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脑积水原因
脑积水特征
外部性脑积水
脑积水治疗
脑积水手术
脑积水预后

早产儿贫血是怎么回事儿哪些因素造成的如何

北京治疗雀斑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210304/8714221.html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是多种并发症的出现,而贫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远期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案例回顾

近日我科收入这样一名患儿,虽然其月龄只有2月,病史可不简单,已经是儿科的“小常客”了。

患儿为35周早产剖宫产,出生体重1.68kg,出生后因“口吐泡沫、四肢末端紫绀20分钟”诊断“新生儿肺炎、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低血糖症、宫内生长受限”住院33天。

50天时因“口吐泡沫、痰鸣4天”诊断“支气管肺炎、中度贫血”住院6天。

此次入院是因“痰鸣、纳差、精神差”,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消化不良、中度贫血”。

患儿住院期间血红蛋白趋势如下:

患儿生后血红蛋白呈进行性下降,反复合并感染性疾病,喂养困难,发育迟缓,上述临床症状无疑与其贫血有关。

什么是早产儿贫血?

早产儿贫血指早产儿(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出生后1年内发生的贫血。外周血Hb<g/L诊断贫血,~g/L为轻度贫血,90~g/L为中度贫血,60~89g/L为重度贫血,<60g/L为极重度贫血。

早产儿贫血主要有气促、心率快及面色苍白、体重增加缓慢、喂养困难等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发生低血压及休克等症状。但由于以上临床表现在早产儿中较为常见,缺乏特异性,易导致漏诊误诊的发生。

早产儿贫血的类型?

早产儿贫血大致归纳为生理性贫血和病理性贫血两大类。足月儿在出生后6~12周Hb降至95~/L、早产儿出生体重1.2~2.5kg者出生后5~10周Hb降至80~/L或出生体重<1.2kg者出生后4~8周Hb下降至65~90/L均属生理性贫血。生理性贫血可自行恢复,无需治疗。病理性贫血可由疾病以及营养等多个方面所致,重者需要输血治疗,及早干预发病因素是其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影响早产儿贫血的因素有哪些?

1.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发生率越高。胎儿在孕晚期从母亲处获得的铁最多,而胎龄越小,其从母亲处获得的铁减少,使胎儿铁储备不足。

胎龄越小,早产儿发育越不成熟,其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骨髓造血能力越低下,红细胞寿命短,易发生贫血。

出生体重越低,早产儿生后追赶生长速度快,血容量增加,易发生稀释性贫血,加重了早产儿贫血。另外,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易并发各种消化道疾病,要经历更多的非胃肠道喂养,开奶时间晚;肝酶数量和活性不足,黄疸持续时间延长;吸吮-吞咽-呼吸动作不协调,易发生喂养困难和生长迟缓,最终出院计划延迟。

2.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采血量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

医源性失血被证实是引起早产儿贫血的重要原因。新生早产儿多伴有复杂病情,住院期间需进行多次采血以明确诊断或监测病情变化,从而使住院期间采血相关性失血增多,导致早产儿贫血发生。加上早产儿造血功能低下和生后追赶生长造成的贫血不能及时纠正,导致其贫血加重。危重早产儿机械通气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保持较高水平,更加抑制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从而导致贫血。还有研究指出,使用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可能会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要使用一系列抗生素治疗,引发患儿骨髓造血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加重了早产儿贫血的情况。因此,减少不必要的呼吸机使用,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贫血发生。

3.母亲孕期合并疾病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我国北方孕母合并子痫前期和贫血发生率均高于南方。孕母合并子痫前期及贫血会使胎盘缺血,而胎儿体内铁的稳定主要依靠孕妇以铁蛋白的形式通过胎盘转运,孕妇贫血能够抑制新生儿铁的摄取,造成新生儿先天铁储备降低,易发生贫血。

4.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

早产儿贫血多与营养因素有关。文献报道,约91%的营养性贫血为缺铁所致。早产儿生后存在一个快速的追赶性生长期,对营养及能量的要求较大,然而早产儿出院之后的营养支持往往容易被临床医师及家长所忽视。据报道,早产儿生后1年内需补充铁mg,较正常足月儿多约%。按足月儿需求配制的普通配方奶是不适用于快速生长发育的早产儿的。如果不及时供给足量的铁,势必发生贫血。因此医生和家长应重视早产儿的喂养以及对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疾病的治疗。

该患儿出生后血红蛋白呈进行性下降,与其出生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合并感染性疾病及住院期间反复采血有关。此患儿为其母第3胎第1产,G1P0(孕1产0)自然流产,G2P0(孕2产0)妊娠3+月因“胎停育”人工流产,此次妊娠合并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脐带扭转等多种疾病,孕中期有感冒史,可见其母体质弱,孕期营养差也是该患儿贫血加重的因素。贫血不仅可导致早产儿体格和神经发育迟滞,还可能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病情。而早产儿低下的免疫防御能力和各类合并症又可加重贫血严重程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如何预防早产儿贫血?

1.提高孕期保健水平,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加大妊娠期合并症知识的宣传力度,防治各种母孕期并发症,避免或减少高危因素造成的失血、出血、感染、窒息、缺氧等疾病对新生儿的不利影响;重视孕妇补充营养物质,延长胎儿在宫内生长时间,是预防早产儿贫血的关键。

2.对住院早产儿临床上应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医源性采血量,可以通过微量采样、积极改善采血设备及化验仪器、生后即刻留取脐带血、精确记录采血量、尽可能减少血液浪费、使用床旁化验仪器等手段减少医源性失血,从而降低贫血发生。

3.合理喂养,早产儿应在生后2周~2月内即给予补充铁剂或添加铁强化食品,且铁剂的补充应持续到生后12~15月龄。生后补充小剂量的VitE也可对预防早产儿贫血的发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推荐剂量为VitE5mg/kg.d。

4.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发生贫血的早产儿进行定期随访,监测贫血程度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早产儿贫血进行早期合理干预,帮助其渡过营养难关,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也是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郝素芳,丁瑛雪,杨丽君等.影响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8(12):-.

[2]颜新艳,安蕾,傅启蒙等.早产儿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31(10):-.

作者简介文章作者:高雯作者单位:医院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jmgt4000788781.com/njsss/905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