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改革动能增添发展活力
构建更加完善的粮食应急保供体系
一
基本情况
南京粮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粮集团”)为新农集团一级全资子企业,下设南京铁心桥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南京市下关粮食仓库有限公司等七家全资子公司,主要承担着全市粮油收储和应急保供的重要任务,年承担省市两级粮油储备任务17.33万吨。南粮集团主营业务涉及粮油购销储备、粮油加工、粮油期货交割、物流中转、粮油市场经营等六大板块,旗下新港粮油食品市场作为全市主要的综合性粮油批发市场,年交易额约30亿元,是市属最大粮油保供基地,年末,南粮集团总资产17.83亿元,净资产3.76亿元,历年来获得国家粮食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家粮油仓储规范化示范企业、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为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提升运营质效,南粮集团紧紧围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进粮食和物资应急保供事业上新台阶。
二
主要做法
(一)在“统”字上下功夫,健全公司治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一是推动党建引领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制定《南京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规程(试行)》,形成了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23项,对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改革事项、重大经营事项等进行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
二是加强董事会规范运作。按照外部董事占多数的原则,加强外部董事的选聘管理,年新农集团从内部现职企业领导人员中择优选聘1人作为南粮集团外部董事,构建“2+3”的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会运作的独立性。
三是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制定《南粮集团董事会授权经理层制度》和清单,明确了资产处置、人事薪酬、组织架构等授权事项清单22项,通过“简化、瘦身、放权”,促进经理层抓落实、强管理、谋发展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在“合”字上见实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粮食保供能力一是实施订单联合经营模式,优化上游粮源结构。南粮集团在粮食面积集中的涉农区遴选了22家种粮大户、合作社等,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经营模式,与基地签订《委托种植合同》《种子联合采购合同》等,积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南京稻米提升计划,强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标准化建设,保证地产粮食品质优良。
二是有效整合存量资源,提升仓储设施水平。通过对原有规模小、条件差、缺乏交通优势的库点进行有序淘汰和资产置换,不断完善了新港粮油市场设施建设、建成了南京现代粮食物流园平方米成品粮周转中心和石埠桥4万吨油罐设施,现拥有粮食储备仓容28万吨、食用油脂罐容14万吨,吨级长江码头一座等仓储设施,石埠桥、灵山库区内有年加工能力在30万吨(小麦)和20万吨(稻谷)的加工厂,不断提升粮油仓储、中转能力,服务全市粮食储备收得进、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三是加大区域资源聚合,精心谋划产业项目。借助新港开发区、龙潭物流园的区位优势,南粮集团主动参与区域协同发展,嫁接周边尧化门铁路货场、龙潭港公铁水联运等物流资源,以新港粮油食品批发市场为依托,建设南京粮食应急保供项目,涵盖成品粮油低温储备、农产品交易、军民融合、商业配套等功能,建成后将更好地服务于南京粮食产购储加销衔接融合,提升粮食流通的效率效能。有序推动江北灵山、龙潭两个高标准粮库改扩建项目的实施,未来可增加仓容13.35万吨,形成集团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集聚带,确保区域粮食安全。
四是加力实施融合发展,推动品牌化运作。南粮集团积极推动实施大品牌战略,“晶润”品牌主动与“食礼秦淮”“金陵味稻”“虎踞路八十号”等品牌融合发展,作为粮食产业链的终端输出,“晶润”品牌着力做好系列产品开发和线上线下营销体系建立,年“晶润”系列产品成功入驻苏果近家大中型商超,线下网点已达多个,进一步提升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发挥品牌上连“粮头”下接“食尾”的带动作用。
(三)在“新”字上求突破,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数字兴粮、绿色储粮一是大力推进“智慧粮库”建设。以灵山库区为试点,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无线射频等技术,启动粮食信息化建设。在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南粮集团在下属各库区内全面推广“智慧粮库”建设,逐步完善了多功能粮情、库存管理、质检管理、数字化油库、成品粮管理、应急物资、粮油市场综合管理等信息化集成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粮油仓储规范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水平。
二是积极引入绿色储粮新技术。南粮集团深入落实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在全市涉粮企业中率先以下属现代物流园库区为试点单位,推进氮气气调储粮和低温免熏蒸储粮两大技术运用,通过氮氧分离、整仓降温等方式的综合运用,有效减少损失,保证粮食产后绿色、生态、安全储藏,实现降本增效绿色储粮的需求。
三是推进粮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攻关研发。加强与南农大等科研院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成立南粮-南京农业大学、南粮-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加快速溶冻干和同煮同熟产品研发,探索运用超低温速冻等技术,研制开发了多款糙米和杂粮速食新品,正在推进试生产和专利申请,首批产品即将量产上市,不断丰富“晶润”产品体系。
(四)在“转”字上做文章,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促进经营机制转变
一是推行经理层成员契约化和任期制管理。制定了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工作方案,围绕新农集团下达的综合业绩指标进行分解,与经理层成员签订《岗位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编制了岗位说明书,并延伸至全资子企业层面,按照契约约定开展年度和任期考核,与业绩完成度相挂钩,刚性考核、刚性兑现,不断激发团队活力。
二是推行市场化用工制度。制定了《南京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招录管理办法(试行)》等,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加强在粮食流通等方面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优化人才梯队建设。近年来,通过市场化招聘引进电气维修、财务、法务和市场营销等实用人才,以更加现代化、市场化的思路开展工作,为集团发展蓄能。
三是开展薪酬激励试点。聚焦企业功能定位,南粮集团在下属市场化业务程度较高的晶润商贸、天嘉投资公司实施薪酬激励试点,从人员管理、经营销售和绩效考核三个维度,积极开展薪酬激励创新工作,根据两家子企业不同业务结构,采取部门负责人任期考核、销售业绩挂钩、梯度奖励、同比减扣等不同措施,分类制定激励考核办法,不断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三
改革成效
一是粮油事业运营取得新成效。通过吸收合并、清算注销等方式,南粮集团陆续处置了一批低效劣势企业,为粮油事业发展瘦身减负。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年南粮集团经营收入实现6.52亿元;旗下新港粮油食品市场年经营量达60万吨,约占南京市区口粮供应总量60%,被评为“中国10强粮油交易市场”;有效利用油罐、码头等资源,立足延链补链,拓展油脂贸易规模,与湖北粮食集团、“大连立祥”等实力企业合作,代储规模达3.7万吨,创历年来新高。
二是粮油保供能力实现新提升。以稻米产业提升行动为抓手,粮食订单基地面积在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拓展至9.08万亩,夯实保供基础。积极推进市重大项目南京粮食应急保供中心建设,实施石埠桥粮库码头输油管线综合提升项目,年开工建设了一套每小时进出吨的食用油脂管道,实现单线变双线,提升油脂出入库能力,并探索向油脂精深加工方向延伸。“晶润”品牌获得“江苏精品”“中国好大米”等荣誉称号。
三是粮油科技创新呈现新亮点。立足传统产业特点,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投入保持合理增长。在原有数字化基础上,构建了集粮食、油脂、成品粮、应急物资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运维服务平台,基本实现远程化、可视化管理和移动化办公,打造数字化“智慧粮库”系统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氮气储粮和低温储粮的技术应用已作为南京市唯一单位被列入全国“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单位”名单。
四是履行社会责任展现新作为。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扎实做好粮食收储工作,年全年粮油累计轮出15.95万吨,轮入16.31万吨;完善了南京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疫情期间,多措并举做好保供稳市工作,积极组织新港粮油市场商户做好物资供应;联合“食礼秦淮”公用品牌,组织“晶润”大米直送禄口地区,全力保障市民“米袋子”“菜篮子”和“油瓶子”。
END