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是将原材料精炼为生产和商品的最经济、最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作为质量工程师,深知整车制造的四大工艺的重要性。对于一辆车的生命线来说,设计与工艺是如影随形的,工艺脱离设计,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浪费,设计脱离工艺,产品将失去它的实际意义。通常来讲,整车制造的四大工艺包括:冲压、焊装、涂装以及总装。这些工艺流程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共同铸造了一辆车的诞生。
冲压
冲压,这个锻造艺术,是将钣金件演绎成百变造型的重要过程。它依赖模具的引导,将金属板材塑造成设计师心目中的理想形态。冲压工艺,它的地位在汽车制造工艺中举足轻重,可谓是整车制造的第一步。如今,大多数汽车车身都由钢板、合金等材料制成,这些材料都经过冲压工艺的洗礼,被塑造出设计师所追求的独特造型。冲压工艺所塑造的零部件繁多,包括左/右前翼子板、左/右侧外板、侧围后部(左/右后翼子板)、四门、顶盖、后备箱板、地板、前围板等。
冲压三要素
冲压三要素:冲压设备、冲压模具与冲压板材,它们是冲压技术的核心,犹如金三角,共同支撑着冲压工艺的繁荣。冲压设备,担当着切断、冲孔、弯曲、铆合、成型等操作的使命。挑选适合的冲压设备,以应对不同的生产数量和设备大小。一般而言,整车厂的冲压设备分为吨、吨、吨、吨、吨、吨等规格,它们各司其职,担负着车身冲压的重任。冲压模具是生产各类工业产品的重要基石,它以独特的形状将原材料塑造成型。模具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犹如一面镜子,映射着一个国家的制造水平。模具的种类繁多,基本单元包括冲裁、弯曲、拉深、成型。此外,根据工序组合程度,还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连续模等。在设计阶段,除了考虑模具的精密度和效率,还需权衡成本因素,尽量减少模具的开发和变更,并做好相应的记录,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冲压板材作为车身的骨架和覆盖件,多采用低碳钢冲压而成。这种特殊钢板具有深拉延时不易产生裂纹的特点,任由模具在其上描绘出千变万化的形状。根据车身的不同位置和易锈部位,使用多镀锌钢板或高强度钢板,例如翼子板、顶盖、散热器支承横梁、上边梁、B柱等。轿车车身结构常用钢板厚度在0.6mm~3mm之间,多数零部件则采用0.8mm~1.0mm厚度的钢板。这些钢板经过冲压工艺处理后,便成为了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共同承载着车辆的重量和压力。在这三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冲压工艺得以实现从原材料到车身结构的华丽转变。无论是冲压设备、模具还是板材,它们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焊装
冲压成形的钣金件,通过焊接工艺,巧妙地构筑起白车身。实际上,整个车身结构就像由一块块拼凑的积木,彼此焊接而成。如果焊接质量不过关,可能会导致车身钣金变形、开裂、产生异响,严重威胁到人身安全。焊装车间通常与冲压车间紧密相连,为方便物料运输。采用电阻焊、二氧化碳保护焊等手法。统计数据显示,一辆整车竟有0-个焊点。焊接夹具在焊装车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像支撑、装配、固定等作用。几乎所有的焊接件都需要夹具来确保正确的装配关系和几何尺寸、形状。同时,夹具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使生产流程更加顺畅。然而,焊装车间环境却充满挑战。噪音大、空气质量差、存在危险性(焊接电流甚至可达上千安培)、劳动强度大。工作人员在焊装车间中,必须全副武装,佩戴口罩、手套(线手套+防割手套+半皮手套)、劳保鞋、围裙、安全帽等劳保用品,以保障安全与健康。然而,科技发展的步伐已然迈进,优秀的整车厂焊装车间已实现90%的机械化、自动化。这如同春天的暖阳,为这个曾经艰苦的环境带来了一丝温馨与便利。
涂装
涂装,如同为汽车赋予一件华美的外衣,它是在汽车钣金件上喷涂一层特制漆,对车辆进行保护,增添美观度。涂装工艺复杂且要求严苛,它包含了许多工序,如漆前预处理、底漆喷涂、面漆喷涂以及烘干等。这些工序需要精细的化学试剂配比和严谨的工艺参数控制,对油漆加工开发的要求极高,往往被视为各公司的核心机密。对于汽车车身的涂装而言,它需要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持久保持其光泽、颜色和外观的完美。一般轿车的车身涂装流程为电泳底漆、中涂以及面漆。如果在底漆与中涂之间存在焊缝,那么在电泳底漆之后,需要额外进行密封和底板防护涂层的喷涂,以确保车身的密封性、降噪和防锈。这样,轿车就如同披上了一件精致的外衣,不仅美观,更具有持久的保护效果。
总装
总装,将各个零部件和谐地装配到白车身上。这个过程像一个庞大的拼图游戏,每个零部件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和大小,就像一块块拼图碎片,而总装就是将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赋予生命的过程。由于所装配的零部件数量众多,工艺繁复,形态各异,机械化、自动化难以实现,总装车间便成为了四大工艺车间中员工人数最多、工位最多的车间。总装车间按照装配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生产线,如内饰线、底盘线、组装线、发动机线、四门线、仪表线、电池包线、机能线、淋雨线、品质门等。这些生产线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将每个零部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最终,经过加注、程序刷写等环节,一台台合格的汽车从总装车间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