加人体心脏和大脑中枢神经的供血,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人体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如此患者则更容易走出低落的“抑郁状态”。中医在对抑郁症病机的认识也是有源可寻,广泛的郁证是指一切人体气血津液等因瘀滞不通而生的疾病,狭义的郁证为情志失调所引起的一类由精神性疾病,而抑郁症与狭义之郁证较为相符,《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曰:“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临证医案指南·郁证》记载:“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延血分,延及郁劳沉病。所以在治疗精神情志失调所引起的郁证当先疏通其气机,使气周流,气行则血行,不致化热伤及脏腑,气郁引起的热证、痰聚、食积、湿盛则当辩证治之。
典型病案
Valda,男,27岁,抑郁症病史8年,年7月14日首诊。刻诊:惊恐不安,早上恶心,纳呆,疲乏头晕,嗜睡,全身乏力,六年来陆续服各种抗抑郁药,15个月来一直服抗抑郁药Wenlafaxin文拉法辛每天mg。夜眠欠佳,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诊断:(气滞血瘀型)郁证(西医称为抑郁症)。予张氏拔罐三联治疗。操作方法:①电动真空拔罐:由电动真空拔罐机(用吸痰机)配合塑料真空罐改装而成。抽真空后罐内压强达到负0.5~0.8巴(BAR)。选择背部和腰部的督脉和所有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所在部位拔罐。第1次拔罐后留罐10min,起罐后在第1次没有拔到的两罐间隙再拔1次,留罐10min,共计20min。②毫针针刺:选择性用一寸不锈钢毫针针刺华佗夹脊穴,从大椎穴至第5腰椎水平,进针0.5~1寸,不做捻转或提插手法,留针20min。③红外灯照射拔罐和针刺全程在拔罐和针刺部位照红线灯,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度。三联疗法整个治疗过程为50min,一般每周治疗1次。嘱其少食生冷食物,少吃水果,忌大量饮水,每日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加一勺蛋白粉及钙片。
经治疗7周后症状明显改善,文拉法辛剂量逐渐减。年9月21日第8次就诊,患者完全戒掉了文拉法辛1周,精神可,各种不适基本消失。
本病发病率逐年上涨,西医治疗手段普遍为服用抗焦虑药,效果欠佳且患者对药物易形成依赖性,很难完全治愈。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手段多样,且效果较好。本文提及的张亮医师所创拔罐三联疗法,在临床治疗抑郁症取得良好疗效,此法操作简单,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轻,值得推广。(黄娜菲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纯中药三联疗法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时间:-10-1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闫镛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疾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本病发病原因复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为其主要发病原因。庞国明教授带领我院内分泌团队长期致力于中药防治2型糖尿病的研究,总结出“阴亏是糖尿病发生的根本,气虚是糖尿病迁延不愈的症结,气阴两虚是糖尿病的枢机阶段,痰浊中阻是糖尿病萌发基础,肝郁脾虚是糖尿病的主要证型,阴阳两虚是糖尿病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是造成糖尿病合并症的主要原因,湿热阻滞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变证”的证治规律;病情发展可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瘀血阻络,甚至并发他疾。
我们团队在大量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总结出系列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所采用的辨证使用中药汤剂、中成药以及降糖茶饮等三联疗法,能显著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调整脂质代谢紊乱,调节肠道菌群等,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省市级等多项奖励;其中纯中药三联疗法临床观察例患者,共2个疗程(6个月)发现可显著降低患者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相关指标,并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总有效率为%。7.0mmol/L<FBG<10mmol/L,达标天数为20.12±12.3天,11.1mmol/L<2hPG<15mmol/L,达标天数为23.25±10.20天,达标时间最短。吸引了来自京、广、沪等20个省市及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罗马尼亚等国外的糖尿病患者,在全国业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已有20多个外省份与12个国家的糖尿病患者慕名到开封住院治疗,独具特色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确切的临床疗效,深受国内外糖尿病患者好评。
中医治疗糖尿病手段丰富,副作用小,尤其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因此,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瞩目,纯中药治疗糖尿病将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福祉。(医院闫镛)
“三位一体”综合疗法治解颅时间:-05-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省让刘玉堂
张某某,男,出生后16天,湖北人,年12月16日就诊。
主诉:头大伴吸吮困难,反复抽搐16天。
病史:该患者系双胎老二,32周早产,出生时体重克,有产后窒息史,生后至今,头颅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哭泣声微弱。今为求中医综合治疗前来我院求诊,现症见:头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哭泣声微弱,落日目,视物不清,食纳差,睡眠欠佳,二便可。
查体:头围45cm,前囟3cm×3cm,颅缝开解,头皮光急、青筋暴露,落日目,视物不清,四肢肌张力低。舌淡,体胖大,苔白滑,指纹淡红,达于气关。
辅助检查:CT检查示:交通性脑积水。
中医诊断:解颅(脾虚水泛,脑窍不通)
西医诊断:1.交通性脑积水。2.婴儿痉挛症。
治则:健脾利水,开窍通络,兼以活血化瘀
治疗方法:1.口服脑康灵胶囊,1粒/次,2次/日,饭前温开水送服;口服桂苓脑路通颗粒:2克/次,2次/日,温开水送服。2.外用丹红益脑膏:外敷头部,每周换药一次。3.配合按摩疗法。
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吸吮功能明显改善,抽搐次数明显减少,流口水减少,前囟2cm×2cm。后又根据病情,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加针灸疗法(人中、百会、肺俞、三焦俞、脾俞、肾俞、血海)。治疗6个月后,患儿头颅无明显增大,吸吮有力,抽搐消失,能竖头,能翻身,可独坐数分钟,手可主动持物,下肢活动正常,囟门1cm×1cm,CT复查完全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无异常。
:由于小儿先天不足,肾气虚弱,不能生髓养骨,骨之生长受阻,或脾骨虚弱、运化失常,清阳不升等引起,小儿囟门应合不合,反而宽大,颅缝裂解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属中医“解颅”范畴。以脑康灵胶囊活血逐瘀、开窍通络、利水消肿、安神健脑之功用作为基础用药,本方中用红花、川芎为君药。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川芎功能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效。方中用人工牛黄、地龙、石菖蒲为臣药。三药合用,共奏豁痰开窍,利水定惊,醒神益智之功。用茯苓皮为佐药,茯苓皮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力,在本方中用茯苓皮一是佐助君臣药利水渗湿;二是防止君臣药久服损伤脾胃,顾护后天之本,达到祛邪而不伤正之目的。冰片为方中使药,其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功,引诸药归于脑窍。诸药相伍共奏活血化瘀,开窍利水之功,使瘀血得化、脑窍得开、经络得通、积水自消而康复。
本例患儿其辨证属“脾虚水泛,脑窍不通”,故治疗上运用桂苓脑路通颗粒,以健脾温阳、化气利水、开窍通络,抑制脑室脉络丛对脑脊液的分泌,促进蛛网膜对脑脊液的吸收。本方以人参为君药,既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又能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以炒白术、茯苓、干姜、桂枝四味为臣药,其中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故对脾弱运迟、水湿停蓄者有标本兼顾之效,桂枝可温经通阳又能温化水湿,四味共同协助主药健脾温阳,通络利水。冬瓜皮、车前子两味利水消肿,利水通淋;心主神明,邪蒙清窍,则神明内闭,而麝香、石菖蒲两味均具辛香走窜,又归心经,可开窍醒神;王不留行善通利血脉,行而不滞,走而不守,有活血通经之效;路路通疏通经络,共用为佐药。诸药合用达到健脾温阳,化气利水,开窍通络之功效。外敷丹红益脑膏以开窍通络、化瘀利水,增强利水开窍,结合针灸、按摩、理疗、训练等帮助肢体功能康复,使得本病水湿得利,积水得消,髓海得充因而疾病自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