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农村这一片广阔的天地!
我叫柳永明,在庄浪县供销联社工作,现任主任科员;年,组织派我为良邑镇黑龙沟村驻村帮扶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黑龙沟一听名字给人的感觉好像很厉害,考究了一下,在远古时代,一道火光冲天,顿时山崩地裂,一条青龙腾空而起,留下一条十里深沟,山涧一处地方冒水,四季长流,清澈甘甜;分三处支流,一处支流本村饮用、一处流向南坪寺门、一处流向李咀宝泉寺。
黑龙沟最高峰海拔多米,是县城二郎山系的主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黑龙沟由此而得名。
青龙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贫困村。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全村5个社户、人,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70户人,贫困面达到48.7%。贫穷限制想象,这里人们思想守旧,私心比较严重,存在仇富心理;“亲戚望着亲戚富,邻居望着邻居穷”,宁可苦守不愿去闯,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发展;没有特色产业,人均二亩五分田,80%的土地被县自然资源局规划为退耕还林示范基地;全村姓氏在百家姓中占了16%,姓杂繁多,家族观念强,不好管理,望族有吴、陈、贺、常四大家族。穷的连名字安不起,重名重姓的很多,不下决心真的记不住;有一家弟兄两个人一个名字,只是打了个颠倒,钱旺、旺钱,家门里弟兄也叫钱坛、钱顺、钱锁之类的;光叫小明就有5、6个,其中2个陈小明;2个贺国明、加上1个贺国朋,不细心分辨还以为又是1个贺国明;最多叫贺瑞瑞的有8个,村社干部2个吴国强,每次开会叫名字时,两个都答应,只好分开大国强和小国强,“国国都强”;信用社给大国强的补助资金错打给文书小国强的卡上,造成村干部领补助资金的闹剧;还有叫什么来财的“不来财”、叫什么幸福的“不幸福的”等等;这个村的情况确实复杂。
自开展工作以来,我吃住在村,转村入户、走访群众,充分发挥了“六大员”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效,如期完成全村贫困户脱贫任务。今年,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收官阶段,我们付出百倍努力,艰辛工作,圆满完成国家脱贫普查和第三方验收,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主要到了“五心”,即:良心、真心、爱心、细心和耐心。
一是凭良心干事。近30年一直在机关工作,农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时逢脱贫攻坚之期,我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而光荣。说句心里话,刚开始无从下手,感觉自己是个“三不像”,不知道从哪一头做起,但不管怎么样,要上对得起组织的信任,下对得起群众的期盼,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平时,我一直给队员讲:“咱们每天干的事至少要能对得住这一饭碗。”于是,我暗下决心,坚定信念,克服一切困难,挣死牛不翻车,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要干好这项工作,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不给单位丢人!
首先,加强政策学习。学习使人进步。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各种惠农政策和精准扶贫知识多条,涉及户内指标6项条,村级4项11条,党建“一强三创”和标准化建设7项42条,积极参加全县统一培训17天课时和南开大学“庄浪县第一书记、党务干部抓党建、促脱贫专题培训班“和“乡村振兴战略网络培训班”13天88课时,网上学习“甘肃党建”和“学习强国”多分,书写笔记四本多字,撰写心得体会5篇多字;根据本村实际,总结提炼了基本村情、精准扶贫和党建知识三大类80多条问题,打印成小册子装在身上,随时随地进行记忆;通过扎实细致的学习,使自己熟练掌握政策理论知识和精准扶贫的基本技能。
其次,摸清民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先后集中利用1个多月时间,对全村5个社户人,逐户走访,调查情况,5易其稿,按照1:的比例手工彩绘了《黑龙沟村村民住宅分布图》,按照原始地形地貌绘制而成,并用不同颜色注明了一般户、已脱贫户、未脱贫户、家庭人口、脱贫年限等信息和其他标志性图例;完成了多字有价值的调研报告1份。随时入户走访、入户调查,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了心里有数,采取“挂图作战”,为今后全面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抓好帮扶队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共有3人,其中:队长兼第一书记1人、队员2人;作为帮扶队长,严格按照《甘肃省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对队员进行日常管理,优化安排工作岗位,坚持按时上下班和请销假制度,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爱,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把驻村干部、村社干部、村医共计16人融为一体,大家都是扶贫战线上的一员,团结起来,共同参战,创立了“团结、勤奋、细心、认真、精准、高效”的团队精神。驻村累计20个月多天,充分发挥了帮扶工作队的职能作用。
不教一日闲过,留下最美好的乡村记忆!认真书写《扶贫日志》、《帮扶队会议记录》和《来访记录》等,共多页11万字,详细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和一些感受。
第四,强化基层组织。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第一书记,从村“两委”班子建设抓起,现有的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思想守旧,工作效率低,按照“一强三创”和“四抓两整治”建设要求,实行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及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全力以赴抓好班子和思想政治建设,去年11月完成村支书和村主任“一肩挑”,夯实基层组织,使村“两委”班子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第五,抓好培训工作。随乡入俗,吃着百家姓的饭,干着百家姓的事。采取会议、网络、广播、张贴标语、田间地头、转村入户、拉家常、走人情、参与村民红白喜事、重大节日送温暖、集体活动等多种形式,把自己融入村民这个大家庭,和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接受自己,宣传政策、培训知识10多场多人次;同时,向当地老百姓学习一些农业知识,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掌握一些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基本情况。一方面培训农民朋友,另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使自己很快成为一名“地里鬼”,而不是“地头蛇”。
第六,培育主导产业。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培育主导产业,按照“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贫困群众”的精准扶贫“庄浪模式”,由村社干部、致富能人带头入股成立林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入股资金10万元,注入资金50万元,入社社员74户,吸纳一般户4户、贫困户70户,流转土地亩,建成核桃种植基地,挂果多亩,并不断规范提升,稳定增长贫困户的收入,专业社每年给贫困户分红5万元。村集体投资60万元入股县农发公司,每年分红5.3万元。
二是用真心干事。和老百姓打交道来不得半点虚的,他们要求很现实,也很简单,就是要得到实惠,只要真心诚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看到了好处,得到了实惠,就拥护你,信任你;日久见人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传十,十传百。协调帮扶单位先后投入资金6万元,维修一座连心桥,新建一处多米的排洪渠,解决了人们出行难和一社6户人家的山体滑坡安全隐患问题,维修多米的饮水主管道,重新铺设一社阴坡多米的饮水管道,解决了7户人家冬季冻管的问题,积极配合镇上投资多万元硬化三至五社4.3公里的通村社公路,解决了祖祖辈辈“天晴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历史,当地村民高兴的送锦旗一面“精准扶贫献真情,打通最后一公里”;还有村部通水、通网、改厕、节能炕、改造扩容二社kv变压器及输电线路多米,协助财政、发改、农业、民政、教育、卫生、住建、水务、公安、电信等10几个部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全程参与精准扶贫户投钱投物、发放籽种、化肥地膜等,达到公开、公平、公正。协调资金1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的“党群服务中心”“平方米,配齐办公用品,已投入使用。“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这些实事的兴办,使群众看到了希望,感受到党的好政策和温暖,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用爱心干事。俗话说得好:“人心都是肉长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将心比心,好是好换下的”。对待每户人家,无论是贫困户还是一般户都一视同仁,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以心交心,手拉手、心连心。曾经四社有1户叫贺浩的人家,因为酒驾摩托车肇事,造成老文书去世,自己也伤残,给两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不幸,由一个好家庭变成了贫困户;法院依法解决,但两家同住一个巷子,抬头不见低头见,矛盾依然很大;知道情况后我和村社干部多次进行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心比心,用爱心终于打开了郁结,最后握手和好,化解矛盾;今年初法院解除“一折通”账户,各种补贴正常使用;本人无力修建房子,我们将拆除的村部砖瓦、门窗、木头无偿捐献并免费运送到家,帮助修建房子,本人深受感动,积极性很高,一下子将院子旧房全部拆除,采取筹一点、赊一点、借一点的办法,投资10多万元全部修建,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还有2个五保户,三社1户叫陈居喜,五社1户叫吴小旺,住宅脏乱差,垃圾杂物堆满屋,影响正常生活;吴小旺通过动员同意后在县福利院集中供养,陈居喜年龄大了不愿去在家居住,我们定期走访,问寒问暖,并筹措资金献爱心,送给被子、床单、衣物等生活用品,帮助清理垃圾,打扫卫生,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一些贫困户在重大节日进行慰问;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加强一线值班值守,单位也筹措资金慰问村上一线值守人员。
四是要细心干事。精准扶贫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必须细心认真,尤其是“一户一策”,每天都有变化,需要天天更新。比如:有的贫困户女儿出嫁了户口未迁出,有的儿媳领来了户口没有迁入,新生儿没有及时入户,老人去世没有及时销户、女儿离婚后回娘家还带来了孩子等,收入、低保、补贴、年龄、学校、职业、务工地点等信息时时变、“一户一策”天天换,这些问题都给精准脱贫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有时候搞得我们也不自信了!为此,多走访群众,多入户调查,多了解情况,及时更新资料,及时调整数据,资料与户内情况一一对应,数据与国扶系统一一对应,先后修改各种资料数据成千上万次;精准扶贫就是要精准,只有精准无误,才能真实有效,靠的就是细心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
五是要耐心干事。农村工作包罗万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的是农民朋友,文化层次相对低、思想守旧,对一些新事物认识和接受程度有一定的偏差,尤其是怕脱贫了不再享受惠农政策争当贫困户,或者是受传统旧思想的影响对一些正常收入、身心残疾、孩子离婚这些事情故意隐瞒,不愿意实说,这一切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的真实性;还有一些老年人、残疾人,年龄偏大,身体不好,文化程度低;有的干脆不识字,记忆力差,对一些政策和家庭情况不理解、记不住、说不清,比如三社五保户陈居喜,实际年龄70多,老文书白识字,笔误写错了,大了整整10岁,督查组一问年龄,遇上生人一紧张就说:“我有两个岁数,…..”;有时入户男人在、有时女人在、有时老人在、有时娃娃在,有时都不在。
为此,我们分别利用双休日、重大节日、中午晚上、寒暑假期、春耕秋收、雨天在家等有利时机,上门入户,宣传政策,耐心解释,了解情况,三番五次、十遍八遍、不厌其烦,先后入户多次,发放宣传资料、连心卡、帮扶队人员情况等资料多份,使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使他们解开心头疙瘩,放下心理包袱,解除疑虑,积极配合工作,自觉认识到“贫困户不光荣,致富才是正道”的道理;“人是福口,越夸越有”,多长精神,多长志气,使我们的工作顺利开展。
市委巡查组巡查一社的1户人家,户主叫贺彩云,全家7口人,夫妻2人,5个孩子上学,本人以前做过手术,人多劳力少,房子陈旧、收入低下,简直就是一个“硬伤”。由于历史原因和本人思想问题,对工作人员有抵触心理,情绪很激动,不愿配合工作,可以说乡镇换了4任领导,都知道是个“难缠户”,啥都不交村上垫,孩子就业不说、证件不给、名字不签,软硬不吃;一般人都是一回生二回熟,而此人是一回“熟”二回“生”,三回就锁门。我们真的遇上事了,用了多种办法无济于事,真让人着急,巡查组要求当日提供收入证明、立即维修房子,简直比上天难啊!平时,我拉家常只知道大女儿在新疆阿克苏派出所工作,利用新疆公安系统熟人查无此人,信息中断,一切从零开始;但知道他女儿是甘政法毕业的,又通过找人查阅了甘政法就业档案,只知道电话号码,没有就业单位。好在“天爷开眼了”,电话没变而且打通了对象接上了,和户主大女儿正好不在一起,如果本人接上,只要是问工作情况和收入情况就挂断电话,并且设置为黑名单;寒暄几句问清情况,这样才知道在阿克苏沙雅县委党校工作,问题一下子有了着落,又靠新疆熟人找到党校办公室主任电话,说明来意,请示单位领导和本人同意后,才算把他女儿的工作单位、职业情况及工资收入明细证明按下午6:05传来,新疆和咱们这里有2个小时的时间差,上班时间不一致,前后用了不到2个小时,而且一个电话就把问题解决,也算是一个奇迹吧!如果说万一找不到,我只有座高铁去寻,说不定忙碌上几天也没结果。
收入问题解决了本想着周末了可以好好睡一觉了,但第二天早上7点不到镇上领导打电话又让我动员维修房子,而且只有1天时间,简直就比修建“火神山”医院的速度还要快呢!说实在的我心里没底,就算是碰碰运气吧,也许把差支过算了!带着疲惫的心情试试看,一大早又去人家家里,一开始没商量的余地,说:“这是我爹手上修下的,我爹死了多年了,是我和我爹背篓背、驴驮砖瓦修成的,我要死守原来的样子,一掀土都不能动,谁动我跟谁玩命!”,再说多了就要赶人锁门,就是跪下磕头叫大爷也没用;我说:“你再听我一句话我就走,你女儿上大学、找工作不容易,你这穷山沟里飞出了个金凤凰;我和你无冤无仇,难道我的一碗饭就让你不同意维修房子给踢了吗?给你修房子办好事,一来你不出钱,二来你哪达又不疼,你女儿将来找婆家就在这么旧的房子打发能行吗?”一语击准要害,口气缓和了,头脑想开了,终于同意维修。也说了一句实话:“我舅舅打发女儿的时候,房子很旧,当时接亲的人拿的摄像机摄像,现在怀想起来很内疚。”时间已到中午11点多,村社干部、帮扶队、工程队和他家20多人齐参战,但在半路又思想发生了动摇,快刀斩乱麻,说时迟那时快,干大半天,下午7点多完成瓦顶、粉墙、装潢,第二天房前屋后扫地出门。干了一件实事心里也踏实了,才安安稳稳地睡了一觉,从晚上7点多昏迷不醒睡到第二天7点多,老婆以为得啥病了,用我们当地一句土话说:“粘了不是了!”。现在,我经常到他家里去看看,连5岁的儿子和我交朋友,见了亲切的叫我“柳队长”,我给他好吃的好喝的,他就给我背诵儿歌。
说句实在话,我们也有许多苦处,女同志由于身体原因有时不能及时入户,可是遇上检查确实很为难;我们男同志入户,户主长期在外打工,女人在家我们也不能单独过分入户,尤其晚上,恐怕引起误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的家庭负担比谁都重,到了这个年龄,身体不好,记忆力差,上有老下有小,无法照顾家庭,心里很内疚。去年7月一天晚上1点多,妻子患急性阑尾炎成肠梗阻,肚子疼的下不了床,话也说不成,情况十分危急,煎熬到第二天背下楼梯,医院检查了几天没结果,只好转到兰州复查,医院要求住院手术治疗,由于工作急没时间,简单的吃了药回家;11月份,母亲年迈体弱,胃痛吃不下饭,医院检查又是胃癌,给我沉痛的打击,医院检查治疗,要求化疗至少6个疗程,一次半个月,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只化疗了3次;就在第二次化疗期间,遇上市上脱贫验收,连夜从西安赶到县上,已是凌晨2点多,顾不上休息,赶紧熟悉资料情况,一大早到村上迎接检查;这还不算啥,还有更大的困难,女儿身患先天性脑积水,生活不能自理,今年本命年24岁了,没有叫过一声爸爸。
今年明察暗访多、各级检查多,负担很重、压力很大,加之村部拆除无处办公,遇上狂风暴雨或烈日暴晒,生活条件实在艰苦,长时间、无休止的工作,给我们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之生活不习惯,有几位同志已经病了,确实很痛心!但是,为了脱贫攻坚工作宁愿克服一切困难,既然揽上这份工作,就要尽职尽责,无怨无悔,义无反顾的干下去,舍小家为大家,把农村工作当做一种乐趣,用繁忙解决烦恼。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积德行善的事,我觉得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幸福无比,工作也十分有意义,能够亲身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亲身经历贫困群众的生活变化,再苦再累也值得,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也是办公室里感受不到的,我会珍惜驻村的每一天和每一个人!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走遍了千家万户,说尽了千言万语,付出了千辛万苦,自己辛勤努力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满意,去年被县乡评为:“优秀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队长和优秀工作者”,迎接省市县大大小小检查、评估、考核、验收18次(去年8次、今年10次);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达到%。这一切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体驻村干部、帮扶队员和村社干部的辛勤努力,更离不开群众的理解和全力配合,但离上级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以及与同仁们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脱贫攻坚工作任重道远,心底无私天地宽,没有为民的情怀就干不好为民帮扶的工作。“脱贫只是第一步,好日子还在后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永远在路上,我永远是路上的一名践行者!
作者简介柳永明,年生于甘肃庄浪,现在庄浪县供销联社工作,文学爱好者,曾发表散文等。
编辑:马璐审核:文春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