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福利院里长大的孩子有些“特殊”,他们或是孤儿,或有先天残疾,没有父母的关爱,“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和“家”也成了陌生的字眼。但在重庆市儿童福利院,近名孩子并不孤独,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因为他们有着专属于他们的爸爸和妈妈……
“类家庭”让福利院孩子有了专属的爸爸妈妈(老二李亚鹏珍藏的飞机图册)
平米,四室两厅两卫,明亮而又整洁,四个孩子与李咏梅彭渝夫妇的家就在市儿童福利院居民楼一楼。
“妈妈,有客人来了!”还没等记者跨进门,几个孩子就蹦蹦跳跳着出来打招呼。
走进门,右手边的鞋柜上立着四个孩子的档案,足有厚厚一沓。原来,这个家庭很“特别”,大大小小几口人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孩子们是福利院的孤儿,“爸爸”和“妈妈”则是由一对合法的爱心夫妇担任,并且妈妈都是聘用的“专职妈妈”。
这样的家庭被称作“类家庭”,爱心夫妇在福利院提供的独立家庭式单元住房内,与4名儿童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旨在为孤残儿童提供类似家庭的成长环境。自年起,市儿童福利院累计聘请了24位全职妈妈,为近名孤残儿童组建了新家。
据介绍,老大叫宋玲玲,15岁,有中度智力障碍,在平时生活中,是个体贴懂事的大姐姐,爱画画,会跳舞。老二叫李亚鹏,今年13岁,虽然有语言障碍,但一见到人还是会浮现出开心的笑容,很“黏”着妈妈,一说到他时还会咿咿呀呀地回应。老三是12岁的渝西南,正在学校上课。家里的老幺叫谭笑,患有脑积水,但两只大眼睛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不仅反应快,爱聊天,还会打架子鼓。
上演爱心接力妹妹接了姐姐的班来当“妈妈”(老幺谭笑打起架子鼓来很有范儿)
在客厅的中央,挂着四个孩子和爸爸妈妈的合照,而墙上的照片上的那名“妈妈”却不是现在家里的妈妈李咏梅。
今年48岁的李咏梅告诉记者,这是她的亲生姐姐,是孩子们的“前任妈妈”,曾和4个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七年时光。而两个月前,姐姐由于家庭原因要去外地,但始终放心不下孩子,便让妹妹来接替自己,继续抚养孩子们。
在此之前,李咏梅就常常来串门,帮姐姐照顾孩子们,对于这项工作的辛苦,她也是看在眼里。“家庭刚组建的时候,孩子们都还小,4个孩子里3个都不能自己上厕所,最小的那个还有点叛逆。姐姐那时候每天早上5点钟起来,一直忙到晚上10点钟才能睡。”
孩子们告诉记者,他们喜欢现在的妈妈,也喜欢上一任妈妈,每个星期,李咏梅都会让孩子们和远在外地的“前任妈妈”视频聊天,一大家子说说笑笑。
在李咏梅夫妇看来,虽然四个孩子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但她早已将孩子们视如己出,让四个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既是她的使命,也是责任。
(孩子们迫不及待切开蛋糕,准备大快朵颐)
四个娃儿一台戏孩子们找到爱好学会成长可以想象的出来,四个娃儿一台戏,平时肯定少不了调皮捣蛋,但也为家庭增添了欢声笑语。
李咏梅告诉记者,除了孩子智力有些许缺陷,教东西时需要多做几遍需要更多耐心,其他方面并没太大区别。如今,孩子们成长了许多,也掌握了不少技能,游泳、家务、跳舞、包粽子……更重要的是,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好。
到了周末节假日,李咏梅夫妇俩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外出玩耍,去过了洋人街、龙洲湾和海洋公园等等,而这也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
“春晖博爱爱心家园”项目负责人戴晚岚告诉记者,如今福利院的孩子们不缺吃不缺穿,最缺失的就是家庭氛围和亲情。因此福利院用这样的方式,来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家庭安全感,也让他们在出入社会时免收他人的异样眼光。
来源:华龙网
▼这些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全球44亿人感染这个病毒,中国竟然有一半成年人被感染了……
这组禽兽的照片,我看完竟然落泪了,你看完忍不忍得住……
给领导和同事打电话,聪明的人都这么说…这5个细节好多人都会忽略!
车子油灯亮了,还能跑多远?95%的人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