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不是病,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不利影响。只要端正教育态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一定能纠正孩子的胆小,并培养出性格健全的孩子来。
1、孩子的生活圈子过于小有些孩子平时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尤其是爷爷奶奶看孩子之后,很少出去玩,接触外人也少,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地适应环境。
这样的孩子一见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闹,如果送幼儿园,碰上新环境、新老师我们更是一个胆小。
2、家长喜欢吓唬孩子有些孩子在家不听父母的话,比如哭或者吃得不好,父母用害怕孩子的语言吓唬他,说“你再哭我把你扔出去让老虎吃你”;有些孩子不睡觉,大人躲在门后学老猫叫;有些孩子想玩泥巴,父母害怕孩子脏衣服,说“泥里有虫子咬你的手”,用这些恐吓孩子,从而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而形成胆小怯懦。
..........................................................................................
3、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到公园时去玩耍,不让自己孩子去爬山恐怕摔下来,不让一个孩子去湖边玩怕掉下去等等。造成影响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可以获得相关知识,取得成功经验,这也就是造成胆小怯懦。
..........................................................................................
4、家长保护太多父母保护过多是孩子胆小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呵护备至,无论是生活细节中还是学习过程中,一些本该让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都会代劳。
这种情况在城市更严重,父母经常会教给孩子们太多的“安全意识”,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太危险,甚至有些家长用恐吓的语气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些意识在孩子心中扎根,只会让孩子在家里在父母的感觉是安全的,其他地方都不安全。慢慢形成一个胆小的心理。
..........................................................................................
5、看不到“闪光点”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等,父母要尽量保持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要做太强烈的反应,而应该更加善于研究发现并强化教育孩子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避免用别人的标准来评判你的孩子,而最胆小的孩子偶尔会有“大胆”的行为,也许在父母眼里这是微不足道的,父母,必须努力捕捉转瞬即逝的“闪光”来给予必要的赞扬和鼓励。
养成阅读好习惯,看完顺手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