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
女,60岁,因“绝经13年,体检发现子宫肌瘤一周”。
CT扫描胸部纵隔窗平扫
胸部纵隔窗增强
腹部CTA
病理及讨论明日公布
编辑/校对:周佳莹/张世军
上期.01.06结果公布VHL综合征
1、概述:
?VHL综合征是一组累及多器官的良恶性肿瘤症候群,涉及脑、脊髓、视网膜、胰腺、肾脏、肾上腺和附睾等多个器官;
?一种罕见的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其致病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短臂(3p25-26);
?该病发病率约1/3.6万,65岁之前外显率超过90%,平均发病年龄为26.3~30.9岁,如未及时治疗,自然死亡年龄多在50岁以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破裂出血、肾细胞癌转移及嗜铬细胞瘤引起的恶性高血压。
2、临床表现:
以多系统肿瘤反复生长为主要特点;早期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或眼部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或视力下降等,经治疗后仍常复发;中后期则同时累及腹腔脏器,表现出相应症状,且部分脏器肿瘤可发生恶变,如肾。
3、临床诊断标准:
①多发性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或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②单发的视网膜或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但有明确的家族史;
③若无血管母细胞瘤家族史,但伴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或肾脏、胰腺、附睾囊肿(或肿瘤)者。
4、分型:
在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基础上,根据有无嗜铬细胞瘤及胰腺、肾脏囊肿及肿瘤而分I~III型。
4、影像学特点:
(1)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VHL综合征最早、最常见的肿瘤,常见部位为小脑和脊髓,脑干血管母细胞瘤以延髓最为多见。
实性小结节型:MRI平扫T1WI及T2WI以等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实性肿块型:MRI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欠均匀强化;
囊结节型:MRI平扫T1WI囊壁结节呈等、稍低信号,囊呈低信号,T2WI囊壁结节多为稍高信号,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结节呈明显均匀强化,囊壁不强化;部分实性肿块型或囊结节型肿瘤内可见低信号流空血管影。
(2)眼部病变:
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是VHL综合征眼部病变中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网织细胞瘤;
MRI平扫多见眼球内局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为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3)胰腺病变
35%~70%的VHL综合征患者并发胰腺病变,约12%的患者以胰腺病变为唯一的腹腔病变,包括单纯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胰腺内分泌肿瘤、转移癌等,前两者最多见。
胰腺囊肿早期无症状,腹部CT见胰腺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囊壁可见钙化。
(4)肾脏病变
肾囊肿及肾癌;肾囊肿:CT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液性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囊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示囊壁及囊液不强化。肾癌:几乎均为透明细胞癌,呈双侧多发、多中心性、囊实性生长。囊性肾癌于CT平扫囊壁呈等密度且厚薄不均,边界不清,增强扫描见囊壁及壁结节呈“快进快出”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
(5)嗜铬细胞瘤
10%~20%的VHL综合征患者合并嗜铬细胞瘤;
CT: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或稍低密度影,少数可见低密度囊性变,多数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可见肿瘤明显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
MRI:平扫T1WI肿瘤信号与肝对照呈等信号或轻度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明显强化。
(6)附睾乳头状囊腺瘤
罕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双侧附睾头部,直径约1~5cm,性功能活跃期的成人多见。本病彩色多普勒示无明显血流信号,MRI见少许实质囊性病灶,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
5、鉴别诊断: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1)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5-15岁多见,一般为单发,以小脑最为多见,而成人则以大脑半球多见,男女发病比例均相似;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分为3种类型:囊性(可为单囊或多房状,壁厚薄不一)、囊实性及实性;
(2)髓母细胞瘤:
好发于颅后窝,75%以上源于小脑蚓部,呈高度恶性、浸润性生长,易通过脑脊液循环播散,肿瘤充填第四脑室,导致幕上脑室系统不同程度的脑积水;主要发生于儿童,成人较少见。
肾癌:
(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发生于肾间叶细胞,属于血管周围上皮细胞瘤,主要由平滑肌、管壁增厚的畸形血管和脂肪三种成分随机混合而成;肿瘤无包膜,但境界清晰,其密度与肿瘤三种成分所占比例有关,可表现为高、低、等或混杂密度,少见钙化和囊变,一般生长缓慢;分为4型:典型型、肌瘤样型、脂肪瘤样型、血管瘤样型。
nv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