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怀孕挺久的了,但是想到马上就要真正体验当妈的生活,想想还是有点紧张。我们能不能胜任新的角色,对一个人的人生负责??
今天的推送跟上期的是一个系列,南京市妇幼的胎儿大学笔记整理???0-6个月婴儿的喂养指南。
讲真,看完觉得肩上的鸭梨又大了一点!
”喂养
母乳喂养
这在上一期推送「新生儿护理」中已经讲得比较详细,要注意的是:
月子里按需哺乳,宝宝饿了、妈妈涨奶都可以喂,每天8-12次;3个月后就应有意识地规律哺乳,哺乳间隔可以达到3小时左右。
母乳是宝宝2岁前最好的食物,能够促进大脑发育,4个月左右每天摄入约ml母乳,5个月ml,6个月ml。在添加辅食之后,仍要保证奶量,6-12个月每天必须保证ml奶量,12-18个月ml,18-24个月每天ml。
辅食添加
1、时间
正常情况下,纯母乳宝宝6个月内无需添加除维生素D之外包括水在内的任何食物。过早添加(4个月前)辅食极易引起食物过敏。
2、果汁或菜水
便秘的情况下,4个月后可以加果汁。(崔玉涛医生建议6个月之后再添加,且由于国内农药广泛使用,最好不要给宝宝喝菜水,可以将蔬菜在水里汆烫后打成菜泥。)
3、油和盐等调味品的添加
油脂中热卡含量高,能够帮助宝宝体重增长,宝宝对油的耐受比较好,推荐亚麻籽油、橄榄油、核桃油等优质油脂。
1岁内的宝宝不要加盐。绝对不要用筷子尖沾成人的饭菜给婴儿尝,母乳或配方粉中都已含有足够的钠,摄入钠过量会损伤肾脏,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会升高。1岁之后可以微量加盐,但一直到幼儿园大班前,建议每天的食盐量都控制在2g以内。
12个月之内,孩子的饮食中不建议加糖、果汁及其它调味品,让孩子吃到食物的本味,即使是苦的食物也是如此。
4、第一次辅食
第一次辅食应该加米糊,要用纯米粉、不含小麦粉,因为母乳中铁较少,可以买高铁米糊。米糊添加不要早于4个月,因为4个月后,宝宝肠道中才会形成淀粉酶,过早添加宝宝无法吸收。添加一周后宝宝没有不良反应可以加新的种类,几周后可以将几种食材混合。
营养补充剂的添加
满月后,尽早抱宝宝出门晒太阳,一开始10分钟/次即可。
//注意:晒太阳并不是让宝宝穿着衣服晒太阳,要裸露出皮肤。冬天可以在没风的中午进行,夏天不要暴晒,要在树荫间隙中进行。晒太阳时最好露出宝宝的屁股、手脚、头部等,让阳光直接照射到皮肤部位才能合成维生素D3。
营养补充剂需在医生建议下补充。注意:
1)DHA
DHA有助于宝宝大脑发育。对于婴儿来说,最好的DHA来自于母乳中。婴儿不宜使用鱼油补充DHA,深海鱼容易导致过敏,且鱼油中EPA含量过高,如需要补充应选择藻油DHA。
2)鱼肝油
鱼肝油中,维生素A的含量是维生素D的10倍,维生素A对宝宝很好,但维生素D确不够多。应选用婴儿专用的鱼肝油(每日一颗),可以再单独加维生素D。
3)补钙
1岁内宝宝体检时,通常都会被告知缺钙,1岁后被告知缺钙的就很少了。因为0-6个月宝宝生长很快,长得越快对钙的需求量越大,到了1岁之后,生长速度变慢,对钙的需求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母乳或配方粉中都已含有足够的钙,喂养量正常的宝宝通常不缺钙,缺的是帮助钙吸收的维生素D。维生素D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因此,原则上不用补钙,只要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即可。
需要补钙的人群:长得特别快的、早产儿、被诊断为佝偻病的患儿。
生长发育定期监测
生长发育指标主要包括体重、身长等。年龄越小,测量间隔的时间越短。
//注意:孩子生长有其个体特点,生长发育有快有慢,只要孩子的生长发育在正常范围就不用担心。
1、体重
满月时,体重应增加-克。出生-3个月,增重-克/月,三个月时体重应达到出生时的2倍;1岁时体重应达到出生时的3倍。
定期、连续、准确地测量体重,并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画出体重曲线,能够掌握生长趋势并分析原因,及时针对问题采取措施。
2、身长
出生时平均50CM。到1岁时平均增长25-30CM,其中0-6个月增长2.5CM/月,7-12个月增长1.5CM/月。
3、头围
出生时33-34CM。6个月时大约增加9CM,1岁时大约应达到46CM。如头围过小可能存在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可能有脑积水,头围测量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疾病,及早介入诊断治疗。
4、囟门
后囟门一般在出生后2个半月闭合,前囟门要到1岁半才闭合。人们常说的“天窗”或“囟门”主要是指前囟门。囟门早闭要警惕小头畸形,晚闭多见佝偻病、脑积水等。
5、监测时间
国家规定,1岁内的宝宝每3个月检查一次,即3、6、9、12个月时各检查一次;3岁内宝宝每半年检查一次,即18、24、30、36个月时分别检查一次。
(南京市建议:条件允许的家庭,6个月内每月检查一次,7-12个月每2个月检查一次,12-36个月每3个月检查一次)
婴儿常见病症护理
养育过孩子的家庭会发现,6个月内的宝宝基本不生病,6个月-3岁的宝宝进入多病阶段。这是由于母亲在孕期通过胎盘、哺乳期通过乳汁,使宝宝得到最初的抵抗疾病的抗体。到了6个月之后,来自母体的抗体基本消耗殆尽,婴儿自身的免疫能力尚未形成,进入免疫断层阶段,因此6个月后宝宝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各种疾病。一般到4岁时孩子的抵抗力与新生儿差不多,5岁开始生病减少。
发热
由于婴儿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发育不完善,无论何种疾病都非常容易出现发热症状。宝宝是否发热,通过肛门温度判断最为准确。肛门温度计-0.5°C就是实际体温。
3个月以下婴儿不宜使用退热药,3个月以上婴儿体温39℃以上再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通常38℃左右时宝宝依然精神正常,此时可以先给予物理降温,待体温下降至正常温度时再添加衣物。
发热时不要捂热,会导致体温升高,甚至抽筋。一旦发生过高热抽筋,宝宝今后再发热也容易抽筋,每次发烧都要吃退烧药,如果高烧不退要及时看神经科,直至6岁左右大脑神经中枢发育较完善时才会缓解。
物理降温的正确做法:
①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
②冷敷(6个月以下婴儿勿用),主要敷大血管;
③温水浴:将宝宝置于37度左右的温水中大约5-10分钟,体温下降后穿上衣服;
④退热贴;
⑤小毛巾冷冻,发热时拿出用冷水冲软,放在前额和后颈可降温。
呕吐
婴儿的食道短,胃部上宽下紧,进食后很容易出现呕吐症状。
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式;
控制奶头孔眼的大小,不要过大;
防止喂奶过急过冲;
喂奶后竖抱拍嗝;
喂奶后将婴儿右侧卧位,一个小时后可以侧头睡,防止吐奶窒息。
3个月内宝宝勿用枕头,一方面,使用枕头会使宝宝下巴处下降,增加呕吐窒息的风险;另一方面,此时婴儿颈曲尚未形成,不利于宝宝脊柱发育。3个月后颈曲出现,可以使用3CM左右的软枕头。
//注意:如果每次吃奶宝宝都有呕吐,且呕吐量大、体重不增长,医院就诊,排除疾病的可能。
鼻塞
宝宝鼻腔狭窄,稍有分泌物就可能导致鼻塞。喂奶时要注意观察,如果宝宝吃着吃着突然不吃了,要先看看其鼻腔内是否有分泌物。
有分泌物,可用婴儿吸鼻器;或者沾湿水的棉签轻轻插入鼻腔,使分泌物软化,再将其沾出;或用棉丝刺激宝宝打喷嚏将分泌物带出。不要用手指伸进婴儿鼻腔强行抠出分泌物,以免损伤鼻黏膜造成感染。
没有分泌物但鼻子仍不通气,可在喂奶前用温热的毛巾湿敷宝宝鼻腔部位,帮助缓解,保证其顺利进食。尽量不要使用滴鼻剂帮助通气,会影响宝宝血压。
腹泻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比奶粉宝宝频繁得多。腹泻时无需停止喂奶,可以适当减少喂奶量。母亲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喂奶前多喝水帮助稀释母乳,可以缓解宝宝腹泻症状。
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无论病情轻重,在腹泻期间都不要添加新的辅助食品。
腹泻期间不要给宝宝断食,可以喂一些糖盐水补充电解质,防止宝宝脱水。也可以用苹果水、焦米汤等,收敛腹泻。只要宝宝腹泻不严重且没有脱水,通过饮食调整可以有效缓解。或者加入适量的益生菌。腹泻次数较多,大便性质改变,或婴儿两眼凹陷有脱水现象时,应立即就医。
便秘
宝宝有可能会发生攒肚现象,但如果超过2天未排便,第3天开始最好给予帮助,加入果汁、菜泥、胡萝卜泥。大一点的吃点杂粮糊、麻油。
可以去外科检查是否有肛门过窄等情况,妈妈可以戴上医用橡胶手套,用小指帮助宝宝扩肛;也可以用掌心在宝宝腹部绕肚脐进行顺时针按摩,帮助肠道蠕动,达到通便效果。
//注意:1岁内的宝宝不要用蜂蜜水通便,蜂蜜中可能含有微量的毒性。
湿疹
湿疹的症状表现为红斑或疱疹,会出现灼热、瘙痒,严重可发生糜烂。婴儿湿疹的本质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原因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家长过敏体质也会遗传。
避免婴儿用手抓挠,每周给宝宝剪指甲,不建议戴手套;
用棉质衣物、被褥,内衣和尿布要勤换洗,衣物要宽松舒适,忌捂热;
如果宝宝发生湿疹,母乳喂养的妈妈要避免进食牛奶、鸡蛋、坚果、鱼虾等高致敏源的食物;家里煮牛奶也会导致宝宝过敏。
心理发育
孕晚期3个月直至宝宝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脑发育的关键期,此时宝宝接触的外界刺激越多,其大脑突触与神经元的发育越好,因此此阶段要做到让宝宝多听、多看、多触摸。
养成良好的习惯
新生儿期就应开始训练宝宝自然入睡,养成吃饱了玩一会就自然入睡。满月后,母亲乳汁分泌充足,夜间尽量让孩子睡眠,不要养成频繁夜奶的习惯,喂一次即可。
视觉
宝宝出生1周左右即有光感,视距20cm,满月后可以看到色彩。要多给宝宝看图片、图画和自然风景。婴儿喜欢鲜艳的暖色调,如红色、黄色等,不喜欢黑色、灰色、棕色等暗色。
婴儿床不要正对着房间的顶灯,且顶灯最好不要过亮,冬季灯暖型的浴霸要慎用,以免损伤宝宝的眼睛。
//注意:每隔两三天就要给宝宝调换方向睡,因为婴儿会本能地朝向有光线的一侧,时间久了容易造成斜颈或偏头。床铃也要经常调换方向。
听觉
出生3天新生儿就能对母亲的呼唤有所反应了。母亲要多跟宝宝讲话,多用声音去逗他,促进听觉的发展。0-4个月宝宝只要醒来,可以让他听铃铛声、流水声或者音乐,比如听莫扎特的《小夜曲》的孩子一般比较乖。
触觉
婴儿全身的皮肤都是他的触觉器官,要多让宝宝触摸不同质地、不同温度的物体,多接触外界新鲜空气,不提倡给婴儿戴上防抓伤的手套。
妈妈可以帮助宝宝做抚触,对于剖腹产的宝宝建议抚触至少坚持到1岁半以上,这将减少多动症和感觉失调。
运动
小儿运动能力发展的顺序是抬头、撑胸、翻身、坐、爬、站、走、跑、跳。新生儿出生就有一定的运动能力,颈部肌力最早开始发育,将新生儿竖起抱短暂时间,锻炼头竖立的动作,喂奶前可以先锻炼宝宝俯卧抬头。
3个月前可以竖抱,但要将宝宝脸朝前,使其背部紧贴成人的胸部,帮助其头颈直立。3个月时,宝宝俯卧时头颈要能立起90°;6个月时应能独立坐。如果宝宝做不到要尽早就医,检查是否有脑瘫可能。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不管是身体发育、大脑发育、心理发育都会经历一个的生长高峰。对于这个初来乍到的小生命而言,这个世界还太陌生。我想此时父母能做的就是给予最多的爱和呵护,帮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额,为什么有点像奶粉广告orz)
这里是一只快当妈的土拨鼠,和她的十万个为什么。
希望我们都能够好好生活^^
请勿盗用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注明来源。
爱学习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