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脑积水原因
脑积水特征
外部性脑积水
脑积水治疗
脑积水手术
脑积水预后

隔科如隔山,依从比建议更重要

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其实隔科也如隔山,一旦涉及到其它科室、其它专业、其它领域,最好的办法还是聆听、理解和信任。

作者|医院新生儿科李月兰

来源丨医学界儿科频道

下午,一位家属抱着一个15天的黄疸孩子到门诊就诊,患儿周身皮肤重度黄染,反应还好,食乳佳,经皮胆红素值:头22mg/dl,胸23mg/dl,建议查肝功了解血胆红素的值,最好是住院进一步诊治。

家属迟疑片刻,拨通了一个电话。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并且我们也比较熟悉,他笑嘻嘻问我:“新生儿不都有黄疸吗?晒晒太阳就好了,还需要住院啊,咱们也没有外人,这个孩子是我一个外甥,你就告诉我他有没有危险,如果没有危险就让他回去吧!”

我很严肃的在胆红素值达到20以上,是有可能累及脑子的,而且一旦累及脑子损伤不可逆,我的建议肯定是住院进一步检查,把胆红素值降到安全范围内,至于住不住院,我会把情况详细告知,让家属来决定。当然,家属如果拒绝,是需要签字的。

对方还是很不在意的说了一句:“那就让他签字吧,我觉得没事。”

挂了电话,我又跟家属详细的沟通了一遍,爸爸似乎想住院,但是妈妈阻止道:“咱哥(本院的这个工作人员)刚刚不说没事吗,咱们签字吧。”

于是,家属在门诊病历上签字:拒绝住院、后果自负。

大概过了1周,医院看见我说:“我那个外甥晒了晒太阳几天就不黄了,告诉你一声。”言外之意,不言而喻。我不想分析这个孩子当初那么黄现在顺利退黄是什么原因,但我庆幸这个孩子没事,因为一旦不能顺利退黄进而出现脑损伤,甚至特殊病因引起的黄疸,后果不堪设想。

我的同事也许会认为我吓唬家属,我收他住院有利可图,我想说的是:“我按照美国儿科学会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的标准进行处理,我有据可依,但是假如孩子不能顺利退黄或者出现并发症,我的同事有什么可依?”

依据该指南,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新生儿期黄疸是很常见的现象,见于60%的新生儿,大部分是可以自行消退的,家长们不要紧张;

2.母乳性黄疸是主要原因,但不建议停母乳,鼓励频繁喂奶,一天8~12次,可减少严重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3.给新生儿喂葡萄水的方法对黄疸的消退毫无益处;

4.以足月儿黄疸值小于12.9mg/dl的方法来判断生理性黄疸的方法已不实用。推荐按日龄、胎龄等动态观察。如果足月儿黄疸值在生后24h内超过8mg/dL、48小时超过13mg/dL、72小时超过16mg/dL为高危;

5.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是动态过程,需随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

6.对高危的宝宝每天测TCB,绘制曲线观察很重要;

7.宝宝出生后如果在24医院,需要72小时随访黄疸情况;24~48小时内出院的需要96小时随访;48~72小时出院的需要小时随访;

还有一个患儿家属印象也特别深。他家宝宝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在我们科住院。当时做颅脑彩超回报:双侧室管膜下出血、脑室旁白质回声增强。跟家属沟通后他点点头,默默的走了。

没多久,他万分激动的杀了回来,质问我:“你为什么告诉我们脑子有出血,脑子有损伤,我咨询了一个熟人,他是医院的研究生,明明视网膜在眼睛上,他说孩子视网膜都出血了,病情很重,要查眼睛,会不会影响视力,你们太不负责任了。”

我再次告诉他:“我们的孩子是室管膜下出血,这种程度的出血不是很重,我们报的是室管膜下出血,不是视网膜出血,不会累及眼睛,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脑组织,及时复查和监测孩子神经系统的症状。”

家属不屑一顾的说:“我请教的可是的研究生,人家难道还不如你吗?”

的确,的研究生的确是比我学历高,比我职称高,医院的级别也高,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弱弱的问一句,他是新生儿专业的研究生吗?如果不是的话,他真的比我强吗?如果真的比我强,即使家属叙述不清,他也应该知道新生儿最常见的是室管膜下出血,而不是视网膜出血吧。亦或是家属根本就没有表达清楚,那就更不该主观臆断,质疑或者评判同行的诊断了。或者,家属咨询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的研究生,医院、其他科室的医务工作者而已,但是,家属宁愿相信他,也不听我们解释,连夜让这个生命体征刚刚稳定的孩子转院了。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早产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类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根据头颅影像可分为四级:Ⅰ级,脑室管膜下出血;Ⅱ级,脑室内出血,无脑室扩大;Ⅲ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Ⅳ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大部分在出生3天内发病,最常见症状为Moro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淡漠及呼吸暂停。小量Ⅰ、Ⅱ出血可无症状,预后较好;Ⅲ、Ⅳ出血则神经系统症状进展快,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意识状态从迟钝转为昏迷,瞳孔固定,对光反应消失,惊厥及去大脑强直状态,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呼吸停止死亡;部分患儿在病程中有好转,有的患儿病情不再加重,有的经过稳定期后,出现新的症状,存活者常留有脑积水和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

还有一件事,一个早产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一位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因为生后孩子住院,妈妈出现了焦虑的症状,睡眠不好,食欲不振。来我们科探视时,她面色憔悴,状态不佳。

因为是医生对一些儿科、产科疾病有些了解,但又不是很精通,所以,异常担心孩子将来会不会脑瘫、自己会不会产后抑郁。她不停的询问,如果我抑郁了怎么办,孩子发育不好怎么办。我建议家属带着这个妈妈做一些心理咨询。结果,心理科的医生建议妈妈暂时服用一些镇静类和抗焦虑的药,这个妈妈强烈的抗拒,她认为镇静药有依赖性和成瘾性,抗焦虑的药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一旦吃药,就需要2~3年才能停。尽管心理医生反复强调她需要治疗,且正规的治疗,这些药物没有那么可怕,结果她还是一拖再拖,直到出现了躯体症状,痛不欲生,她才不得不吃上了那些药物。

最后,她的宝宝顺利出院,目前发育良好,聪明可爱。她经过正规治疗,情绪稳定,阳光开朗,工作出色,两个人都没有出现当初想象的严重问题。假如她不是医生,她就不会一知半解,就不会对疾病那么的恐惧。假如她能真正的信任儿科医生、心理科医生,她就不会对治疗如此抗拒,也就不会加重病情。

关于产后抑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产后抑郁症的诊断至今无统一的判断标准,目前一般采用两步筛查法,即先使用筛查量表筛查出可疑患者,再采用研究使用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应用较多的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年)中制定的:

在产后4周内出现下列症状的5条或5条以上(其中第1条和第2条是必须具备的),且持续2周以上,患者自感痛苦或患者的社会功能已经收到严重影响。

症状包括:

1.情绪抑郁。

2.对全部或者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

3.体重显著下降或者增加。

4.失眠或者睡眠过度。

5.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

6.疲劳或乏力。

7.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

8.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

9.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类抗抑郁药等。其中SSRIs是产后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药物,代表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应特别注意药物剂量,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足量、足疗程。

当今的医学研究,精准、循证是两个主题,所以,不是每个跟医疗、跟医院有关的人就会拥有无限的医学知识。我们对自己的领域都未必精通,更别说其它专业了,所以,医院的哪个部门,医院,你又拥有多高的职称,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其实隔科也如隔山,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一旦涉及到其它科室、其它专业、其它领域,最好的办法还是聆听、理解和信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jmgt4000788781.com/njsss/622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